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替关羽守荆州开始无弹窗 > 第371章 大腿竟是我自己(第2页)

第371章 大腿竟是我自己(第2页)

>不封人心暖。

>前人留暗语,

>后者续明灯。”

写毕,他长舒一口气,将纸交给柳青禾:“派人送往敦煌,告诉阿槿,让她把这诗刻在古渠入口。再传令各地学堂,从今往后,《算术启蒙》不再只是算学教材,增设‘薪火篇’,收录各地民间自创题解、口诀、技艺,无论出自农夫、织妇、戍卒、盲童,凡有所献,皆署其名。”

“若是无名呢?”柳青禾问。

“那就写??‘某村某日,某人所思’。”水昭道,“宁可记错地名,不可抹去人名。”

午后,阳光斜照,桃李堂外传来孩童嬉戏之声。几名幼童正在练习用炭笔在地上拼写“我也做了”四字,一人写,三人改,争得面红耳赤。忽有一童跳起喊道:“我会念那段题了!”随即清嗓高诵: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其余孩童纷纷跟诵,声浪渐高,竟引得堂内青年教师们相视而笑,亦低声应和。声音飘出院墙,融入山风,一路向南,向西,向着千山万水而去。

当晚,水昭罕见地用了半碗粥,又听柳青禾读了一段新收的边地汇报:黔中女子学堂已试行“轮值讲席制”,十岁以上学生轮流登台授课;交趾海边建起“潮音分校”,专收渔民子弟,课程包括天文观星与潮汐推算;更令人振奋者,一名匈奴降部少年竟用算题推演出了新的骑兵阵型变换规律,被北疆守将采纳。

“好啊……”水昭听着,嘴角始终挂着笑,“文明不在宫阙,而在这些细碎的声响里。就像海浪,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终将塑造海岸。”

夜深,众人散去。柳青禾守在榻旁,见他神色安宁,以为已入睡。谁知良久之后,水昭忽然轻唤:“青禾。”

“我在。”

“明日……替我梳一次头。”

柳青禾心头一颤。她知道,这是水昭少有的柔软时刻。自二十年前陈阿满病逝后,他便再未让人近身梳理白发。

次日清晨,天光微明。柳青禾取来木梳,小心解开那束用麻绳绑缚多年的银发。发丝干枯如秋草,却仍坚韧未断。她一边梳理,一边低声哼起一首老歌,是当年共学坊初创时,众人常唱的《耕心曲》:

>“一锄破土,一灯照夜,

>一字一句,皆是心血。

>不求朝堂金印重,

>只愿人间读书声不绝。”

水昭闭目听着,嘴角微扬。待梳毕,他轻声道:“帮我穿上那件旧深衣,就是刘瑾第一次来听课时我穿的那件。”

柳青禾依言取出。衣料早已褪色,袖口磨破,领缘补丁叠补丁,却是洗得极净,叠得极整。

“我想去潮音洞看看。”

“外面风大,雪还未化尽……”

“让我去吧。”他笑,“这一生扫阶、授业、守碑,还不曾好好看过那四个字是从哪里照进来的。”

柳青禾唤来两名青年教师,合力将竹榻抬出。一行人缓步穿过书院小径,沿途师生纷纷驻足行礼,无人言语,唯有脚步轻悄如敬。

至潮音洞前,水昭抬头望去。朝阳正从东海上跃出,第一缕光恰好打在岩壁“光不能停”四字之上,金辉流转,仿佛整座山都在呼吸。

他久久凝视,忽道:“取笔来。”

柳青禾迟疑:“先生,您……”

“最后一次了。”

她只得取出随身携带的小笔筒与一方墨饼,研出淡墨,递上细毫。水昭右手无力,改用左手,颤巍巍在石壁下方空白处,添了四个小字:

**我亦曾停**。

众人愕然。

柳青禾颤声问:“为何……要写这个?”

水昭微笑:“因为我确实停过。三十岁那年,父亲病亡,家产被族兄夺尽,我一度想投海自尽。四十岁,阿满离世,我整整一年未曾授课。五十岁,朝廷诬我聚众谋反,关闭书院三年,我躲在山洞里抄书度日……每一次,我都以为光熄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