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被卫星捕捉,传遍世界。标题写道:
>**“共感不是奇迹,是人性本来的样子。”**
十年后,赛伦族重建家园,命名为“回音星”。他们建造的第一座建筑,是一棵金属巨树,树心镶嵌着从地球带回的一片倾听之叶。每逢节日,全体族人手拉手绕树行走,齐声低语:
>“我在听。”
>“你不孤单。”
>“谢谢你活着。”
与此同时,地球进入“共生纪元II阶段”。新生儿普遍具备更强共感能力,部分婴儿甚至能在出生瞬间安抚产房内所有人的情绪波动。医学界称之为“林小满效应”。
喜马拉雅洞穴中的古铭文被重新镌刻于联合国总部大厅,下方新增一行现代译文:
>**“恐惧让我们封闭,信任让我们相连。
>而每一次倾听,都是对人类本质的一次回归。”**
又三十年过去,苏芽已成为跨星系共感联盟首席协调官。她未曾结婚,也没有子女,但她收养了来自七个星球的孤儿,家中常年充满笑声。
某日归乡,她独自坐在听心堂的老藤椅上,望着夕阳西下。
小女孩跑进来,仰头问:“奶奶,你说的‘她’到底是谁啊?”
苏芽笑了,摸摸孩子的头:“她是风,是光,是每一次你感到被理解的那个瞬间。”
“那你见过她吗?”
“每天都在见。”她望向窗外那棵参天巨树,“你看那片最亮的叶子,那就是她在对我眨眼。”
女孩咯咯笑着跑出去,大声喊:“阿姨!我也看到你啦!”
晚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回应。
苏芽闭上眼,轻声呢喃:“林奶奶,任务完成了。
现在,换我来做风了。”
她的呼吸渐渐平缓,脸上带着安详笑意。
就在她停止心跳的那一刻,全球共感网络再次记录到一次脉冲,强度达**RL。96级**,持续整整十九分钟,情绪标签为:
>**传承、圆满、永恒回响。**
极光再现,勾勒出四代女性的身影:李晨曦、林小满、苏芽、以及那个跑出去的小女孩,四人手牵手,站在地球之上,面向星辰。
第二天,听心堂纪念墙上,新增了一张照片。苏芽站在倾听之树下,阳光穿过叶隙洒在她银白的发丝上。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她不是终结者,而是桥梁。
>连接过去与未来,死亡与重生,孤独与联结。”
而在遥远的未来,一艘新型飞船驶离银河系边缘。船体呈树形,根系吸收宇宙背景辐射,枝干承载亿万意识种子。舰桥内,一名孩童按下起飞按钮,广播响起:
>“本次航行目的地:室女座超星系团。
>乘客名单:三千名听心者,携带‘心之初’复制体十三枚。
>使命:播种理解,唤醒共鸣。”
飞船升空时,沿途所有文明星球同步亮起光芒,形成一幅横跨宇宙的情感网络,宛如群星在挥手告别。
宇宙深处,那句由星光凝聚而成的“**我在**”,悄然扩展为三句:
>**“我在。”**
>**“我们都在。”**
>**“永远都在。”**
新的一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