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非遗我传承 > 第六十四章 风波再起(第1页)

第六十四章 风波再起(第1页)

纽约的霓虹被甩在身后,飞机舷窗外是浩瀚的太平洋与初升的朝阳。密封箱内的“星锚”核心安静地沉睡着,唯有陆知简能通过系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与敦煌基座遥相呼应的微弱能量波动。

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并非立刻开始修复,而是全面的检测与备案。在张伟律师的协调下,陆知简工作室与敦煌研究院、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闭门汇报。当“星锚”核心在专业检测仪器下展现出其独特的材质成分与内部那无法用常规物理学解释的能量场特征时,在场的专家们都震惊了。这不仅是一件文物,更可能是一个理解古代高科技(或未知自然现象)的钥匙。

官方认可了陆知简团队此次海外追索的成果,并原则上同意由他的工作室主导“星锚”核心与敦煌基座的重新整合与修复研究,前提是所有过程必须严格记录,并在关键节点接受专家组的监督。这为陆知简后续动用系统能力提供了合法的外衣。

工作室再次进入高速运转状态。王小胖将纽约带回的所有数据与国内扫描结果整合,构建出前所未有的“星锚”系统精细到微米级的数字孪生模型。苏槿负责资料梳理与对外沟通,将这次成功追索的故事,以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方式,通过权威媒体进行报道,引发了社会对文物回归与非遗修复技术的广泛关注,也为陆知简带来了巨大的声望。

【文脉影响力大幅提升!解锁新权限:高级材料模拟合成(初级)】

【“星锚”修复任务链正式开启,当前进度:分析检测(100%),方案制定(进行中)】

真正的挑战在于修复本身。系统给出了明确的提示:【“星锚”核心与基座的能量回路需同步激活,缺失特殊传导介质——“星尘沙”】。这是一种在现有矿物图谱上不存在的物质,只在系统提供的古代文献碎片中有模糊记载,描述其为“承星辉而凝,聚地脉而生”的奇异沙粒。

就在陆知简一边利用系统的新功能尝试模拟“星尘沙”的替代材料,一边通过各方渠道打听这种可能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物质时,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悄然而至。

一篇题为《神话还是骗局?深扒‘天才修复师’陆知简的‘星锚’炒作之路》的长文,突然在几个流量巨大的自媒体平台和收藏论坛上发酵。文章质疑“星锚”的真实性,称其不过是古代普通的祭祀器物,被陆知简及其团队人为神话;质疑纽约拍卖会的真实性,暗示那是一场自导自演的资本游戏;更影射陆知简的修复技术并非其宣称的“传统与科技结合”,而是利用了某种不为人知的、可能涉及文物造假的“黑科技”。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非遗修复直播爆红了文章逻辑看似缜密,列举了大量断章取义的“证据”和所谓“业内匿名人士”的爆料,极具煽动性。

“是聚古斋的残余势力?还是那个‘狐主’在背后搞鬼?”王小胖气得差点砸了键盘。

张伟迅速开始收集证据,准备法律反击。

苏槿则敏锐地指出:“对方的攻击点很精准,首指我们目前最依赖的公信力和技术神秘感。而且时机选得很好,在我们刚刚取得重大突破,但‘星锚’尚未完成修复、无法展示其真正神奇之处的时候。”

陆知简看着网络上汹涌的质疑和少数不明真相者的跟风嘲讽,眼神却异常平静。他甚至没有让团队立刻发布辟谣声明。

“不必急着对线。”他阻止了王小胖准备下场“厮杀”的举动,“他们质疑‘星锚’是炒作,我们就用修复好的‘星锚’说话。他们质疑我的技术,就用下一次修复成果来回应。”

他看向工作台上系统模拟出的、关于“星尘沙”能量传导特性的复杂公式,“当务之急,是找到‘星尘沙’或者其替代品,完成修复。事实,永远比言语更有力。”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几天后,一个自称是某民间文物保护组织代表的陌生人找上门来,态度强硬地要求对“星锚”进行“独立第三方检测”,声称要“揭穿骗局,维护文物界的纯洁”。

紧接着,之前合作过的、负责“星锚”项目部分材料供应的一家供应商,突然以“技术原因”为由,暂停了特种修复材料的供应。

明枪暗箭,接踵而来。对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阻挠“星锚”的修复,打击陆知简刚刚建立起来的声誉。

面对外界的汹汹舆情和现实中的刻意刁难,陆知简反而更加沉入到研究与实验中。他在系统的辅助下,几乎不眠不休地尝试着各种己知材料的配比与能量注入方式,试图人工合成出具备“星尘沙”特性的介质。苏槿默默地陪伴在一旁,帮他整理数据,处理日常事务,偶尔强制性地把他拉去休息片刻。

这天深夜,实验室里只剩下陆知简一人。他看着又一次失败的合成样品在能量测试中化为飞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就在这时,手机响起,是一个加密的卫星通讯号码。

接通后,对面传来了“狐主”那熟悉而平和的声音:

“陆小友,看来你遇到了一点小麻烦。”

“听说你在寻找‘星尘沙’?”

“巧了,我这里,恰好有一小罐。或许,我们可以再做一个交易?”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