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自我与无意识哪个译本好 > 第6章 个体性摆脱集体心理的几个无效尝试(第2页)

第6章 个体性摆脱集体心理的几个无效尝试(第2页)

或切中,或预示,或提出警告。

孤独的我们是如此胆怯。

门嘎嘎地响着,却没有人走进来……[37]

人们无法任意剥夺无意识的效力。所以,认为自己可以使无意识失去效力,只是在欺骗自己,就像歌德在《浮士德》里(译按:为一位名叫“忧愁”的妇女)所写下的台词:

如果我的耳朵无法听到,

但愿它在我的心里隆隆作响;

我在已转变的形象里,

发挥可怕的力量。[38]

无意识只有在面对明确的外在困境时,才会受到影响(但是,对本身的无意识比较了解的人,却在外在困境的背后,也看到他们先前在内在困境里所看到的样貌)。内在困境会转化为外在困境,而且只要外在困境确实——而不是装模作样地——存在着,心灵的难题通常就没有施展的空间。因此,恶魔梅菲斯特会给讨厌“神奇魔法”的浮士德这样的建议:

好吧!有一种方法,不用金钱

不用医生,也不用魔法:

你不妨立刻走向田间,

开始锄土,开始挖掘,

让你和你的感官停留在

一个很狭隘的范围里,

让你自己吃简单的食物,

让你自己像牲畜般地与牲畜为伍,而别认为有失身份,

而且你所收割的田地要自己施肥。[39]

大家都知道,人们无法装模作样地过着“简单的生活”,因此,人们也无法透过模仿而让自己可怜的听天由命的人生变得一帆风顺。迫于本性必须过着“简单的生活”——而不是可能过这种生活——的人,将无法察觉而忽略这种生活所浮现的问题,毕竟看清该问题已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即使他们可以体认到浮士德所遭遇的问题,但那条通往“简单的生活”的出路,却已被阻断。当然,没有人会拦阻他们过着“简单的生活”——比如入住乡村地区的一间两房公寓、在花园里四处掘土或生吃芜菁——不过,他们的灵魂却会嘲笑自己这种掩人耳目的欺骗手法。总而言之,只有人们真正的所是,才具有疗愈的力量。

当人生的关键性失败乃起因于个体本身的心理膨胀时,对人格面具的倒退性重建便成为个体的人生契机。这些人便会借由矮化本身的人格,而回到自己可以达成的标准里。不过,在其他情况下,听天由命和自我矮化却是一种逃避,而且只有当精神官能症迟迟无法治愈时,这种逃避才会长期持续下去。从精神官能症患者的意识来看,他们本身的状态当然不像逃避,而比较像是无法掌握问题。他们通常是孤独的,而我们当前的文化却难以或根本无法对他们有所帮助;当心理学强调他们的过渡状态(Durgszust?nde)具有无可避免的古老而原始的婴幼性,而致使自己无法被接受时,便只会以化约式观点(reduktiveAuffassungen)来反对他们。由于医师无法想起任何可以帮助自己或多或少优雅地摆脱治疗困境的临床理论,因此,化约式的心理学理论便显得极其切合精神官能症患者的本质,因为它们有助于改善医师本身的处境。

第二节对集体心理的认同

个体性摆脱集体心理的第二种无效方法,便是对集体心理的认同。或许对集体心理的认同等于让本身接受了心理膨胀,但现在这种认同可能已被提升为某种系统;换言之,人们可能幸运地持有尚待发现的伟大真理,以及某种意味着人民福祉的总结性认知。这种态度(Einstellung)不必相当直接地去展现本身的过度自信,而是应该让这种过度自信在改革者、预言家和烈士身上,以那种众所周知的、和缓的方式流露出来。心智脆弱的人往往具有更强烈的企图心和虚荣心,以及更不合宜的天真,并且还因为本身屈从于这类**,而承担着不小的风险。开启通往集体心理的入口对个体来说,就是生命的更新;至于这种更新是否带给个体舒服的感受,就无所谓了!人们希望生命确实获得更新,有些人想借此增强生活的感受,有些人渴望借此大幅增长见识,而另有些人则想借此发现促使本身生命转化的关键。因此,所有不愿放弃隐藏于集体心理的伟大价值的人,就会以某种方式努力让自己确实和生命的根源重新建立连结。[40]对集体心理的认同似乎是一条最可行的途径,因为人格面具消融于集体心理,的确会使自己和集体心理这个深渊结合在一起,而且在融入其中时,还不会留下任何记忆(erinnerungslos)。这部分的神秘主义是所有比较优质的人的特点——就像“眷恋母亲”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特点一样——他们会把该部分当作对自己出身根源的回顾。

就像我从前曾详细指出的,在倒退性的渴望——曾被弗洛伊德解释成“婴儿式固着”(infantileFixierung)或“**愿望”(Iwunsch),这是众所周知的——里,存在着特殊的价值与特殊的必要性。举例来说,正是人民当中最勇武、最优秀的人物——即人民的英雄——会依随本身的倒退性渴望,并愿意冒着被母方大怪物所吞噬的危险,让倒退性渴望的特殊必要性,得以在神话里凸显出来。正因为这些佼佼者最后非但未被大怪物吞下,反而还打败它们——甚至不止一次,而是多次获胜——所以,他们便成了英雄。只有集体心理的获胜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才能夺取宝藏、强大无比的武器、具有神奇魔力的防身用品,或神话所呈现的那些值得争取的对象。因此,如果有人认同集体心理——也就是说,如果有人被大怪物吞噬(神话的表达方式),而且还化为大怪物的一部分——那么,他本身就会受到极度的压迫和损害,虽然他可以和巨龙(译按:即大怪物)所守护的宝藏为伍。

当人们意识到认同集体心理有多么可笑时,大概就没有勇气把这种认同提升为原则。对集体心理的认同之所以危险,是因为许多人缺乏必要的幽默感,或恰恰不具备幽默的能力:他们内心充满**,并认为一切似乎都蕴藏着意义,而使本身所有的自我批评都无法发挥应有的效应。大体上,我不想否认真正预言者的出现,但为了谨慎起见,首先我会质疑每一位预言者。由于人们对预言者的真伪充满太多疑虑,以至于人们无法立即判断预言者的真实性。真正的预言者首先都会以本身的男子气概,反抗无意识对本身的预言角色的过度要求。所以,如果有人突然说出预言,人们最好记得,那是出于他的心理失衡。

除了成为预言者的可能性之外,还有一种更微妙、看来更具正当性的乐趣——也就是成为预言者的门徒。它对大多数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美妙不已的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憎恶的尊严”(odiumdignitatis)——即预言者不凡的职责——已转变成更讨喜的“闲暇的耻辱”(otiumindignitatis)。这些门徒不具有价值,他们会谦卑地崇拜“大师”,并提防本身所产生的想法。精神的散漫遂成了他们的美德,而且他们还享有至少带有一半神性的阳光。他们不用付出任何心血,就可以让本身的无意识幻想的幼稚型症,以及古老的原始性完全获得满足,因为,他们已把所有的职责都推给“大师”。由于他们把大师当作偶像崇拜,而不自觉地使本身升上高处,并获得伟大的真理。虽然该真理不是他们自己发现的,但至少是“大师”亲自授予的。这些门徒之所以始终相系在一起,当然不是出于友爱,而是出于一个易于了解的目的:彼此的协调一致,可以让他们在本身的信念里轻松地屹立不摇!

一方面是门徒对于似乎妥当得多的集体心理的认同,另一方面是预言者因本身的身份所获得的声望,以及连带承担的可能招致灾祸的责任。虽然门徒本身不过是区区的门徒,但他们同时也因为这个角色,而成为大师所掘获的大量宝藏的共同管理者。他们感受到身为大师的门徒所得到的一切荣誉和负担,并把这样的身份当作自己最重要的职责,而且在道德上,还必须攻击所有想法不同的人、劝导人们改变既有的信仰,并彻底地揭示人性,仿佛他们本身就是预言者似的!正是这些认同集体心理而出现心理膨胀,并带着看似谦虚的人格面具的门徒,会突然出现在世界这张银幕上。毕竟不只是预言者,就连预言者的门徒也是集体心理的原初意象。

集体无意识在这两者身上产生心理膨胀,而损害了这些个体的独立自主性。但由于不是所有的个体都能长期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门徒的幻想或许是个体所能完成的最好的东西。至于与幻想相关的心理膨胀所带来的乐趣,对个体所丧失的自由来说,至少是些许补偿。此外,人们也不该忽略那些真正的,或被人们认定的预言者的生命,其实充满着痛苦、失望和匮乏,因此,为其颂赞的门徒对他们来说,便具有补偿的价值。这一切在人性上是如此清楚明了,因此,当某种使命还促使人们应该迈向进一步的超越时,人们或许会感到惊讶不已。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