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活出自己例子 > 第8章 卷七(第3页)

第8章 卷七(第3页)

要假设你现在已经死了,一生已经结束,此后残余的岁月只当作是这一生的延续,要按照自然之道生活下去。

奥勒留于书中对于生死大事反复叮咛,与佛家所谓“死生事大生命须臾”之说若合符节。不过奥勒留不信轮回不信往生,不但与佛说殊,抑且与基督迥异其趣。【梁实秋批注】

只爱你所亲身遭遇的及命运给你所织造的。因为此外还有什么是更适合于你的呢?

每有意外事故发生,要想想那些有过同样遭遇的人们,他们是如何的烦恼,如何的惊诧,如何的激动。可是他们现在到什么地方去了?不知哪里去了!怎么样呢?你也愿和他们一样吗?为什么不把这些本性所无的偏差交给那些制造偏差或被偏差所动的人们呢?为什么不致全力于如何使意外事故成为有益的功课上呢?因为那样你便可把它们善为利用,转祸为福。只要经常注意,使你所做的事在自己看来是尽善尽美的。同时还要记住,取舍趋避之间最要紧的事是每件行为的目的。

向内看。善的泉源是内在的,如果你肯发掘,它便会不断地喷涌。

体态也要结实,在行动或举止中无阻碍。因为心有所感而形之于色,欲求其宁静而体面,须于整个体态上表现出来。但这一切须出之于自然,不可强勉。

与其说人生像跳舞,不如说人生像摔跤,因为它需要我们立定脚跟,准备迎接不可预见的每一次攻击。

要不断地想,你希望赞赏你的人是些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理性。因为能如此,则有人无心开罪于你,你便不会怪他们,而且你也根本不想要他们的赞赏了,如果你洞察他们的意见与愿望之内在根源。

柏拉图说:每一个人之弃绝真理皆不是心甘情愿的。公道、节制、慈爱,及其他美德,盖无不是心甘情愿的。这一点须要牢记心头,可使你对待他人更敦厚一些。

每逢苦痛时,要作如是观:苦痛并不可耻,这对于把舵的心灵并无伤害,苦痛不能损及心灵之理性的及乐群的方面。不过,在大部分的苦痛中,可乞救于伊壁鸠鲁的一句名言——“一种苦痛永不会是不可忍的或永无休止的”,所以要记住它是有限度的,不要在想象中把它扩大。此外还要记住: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的不适,实在不是真正的苦痛,例如打瞌睡、发高烧、不思饮食。如果为这些情形所苦恼,便要对你自己说:“我是在被苦痛所降服了。”

注意!对于禽兽,不可怀着禽兽对于人类的感想。

我们怎么能知道特劳格[6]在品格上不超过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固然是有较光荣的一死,对诡辩哲学家能作更巧妙的驳难,能以更大的勇气,一夜一夜地度过霜寒,在受命去逮捕那个无辜的萨拉密斯人[7]时,他认为抗命是较光荣的;他行路时昂首阔步——虽然关于这一点的真实性我们不免怀疑,但这些证据是不充分的;需要说明的乃是——“苏格拉底的灵魂是什么样的?他是否以公正待人虔诚奉神为满足?对别人的邪恶既不表愤慨,亦不给任何人的愚昧做奴仆,对于从宇宙整体分出来给他的那一份命运亦不表示惊奇,亦不视为难堪的负担,亦不准许他的理智被‘肉体的欲望’所影响”。这才是我们要知道的。

近人尝喜多方为之(迫害基督徒)开脱,不是说奥勒留误信谗言,便是说奥勒留中心思想实在与耶教异曲同工,其实这都是不必要的。迫害耶教之事,确曾数见不鲜,而且显然不是未得奥勒留之默许,如Justin之在罗马,Polycarp之在Smyrn以及各省之若干笃信耶教者,皆壮烈殉教。在他(奥勒留)那时代,他的地位,他压迫异教是正常的态度,不是罪恶,思之似不必更下转语。【梁实秋批注】

自然并没有将一切混合得如此密不可分,以致你无法将自己分离出来,无法掌控属于自己的一切。因为,成为一个神圣的人却不为人所承认是极有可能的。要牢记这一点;也不要忘记,过一种幸福生活所需要的只是尽可能少的事物;不要因为你无望在辩证法与物理学领域有所造诣,就放弃做一个自由、谦恭、无私、敬神的人。

你可以不受任何束缚,在极度的宁静心神中生活下去,尽管全世界都在叫嚣着反对你,尽管野兽把你的四肢一根根地从你肉体的躯壳上扯下去。因为这一切并不能使心灵丧失宁静,并不能使它失去对外境之正确的判断力,并不能使它无法使用“它所能支配的事物”,所以对于所遭遇的一切,你的判断力依然可以说:“事实上你不过是如此,不管一般人说你是什么。”你是使用者,你依然可以对供你驱使的事物说:“我要寻求的正是你。”因为来到手边的事物,永远是供理性的与乐群的美德使用的资料,简言之,即人的艺术或神的艺术之资料。因为一切发生的事都与人或神有密切关系,既不新颖亦不难于应付,而是熟悉的并且易于处理的。

完美的性格应该是这样的——过每一天就好像是过最后一天似的,不激动、不麻痹、不虚伪。

不死的天神并不因为必须长久地容忍那样多的坏人而感觉烦恼;不,他们甚至于多方地照顾他们。但是你,虽然不久就要死的,却不耐烦地大叫起来,而且你自己也正是那些坏人之一。

力求自己免过,是可能的;欲令别人免过,是不可能的;薄责己而厚责于人,糊涂之至。

凡经你的理性与群性的能力所发现为“既不合于理性亦不合于群性的任何东西”,它一定是认为那东西不合于它自己的标准。

对人有恩,其人受惠,此外更何必再有需求——例如施惠的美名,或是回报?受益之事,无人嫌其多;按照自然的法则去行事,本身便是益处。所以不要疲于去做“既利己而又利人的事”。

宇宙整个的本性觉得不能不创造一个宇宙;但是现在一切发生之事物,若非全是依照自然因果关系而发生,便是甚至于由宇宙理性所亲自调理过的、最重要的事物也是毫无理性之可言。记住这一点,在面对许多恶劣事物时,便可以在心理上有更大之宁静。

注释

[1]此哲人系德谟克利特。

[2]见柏拉图《理想国》。

[3]安蒂斯特尼斯,公元前5世纪之犬儒学派哲学之创始者,为柏拉图之敌手之一。据普鲁塔克的说法,此语出于亚历山大大帝。

[4]语出柏拉图《申辩篇》。当时苏格拉底是在答复一个询问,问他冒生命之危险去从事他的工作,是否觉得可耻。

[5]本节此句以下各语显然不是柏拉图所说的话,所以许是指本节以上所录各语而言,也许此句之下有脱落。

[6]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之子。

[7]苏格拉底受“三十人暴政”政权(ThirtyTyrants)之命前去逮捕萨拉密斯人,但萨拉密斯人实在是无辜的,所以苏格拉底冒险抗命不去捕他。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