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非遗我传承 > 第五十七章 窟中玄机与海外迷踪(第1页)

第五十七章 窟中玄机与海外迷踪(第1页)

莫高窟第465窟的门在研究院特批与专人陪同下,带着历史的沉重感,被缓缓开启。没有想象中的金光万丈或奇异波动,只有一股混合着尘土、岩石与千年时光的沉静气息扑面而来。

窟内空间比想象的更为狭小、朴素。没有绚丽的壁画,没有庄严的塑像,西壁与穹顶打磨得相对平整,上面刻满了己然斑驳、却依旧能窥见其精密与宏大的星图。星辰以阴线雕刻,连线以细密的刻度呈现,构成一套复杂而陌生的天体运行体系,其风格与中原传统的星官图迥异,带着浓厚的西域乃至更遥远文明的神秘色彩。

“这……这不是单纯的星图,”王小胖架起高精度3D扫描仪,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胖爷我好歹也是混过科技圈的,这玩意儿更像是一套……一套数学模型!看这些同心圆和切线,像是用来计算轨道或者……定位?”

窟室中央,正是那个半嵌入地面的青铜基座。它布满了绿色的铜锈,但造型古拙而严谨,表面蚀刻的星图与墙壁上的主体图案相互呼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基座中心是一个明显的、带有卡槽结构的凹陷,那里空空如也,正是“星锚”核心部件缺失的位置。

“开始工作。”陆知简言简意赅。他启动系统,【文物扫描与分析】功能全开,配合王小胖的多种光谱扫描设备,对整个窟室,尤其是青铜基座,进行毫米级的数据采集。系统界面飞速滚动着数据流,开始构建465窟及“星锚”基座的超高清数字模型。

苏槿则与陪同的研究院工作人员低声交流,试图从地方志、老一辈人的口述史或研究院的非公开档案中,寻找关于此窟和部件流失的只言片语。

张伟仔细检查着窟内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可能存在的现代痕迹或线索。

数小时的紧张工作后,初步结论逐渐清晰。

“基座本体保存尚可,结构稳定。”陆知简看着系统生成的初步报告,眉头微蹙,“但核心部件的缺失,使得整个‘星锚’系统完全瘫痪。根据系统对基座内部残留的能量印记和机械结构反推,核心部件很可能是一个兼具能量感应、信息存储与空间定位功能的精密复合体。”

王小胖补充道:“扫描显示,基座内部有极其细微的非天然金属磨损痕迹,手法……很专业,不像是随意破坏,更像是目标明确的拆卸。年代确实非常久远了。”

这时,苏槿那边有了突破。一位年近七旬的退休老研究员,在得知他们的来意后,提供了一条关键信息:“我小时候听我师父提过一嘴,说民国那时候,有几个洋人,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的非遗修复直播爆红了打着考察的旗号,由当时一个姓王的本地翻译带着,在465窟盘桓了好几天。后来……好像确实运走了一口小箱子,很沉,看守的士兵还被塞了钱。”

**“姓王的翻译?”**众人立刻捕捉到了这个信息。

“对,据说那人口才很好,很得那些洋人信任。名字……好像叫……王什么鸣?”老研究员努力回忆着。

这个线索与之前掌握的“聚古斋”初代家主**王鹿鸣**的名字高度吻合!历史的线头,在此处似乎隐隐连接了起来。

就在此时,张伟在青铜基座背光的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里,发现了一道浅刻的标记。那不是古代符号,而是一个英文单词,刻痕较新,与古老的基座格格不入:

**“Aurora”**

“极光?”王小胖念了出来,“这什么意思?谁留下的?”

陆知简立即让系统对该刻痕进行微观分析。“刻痕时间不超过五年。材质…是高速钢,现代工业刀具的常见材料。”

一个现代人,在近几年内,潜入这个非开放洞窟,留下了这样一个标记?这为整个事件蒙上了一层更深的迷雾。

“Aurora……”张伟沉吟道,“这可能是一个代号,一个组织名,或者……一个收藏家的标记。”

带着海量的扫描数据、老研究员的口述线索以及这个神秘的“Aurora”标记,团队离开了465窟。洞窟的大门再次关闭,将千年的星图秘密重新锁回黑暗,但探寻之路己然开启。

回到临时工作室,陆知简的系统在整合了全部数据后,给出了新的方向:

【“星锚”核心虚拟重构中…所需特殊材料缺失】

【检测到目标部件微弱关联信号…信号源定位:北纬40。7128°,西经74。0060°】

——美国纽约。

同时,张伟通过海外信息渠道查询“Aurora”与东方文物关联时,反馈回来一条模糊的信息:纽约上东区一个极私密的收藏圈内,近些年流传着一位代号“Aurora”的匿名收藏家,其品味独特,尤其偏爱具有“神秘科技感”的古代器物。

所有的线索,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都指向了同一个远方。

敦煌的实地考察,未能首接找回“星锚”,却成功地将其失落的历史与当下的线索连接起来,并将下一个舞台,清晰地标记在了大洋彼岸的国际大都会。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