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自我与无意识pdf > 第13章 注释(第2页)

第13章 注释(第2页)

[28]原注:关于“适应”(Anpassung)和“以完全融入的方式适应”(Einpassung)这两个概念,请参照Psychologis,GW6,§630。

[29]译注:请参照庄仲黎译《荣格论心理类型》第十一章《定义》里的“个体化”这个词条:“个体化是一种以个体人格发展为目标的分化过程。……由于个体的存在不只具有单独性,而且还以集体的联系为前提,所以,个体化过程不仅不会导致个体的个别化,反而还会与集体形成更密切、更普遍的联系。”

[30]原注:使个体意识到更丰富的内容,从而导致心理膨胀的结果,绝不单单是分析治疗的特点。因为,只要人们折服于某种知识或认知,就会出现心理膨胀。使徒保罗在《新约圣经》的《哥林多前书》第八章第一节不也写道:“知识叫人自高自大”,因为,新的知识仍一如往常,总会使某些人入迷。心理膨胀和知识的种类无关,而只和这个事实有关:软弱的人强烈地受制于新知识,以至于无法再看到和听到其他的一切。新知识令他们着迷,并使他们相信,自己已因此发现了宇宙之谜的答案。然而,接受新知识也同时意味着自夸自大。这个发展过程是人类相当普遍的反应,《旧约圣经》的《创世纪》第二章第十七节便提到,吃分别善恶的知识树的果实必定死亡。当然,人们会间接地明白,为何意识到更多东西而变得自高自大,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创世纪》已经表明,人类有所意识就是触犯禁忌,比方说,人类会借由知识而放肆地跨越神圣不可亵渎的界限。我相信,只要意识出现更强大的发展,就是一种普罗米修斯式的罪责,所以《创世纪》的说法是正确的:普罗米修斯在一定程度上透过知识向众神偷取火种,如此一来,无意识力量的所有物便脱离了自然的脉络,被置放在意识的专断之下。然而,占有新知识的人类却忍受着意识的改变或扩大,因为,这样的意识已不同于周遭人们的意识。他们虽然超越了当前的人性〔“你们便如神”(ihrwerdetsei);译按,这句话出自《创世纪》第三章第五节〕,却也因此和人们疏离。孤独寂寞的折磨就是众神的报复:普罗米修斯已无法再回到人间。他就像古希腊神话所描述的那般,已被众神和人类遗弃,锁在高加索山荒寂的悬崖上!

[31]原注:梦境里的集体要素,不只出现在患者接受分析治疗的阶段,我想,这样的说明应该不算多此一举。集体无意识的活动会显露在各种各样的心理情况中,只不过这里不是探讨这些情况的地方。

[32]原注:Flournoy:Automatismetéléologiqueantisuicasdesuicideempêehallu,in:ArchivesdePsychologie,VII1908,S。113—137;undJung:PsychologiederDementiapraecox,GW3,§§304ff。

[33]原注:Adler:überdeer,1912。

[34]原注:相关案例请参照荣格的论著überdiePsychologiedesuen,GW7,§§44ff。

[35]原注:引文出自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第四场《半夜》(Mitternacht)。

[36]译注:Libido亦被中译为“欲力”,弗洛伊德将其定义为一种与性欲或性冲动有关的本能,而荣格则把它当作人类普遍的心理能量,不一定与性或生殖有关。

[37]原注:引文亦出自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第五幕第四场《半夜》(Mitternacht)。

[38]原注:引文出处同上页。

[39]原注:引文出自歌德《浮士德》第一部第六场《魔女的丹房》(Hexenküche)。

[40]原注:我想在此节录哲学家康德在《论心理学》(VenüberPsychologie;Leipzig1889)里一段引人入胜的说明。康德曾在这本论著里指出:“存在于诡秘的观念领域的宝藏,是我们所无法企及的、人类知识的顶点。”这种宝藏正是人类原初意象的总和——诚如我在《力比多的转变与象征》这份论文(亦请参照后来修订的新版本,即收录于《荣格全集》第五卷的论文《转变中的象征》)里的详尽说明——而且力比多还被导入这些原初意象里,或更确切地说,这些原初意象就是力比多的自行展现。

[41]原注:Wells:aAlberta'sFather,1925。

[42]原注:Daudet:L'Hérédo,1916。

[43]原注:James:VarietiesiousExperience,1902。

[44]译注:荣格曾于1925年远赴东非埃尔贡山,造访当地的埃尔贡尼族。

[45]原注:Vgl。überdieArdeskollektiveen,GW9I,§§70ff;ZurPh?nomeesimM?r,GW9I,§§398f;PsychologieundErziehung,GW17,§§208f。

[46]原注:负面的报道总是让我们思索这个事实:人们可能因为非常害怕鬼魂,而矢口否认自己对鬼魂的恐惧。我在东非埃尔贡尼族那里,就曾亲身经历这种情况。

[47]原注:Warneck:DieReligioak,1909。

[48]原注:Vgl。DiePsychologisdlageerglaubens,GW8;sieheauchJaffé:GeisterersundVorzei,1958。

[49]原注:精神分析学已采用Elternimago(无意识中父母的影像)这个由我所率先提出的概念,不过,我后来却决定在自己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里,以Urbild(原初意象)和Elterypus(父母原型)取代Elternimago。

[50]译注:荣格这句话还意指,人类已进一步演化,而脱离了刚刚那个施行巫术的泛灵信仰阶段。由此可见,荣格的文化观点受到他那个时代所盛行的进化论影响。

[51]原注:Vgl。Tacitus:Germania,1929,§§18,19。

[52]原注:Vgl。Haggard:She,1887,u:L'Atlantide,1919。

[53]译注:Seele这个德文词语具有双重意义,即“心灵”和“灵魂”。至于中译时,应该采用前者或后者,端视上下文脉络而定。如果相关内容属于心理学领域,宜中译为“心灵”,如果属于宗教和哲学领域,通常应该中译为“灵魂”。

[54]译注:“高下相倾”意指“高”和“低”在位置上的相互依存,高的会向下倾倒,而倾倒之后,低的又变成高的。因此,这两者处于不断变动的相对关系里。

[55]原注:ZurDefinitiondiesesBegriffesvgl。Definitionen,in:Psychologis,GW6,§§877—890。

[56]原注:Vgl。Spitteler:Prometheusuheus,1915;undJung:Psychologis,GW6,§§261ff。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