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砚舟。
那个曾为她放弃永生的男人,那个在观测站守了十年数据流、只为确认她是否安好的科学家,那个在日记里写下“她教会我如何做人”的丈夫。
他们从未真正离婚,也没有复合。他们的婚姻像一条断线的风筝,飘在风里,看不见,却始终连着彼此的心。
星芽静静看着她,良久才点头:“可以。但只能七天。”
“够了。”她说,“一辈子那么长,七天刚好够说清楚一件事。”
---
七日后,云南山村。
春意正浓,梯田泛绿,木屋前的溪水欢快流淌。孩子们在岸边放纸船,船上写着愿望:“希望妈妈别再加班”“我想考第一名”“请让流浪狗找到家”。李晨曦背着布包走来时,脚步比往日沉重,但她脸上有光。
一个小女孩最先发现她,惊喜地尖叫:“阿姨回来啦!”
众人围拢过来,七嘴八舌问东问西。她笑着一一回应,摸摸这个头,拍拍那个肩,最后蹲下身,接过小男孩递来的热茶。
“您去哪儿了?”孩子仰头问。
“去见了一个老朋友。”她说,“顺便,把一件很重要的事做完。”
当晚,她在听心堂前点燃了一盏灯。火光摇曳中,她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她与赵砚舟结婚当天的合影。照片上的她穿着素雅婚纱,他西装笔挺,两人站在实验室外的樱花树下,笑容干净得不像属于那个时代。
她轻轻摩挲相框边缘,低声说:“我知道你在看。”
话音落下,夜空忽明忽暗,一道微弱信号自日内瓦方向传来。不是文字,不是图像,而是一段心跳频率??准确来说,是**她的心跳与他的脑波共振曲线**。
这是他们年轻时常做的实验:当两人情绪同步达到RL。6以上时,仪器会自动生成一段加密波形。他们曾笑称这是“爱情密码”。
如今,这串波形再次出现,且强度破纪录。
李晨曦闭上眼,将手掌贴在胸口,任由那份熟悉的震颤穿透肌肤、直抵灵魂。她没说话,只是对着星空微笑。
那一晚,赵砚舟在湖底观测站收到反馈报告:
>“检测到Ω级情感脉冲,来源:云南坐标点。
>共振对象:L-01容器。
>情绪标签:释然、感激、不舍、爱。”
他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最终摘下眼镜,用手背擦了擦眼角。
第二天清晨,李晨曦召集全村孩子,在倾听之树下举行了一场特别仪式。她将最后一片心形叶埋入土中,说道:
“这棵树会继续生长,因为它知道有人愿意听它说话。你们也要记住,真正的强大,不是能控制多少人,而是能让多少人敢在你面前哭出来。”
孩子们似懂非懂,却齐齐点头。
她最后抱了抱那个曾捧着萤火虫的小女孩??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然后转身离去,背影坚定,没有回头。
第三天,她抵达昆明机场。一架私人飞机已在等候,舱门打开的瞬间,她看见机内坐着一人。
赵砚舟。
十年未见,他鬓角尽白,身形清瘦,但眼神依旧温润如初。他站起身,手中拿着一本旧书??《共感原理与量子情感学》,扉页上有她当年的签名:“给最爱的砚舟,愿我们的爱永不衰减。”
“你来了。”他说,声音低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