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唐朝很有趣 > 第33章 出行购物篇(第3页)

第33章 出行购物篇(第3页)

大唐西市位于群贤坊和延寿坊之间的位置,紧挨着长安城最西面的金光门。

说起大唐西市的历史,早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了,直到唐朝,大唐西市存在了三百多年。从咱们目前的商业竞争环境来看,哪一家商业集团再想要超过它这个年头儿,估计可能性不会太大了。

从外观上来看,大唐西市好像一座方方正正的小城似的,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是一座占地面积将近一平方千米的超级大市场。四面有高高的围墙,每面墙上各有两道大门。这八道大门两两呼应,连通成市场内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街宽16米,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大大的“井”字,整整齐齐地把市场划分成了一个九宫格,在这个九宫格里,排列着大大小小四万多家商铺。

每天正午时分,当太阳刚刚到达头顶的时候,随着开市的鼓声起来,这八道大门同时打开,西市开市了。

据说大唐西市里做生意的有二百多个行业,卖粮食的,有米行;卖布的有布帛行;卖木材的木材行……这些凡是叫作“行”的都是一些大的商铺,还有小店面的叫肆,如酒肆,卖酒的;口马肆,卖牲口跟奴婢的;凶肆,是卖丧葬用品的;饼肆,自然是卖饼的,么胡饼、汤饼之类的,这里全能买得到;还有些店铺,像金店,这做黄金交易的地方,如果你的手上有黄金,可以在这里兑换成现钱铁铺,是打铁的地方;饭铺,是卖饭的地方。以及什么药铺、陶铺、铁器铺等,总之行肆栉比,店铺林立,卖什么的都有,买什么也都有。

南大街张家楼,是整条街上最好的餐饮店,常接婚宴,多的候,能摆三五百人的宴席;市场的正中心有间大衣行,来这儿的都有钱的女人。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话说,这里卖的都是名牌奢侈品,领着大唐女性服装的时尚最前沿。在这些店铺里面,最有特色的要是波斯邸了。

波斯邸是胡人开在大唐西市的店铺,这些胡人在当时有个名字作“西市胡”,他们沿着丝绸之路自西而来,经金光门进入长安城,就直接来到了西市交易。这些西市胡大部分来自回鹘、龟兹、大食及波斯这些地方。到了长安以后,有的就住在西市里,有的住在西附近的坊上。他们在西市的经营范围非常广,啥生意都做,不过最的还是珠宝和邸店,但他们做得最好的是酒肆。胡姬的酒肆,就是些西市胡在大唐餐饮业里的金字招牌。

除了这些来自西域的胡商以外,大唐西市每天还往来着五湖四海的客商,他们东西南北无所不至,各类货色啥都经营,在西市里赚了不少的钱。听我说得这么热闹,你是不是突然萌生了想要在大唐西市里面做买卖的想法?我就知道,只是……没有资金怎么办?

听,马上插播一段广告——找资金,上质库啊。

质库,说白了就是典当行。说得再通俗一些,就是办理抵押贷款的地方。别看唐朝早咱们一千多年,金融市场可是一点也不落后,这种信贷业务他们早就兴起了。只要有可以抵押的货物,你就能从质库拿到钱。那万一没有货物抵押怎么办呢?那就只能选择“公廨本钱”了。不过,有一点我可要事先说明白,这“公廨本钱”的利息相当高,通常的月利率都能达到百分之五到八,也就是说,你借一百块钱,到年底至少连本带息得还一百六。所以,这种贷款,还有个名字,就是“高利贷”。

什么?你说找贷款还是银行比较安全一些?那么能在大唐西市里找家银行办贷款吗?

大唐西市里的确有类似银行这样的机构,叫柜坊。不过我查了一下他们业务范围,还真没有信贷这一项。西市里的银行(柜坊)只办理存取业务。那些远道而来的客商,身上难免要带大量的财物,万一住店遇到个小偷小摸的怎么办呢?他们可以放心地把这些财物存在柜坊里,但别想让柜坊的老板付给你利息,相反,你的东西要存放在他那里,你还得给他付保管费呢。

不过,你好像并不需要在柜坊里存放财物吧,因为在你身上除了几个铜钱以外,估计啥也没有。如果真的想要在西市里做生意,那你只能寄希望于白手起家。可就这,你的雄心好像还挺大,还没咋呢,就先担心起万一你在唐朝赚个盆满钵满的,那么多的钱你可要怎么运回二十一世纪呢,这里又没有银行转帐啥的。

这你可就多虑了,唐朝的金融业远比你想象的要发达得多。客商真在西市赚足了钱,大可不必大包小包地拿车拉了往回运,你只需要把你赚的钱放在你们当地驻长安办事处,让他们给你开个字据,再回到你们老家相对应的机构直接提现就好啦,这个字据叫作“飞钱”。你看,这不就是现代人的转账支票吗?可问题是,在唐朝的长安城里,你能找到二十一世纪派来的办事处吗?就算真的找着了,他们给你打的飞钱,你回去以后,又该在哪儿提现呢?

看起来,纵然在西市真的赚了钱,也带不回去,算了算了,来一趟不容易,还是认真地吃喝玩乐吧。

没有电影的日子里,看出戏

不知道你有没有逛过今天的大唐西市,当然今天的大唐西市,是在唐朝西市的基础上重建的,没有了高高的围墙,但“井”字型的街道依然纵横交错。偶尔也能遇到穿着外域服装的“胡姬”,不过那都是西安妹子假扮的。

如今,在当年西市留下的街道遗址上还能清楚地看到车辙印,一道一道的,好像还能看到当年那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似的。

西市距离我住的地方很近,步行也就十分钟的路程。有的时候,周末我会同我家先生去西市广场上看那些穿着异域服装的美女们“胡旋舞”,或者在中影国际影城里看电影。有一天,当我们看完影走过西市风情街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觉得我两个真像是一千多年前刚在西市的戏院里看了一出戏的一对小夫妻。

当然,大唐人民是没有电影可看的,但是他们却看戏。假如我真的能带你们回到唐朝,咱们除了在西市上看热闹以外,一定还要带们去看戏。

唐朝人看戏,首选的场所是寺院。因为当时的寺院里流行一种唱艺术叫“俗讲”,这其实是一种由僧人们作为演员的脱口秀。他把佛经里的故事结合老百姓的生活,编成一种通俗易懂的变文,上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对于这种变文的喜爱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最喜欢听的相声。

不过比起这种变文来,大唐人民似乎更爱看“百戏”。

百戏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和用于宗庙祭祀和朝会典上的正统音乐不同,这种流传于民间的艺术更通俗。早在秦汉时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到了唐代,这种艺术有了更长足的发展。尤其到了唐玄宗时期,这位皇帝不仅会当皇帝,他还是个艺术天才,除处理国家大事以外,唐玄宗还会一边谈着恋爱,一边搞艺术培训。园就是他办的最大的艺术培训学校,当时的很多艺术家都在他的这所学校里进修,最出名的大概莫过于沈妍与李龟年。

唐玄宗一直都非常关注戏剧艺术,关注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有年,长安城里演百戏,这位皇帝一听来了劲,爬到了城楼上就去戏,这戏整整唱了一个多月,他看戏的热情还没有减退,搞得文武官都觉得这太不像话了。

那么,那个时候的百戏都唱些什么呢?

据说有一出“钵头戏”,讲的是一个人的父亲上山被老虎吃掉了,他非常伤心,就去找老虎寻仇,经过一番格斗,终于把老虎杀死了。这是带人物、剧情的表演,还配合有音乐与舞台动作,已经非常接近现代的戏曲艺术了。

还有一种“参军戏”。这戏最初是讲南北朝时期,有个参军犯了贪污罪,皇帝就让一个唱戏的演员穿上他的衣服,扮演成参军的样子受其他人的嘲弄,有点嘲弄那位参军的意思,所以带着些喜剧的色彩。后来慢慢地流传开以后,就形成了参军戏。

还有一些戏,虽然没有人物剧情,但却同样吸引人,比方说绳技,有点像走纲丝。这是今天杂技里的绝活,但唐朝就已经有人在耍了。

说着说着,耍猴的也来了。这是唐朝杂技表演中的“弄猢狲”。当时长安城里,靠养猢狲表演杂技的人很多。据说,有人就是靠着给皇帝表演耍猴子把皇帝哄高兴了,就赏了个五品官给他,这让天下一时有很多人都盼着能凭猴子飞黄腾达。“何如买取猢狲弄,一笑君王便着绯”,说的就是这件事儿。

除了杂技,魔术也已经进入大唐人民的娱乐节目了,像什么口中吐物、自断手足,看得人惊心动魄的;还有玩得更离奇的,有个出家人,吹口气就能变成尊佛像;还有人朝墙上喷口水,那墙上顿生彩画;更神奇的是,有人能把活生生的车马人物装进一只小小的瓶子里;还有人能在一只空空的盒子里瞬间变出满满的桔子来。这些魔术表演一点儿也不比刘谦玩得差,瞧把你看得目瞪口呆的,早都忘了己是在哪朝哪代了吧。

但是戏再好看,也得有个时候,别忘了你这是在唐朝,唐朝是有宵禁制度的。眼看着太阳就要偏西了,再不赶紧回家,坊上的大门关,你连露宿街头都不行。

所以到了这会儿,就是再舍不得,也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