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胡适演讲集 > 第7章 中国再生时期13(第2页)

第7章 中国再生时期13(第2页)

近十余年来,白话文的提倡,所以先从这一点下手,打破“我们”和“他们”的区分,彼此合一。

我们觉得中国须有“新文学”,我们觉得白话文是“活的语言”,我们为要打破社会的歧视,所以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传记,……都用白话文来写;而过去有价值的白话作品,要使[其]在社会[上]有机会发扬光大。无论社会的上下层,大家都对白话文发生好感,并且在生活上去应用,是[如]这样,文学才可以改革。而近十余年以来,我们都在从事这种工作。

白话文的“白话”,和在两粤通俗所谓“白话”的意义,颇有不同。在两广说到“白话”,意义就是指“广话”而言,这里也有一个来源的。因为从前表演粤戏的时候,舞台上表演的人,一方面是“唱”,一方面是“白”。所谓“白”,就是“道白”,“道白”都是用“广话”。这在大众听起来,“唱”的[词]有时不会懂得,却是“道白”往往听得清清白白,所以“广话”又叫“白话”。但是在“白话文”所谓的“白话”,其意合[和]“普通话”(或叫官话)相同。我国全国为同一的民族,是应该有同一的语言,这就是所谓“国语”。至于凡是可称做“国语文”的,必须具有两种条件:第一是全国流行最广、大家最容易懂得的方言;第二,要有写作的形式之标准,使大众易学易教。这几乎是全世界相同的道理。好像从前欧洲西部多用拉丁文字,但到现在,意大利就用意大利的语言文字,法兰西有法语、法文,英国和德国也有其国语、国文。但是意大利、法兰西、英、德等国,其国语的成立,也不外上述这两个条件,即要在全国流行最广和有其写作的形式。

在中国,语言方面流行最广的就是“白话”或叫“官话”,又叫“普通话”。我们试看丁文江和翁文灏所制的《中国语言分布图》,我们就知道“普通话”在中国流行范围的广大:从北到俄[国]边[境附近的]哈尔滨,由东三省而万里长城、长江一带;南到与安南毗连的云、贵;从东边南京起;

到西边的四川止。我们统观中国东、南、西、北这一个大区域,那么包括了东三省,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江苏一部),云南、贵州和广西的一部。所以“普通话”流行的地方,在我国本部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各处流行的“普通话”虽然未尝没有出入,但是大同小异,都可以说是“普通话”,因此用“普通话”来做“国语”的标准,已经具备了第一个资格。至于第二个资格,也就颇有把握。近五百年来,民间流行的有唱戏的戏本或说书的曲谱,都是由“普通话”而变成写作的形式,里面有浅显的人人可懂的文字,好像父母子女的欢态,爱情的、诉苦的描写;有歌唱,有骂语,……的表述。这些在古典的文学里是找不着[的]。恋爱的诗歌,听了以后令到个个会动情。倘若是用古典的文学来表达,那么值[只]得要先下一番苦功,专心研究了二十年以后才谈得到。

至于我国的方言(口中所讲的语言)能够表现写作形式的,共有三种:一是广东话即粤语,在文艺上有相当价值的写作,就是“粤讴”;二是苏州话即吴语,吴人常将口中的言语记载而成戏曲、说白和小说;三是北方官话,这种语言所产生的文学作品很多,如像《红楼梦》、《三国志》、《西厢记》、《封神》等是,从三四百年以前一直流传到现在,为我国社会上最通俗的小说,几乎个个都读,一提起来个个都知道,所以在写作形式上来讲,当然也以普通话为最佳。

广话和吴话的写作形式,因为有许多地方并不流行,而且写作形式中有许多文字缺乏,不敷生活上的应用,后来自行创定,音声使与方言一致。好像“没有”,粤语写作“乜”;“这么”,粤语写作“咁”。这样自制的新字,在粤语中很多很多,不下百十个。同时在吴语也是陷于同一的情状,为使“语”与“文”一致,也创制了好些新字。好像“不要”,吴语写作“”;“不曾”,吴语写作“”。

诸如此类的字不少。在官话中,从前“这个”的“这”字是没有的,初时大家想用“之乎者也”的“者”字来表示,觉得不大好;后来又想用“遮太阳”的“遮”字来表示,也觉得麻烦;唐宋以后,用“”字来表示;到最近,才演进而为“这”字。又好像“你看好不好呢”的“呢”字,从前也没有的,唐宋时代,以“”字代表,好不费力;后来有些人用“呢”来表示,较为轻便易写,于是就成立了,沿用至今。从上所述,就可以见到一[个]字的创成,实在也不容易;而一种语言的成为国语,自然也不是偶然的。官话的演进到了现在,所以能够流行很广,其功效也颇得力于《三国演义》、《红楼梦》……

几种著名的小说在数百年长期深入民间的宣传。

文字的改革能够彻底,非做到全国普遍的流行和文学的内容充实不可。现在想要全国一致的以“语体文”为文学上唯一的工具,大家运用它来表达内心所蕴藏的思想、知识……感情,除了在学校里教科书要采用它外,并且在课外方面的读物,一切文学上的材料,都用“语体文”来做标准,用它去代替古典文学的地位。能够这样地做到了这些工作,使“白话文”成为全国最通行的语言和文字。而且这些语言文字才属诸大家所有,并且成为全国最良好的宣传和教育工具。这些应是文学革命的理论所在。文学革命的历史,在此不赘。但是,从民国十一年到现在,这十二年当中,全国刻刻在施行“国语教育”,成绩也颇有可观。这次我在香港、广州各处演讲不用翻译,这便是一个例证。我们希望“国语文”成为全国的教育和宣传的工具,同时它也就是统一全国[文字]应该着手的初步工作。记得当我们提倡“白话文”的时候,曾引起了社会上许多人士的反对。但是一种思想、言论、主张,固然怕没有人赞同,更怕没有人反对,最怕人家不声不响地放到字纸篓去。新的文学,活的语言,在这个时代已经是非常需要它,所以从民国八年以来,越是反对和宣传,就是像广告一般地越是传播,唤起了全国的注意;而反时代的旧文学日渐没落,新文学的内容日渐充实,利用日增,造成了中国文学历史上的再生时期,给予社会各方面以一种复活的影响。

三为社会改革:全国在这个时期,旧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动摇,而趋向大改革的途径。最明显的因新思想的介绍而产生了思想上的改新,一方面有十九世纪欧美的民主立宪思想,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又一方面输入了最近欧洲的独裁政治思想。在二十世纪的世界思潮,从最左倾的如共产主义,到右倾的独裁政治思想,中国无不应有尽有。非独思想方面如此,在经济组织方面,在社会积习方面,也引起了莫大的革新。社会改革的范围很广,别的且不多讲,就是个人的容仪方面也掀起了极大的变动,由剪发,衣服改革,直到**运动,五花八门,都像雨后春笋般的勃发。在妇女方面,如女子现在也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地位,可以参政,男女可以同学,有受同等教育的机会。

回想提倡男女平权、男女同学,到现在已经有十余年,而这种风习到现在普及了全国。在民国十六七年的时候,全国大学男女同学的仍是很少;但到现在,全国高等教育的机关,男女分校的却是寥若晨星。如今试统计,全国女子大学不过是[有]两处。从男女授受不亲转变到现在的情状,所以实在是社会上一种极大的变革。其他,在民法和刑法上也有了改革,现在女子也可以和男子一样,有享受承继财产的权利。在婚姻方面也有了改变,结婚、离婚都比较从前容易。此外,一切在社会上足以妨碍进步、不合人生的要求,违反公众福利的制度和习惯,都渐渐淘汰了许多;而现在中国社会的改革,依旧还在迈步进行着。

四为学术改革:我国在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一次再生运动,试观由唐到宋,由宋到明,便是很好的例证。但是每次的再生运动,都不能使中国返老还童,达到繁荣的时代。而欧洲十五十六世纪的再生运动能够做到了使欧洲衰老的民族复活。因为西洋再生时期,除了政治、文学、宗教、社会……

的积极改革外,还加上了一种重要的返老还童的药针,这就是新科学的提倡和发扬。在宗教方面,有德国的马丁·路德和法国的加尔文等创行新教。在科学研究方面,有哥白尼、伽俐略,和英国的牛顿相继的研究和发明。因为欧洲有了新科学的研究,然后其再生运动不仅限于复古,恢复从前希腊、罗马时代的文明,而[且]运用这新的工具,更进而谋创造新的文明。所以到了十八世纪以来,新科学昌明,生产方法改良,新工业得以加速进展,发出了世界新的光芒,造成了社会组织的新基础,而欧洲的再生运动,才得到开花结果。

学术上的改革,新学科的提倡,这实在是返老还童最强而最有效力的药针,它能加强和充实新生命的血液,可是它不容易使人窥见。在政治、文学、社会上的改革,往往有形式的表现,但是学术上的是潜在的,假如我们不是加以注意,那就不容易觉得!可是在二十三年以前,我国没有一个自行研究科学的机关,也没有一个纯粹研究科学的大学。但是,到现在来[看],情形就是不同,各省大学及关于学术研究的机关纷纷成立,并且从科学知识的接受更进而作创造的研究。过去我国历史上也曾有过科学的再生时期。一般读书人致力于“格物穷理”,但是因为没有科学的背景,行而不通,于是却步不前,达于学术的没落时代。但是现在的环境已经不同,我国受到了这个新刺激,一般人们已深深地明了科学的真价值,社会正需要这种新工具,大家正在努力于科学的设备和其方法的运用,所以学术上的发展,得以一日千里。在这二十余年来,我国在科学[方面]最有成绩的,就是地质学。世界上如欧西各国研究地质学有了二百年的历史,我国现在以二十年的努力,竟获与世界地质学的知识并驾齐驱。在生物学方面,国内一般生物学者的拼命努力,亦已上了正轨。此外在物理、化学、医药等[方面],我国皆有长足的进步。自然科学以外,好像历史学、音韵学、语言学、考古学,皆表现很好的成绩。虽然为时较短,尚不如欧西的进步,但是[为]中国数千年来所仅见的现象。

我们看到近二三十年,中国无论政治、文学、社会、学术各方面积极改革,我们知道已是再生时期的到临。这个复活时代,现在正在开始萌发,因为外在的新刺激强大,而内在的潜力膨胀,所以这个再生时期为历史所未有;最少,其前途的进展,可与欧洲的再生时期的洪流相比。

中国的再生时期,现在是开始,将来其创造与改革,必将随洪涛而继长增高;而我们一般中年人所能效力的时间已很短促,兹次再生运动是失败或成功,是在一般青年们如何的努力和前进!

记者附志因学校举行学期试验,一时匆忙万分,演讲稿至未暇整理,迟至今日始获整理清楚,十分抱歉!且此稿未经胡博士校阅,倘有错漏,应有[由]记者负责。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日志

***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