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官场达人张之洞书 > 第九章 趋附权变上位(第6页)

第九章 趋附权变上位(第6页)

也就是说,在这四个人当中,有三个人是张之洞一手安插的,可见他当时的势力和对维新运动的影响有多大。而杨锐能够入军机,且成为光绪皇帝的助理,除了他设身处地靠近皇权中心的原因外,也有张之洞四处活动保举他的因素。但张之洞的身份太敏感,他不能直接干这事,而是密令陈宝箴出面保举。

无论怎样,杨锐终于完成了张之洞交给他的潜伏任务,正是通过杨锐的卧底和努力,张之洞一直游刃于帝、后之间,而且他始终都是帝、后倚重的红人。

入参军机流产

戊戌变法前,慈禧和光绪同时作出了一个重要的人事决定:召张之洞进京,入参军机!

促使慈禧作这个决定的人是大学士徐桐和兵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荣禄等人。徐桐(1820—1900年,汉军正蓝旗人)早年加盟南清流党,因为同样受到慈禧的倚重,他对张之洞也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二十七日,徐桐等人奏请朝廷调张之洞入参军机,充军机大臣,得到了慈禧和光绪的一致同意。

慈禧同意张之洞入军机的原因很简单:张之洞是她钦点的探花,是绝对效忠于她的疆臣和心腹,这次提拔重用他,他会更加效忠自己。再说无论是名望、资历,还是能力,张之洞都有资格入军机,只要有他在朝廷,她就可以放心地休养。另外,慈禧特别讨厌光绪身边的翁同龢,调张之洞入军机,正好可以打压、制衡他,何况他俩素有矛盾。

较之慈禧,光绪皇帝同意张之洞入参军机的原因则有点复杂。

首先,他知道张之洞是慈禧的人。即使他不同意,慈禧也会同意。只要慈禧同意,他就是不同意,也得同意。因此,不同意还不如同意。何况事实上,他很同意。

其次,他敬重张之洞,早有倚重之意。后来见张之洞一直扶持资助维新派,他就觉得张之洞是“言新者领袖”。他还觉得,张之洞要是振臂一呼,就足以呼风唤雨。

如果调张之洞入参军机,主持维新变法的话,那他肯定能担当统领大任,压倒各方,从而有力地推动维新事业。因此,在光绪皇帝看来,张之洞是主持新政的不二人选。

第三,调张之洞入军机,可以借助他和慈禧的深厚关系,调和帝、后两党之间的斗争,融洽两党之间的关系。只要两党关系融洽了,帝、后也就一条心了,那么新政也就能顺利推行了。光绪皇帝很明智,这年四月,他非常痛快地下了一道诏令,令张之洞进京“辅翊朝政”!

俗话说得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臣子:不想当军机大臣的臣子不是好臣子。原来,我只推崇干大事,办洋务,搞实绩。可现在我不办洋务了,我要去办国务。国务大于洋务,我张之洞应当大材大用才是。再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这就往高处走了。

就这样,张之洞立即收拾行装,把湖广总督一职交给谭继洵署理,而他则踏上了赴京任职的征程,他兴致勃勃,信心满满。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刚刚抵达上海,就接到了朝廷的又一道诏令:湖北沙市发生教案,你回湖北处理去吧,不必来京了!

张之洞当即傻眼了:朝廷这不是拿我张某人开涮吗?难道这是愚人节的玩笑?让我上来就上来,让我下去就下去,以为我是电梯啊?太不拿我当回事了,这叫啥事啊?

那一刻,他的心拔凉到了极点。从来没有人如此伤透他的心,这太让他跌份儿了。

那一刻,他好像受到了极大的愚弄,哭笑不得,而又非常无语。但朝廷的诏令又不得不执行,于是他只好返回湖北,处理沙市那桩见怪不怪而又非常蛋疼的教案。

翁同龢使坏

回湖北的路上,张之洞想明白了一个问题:光绪皇帝突然变卦令我打道回府,绝非偶然,也绝非是他的主意,这肯定是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擅长公报私仇的翁同龢从中作祟。

除了他,没有别人。张之洞猜得没错,就是翁同龢坏了他的好事。

原来,光绪皇帝的诏令下达后,翁同龢心里一直不安,他担心人气正旺的张之洞入参军机后,会抢占他的风头和位置,于是再三怂恿光绪皇帝,把张之洞支回去。起初,光绪皇帝的立场还很坚定,可他大小事都听翁同龢的,架不住翁同龢的一再磨蹭,他也就违心地借沙市教案,真把张之洞支了回去。

张之洞第一次入参军机就这样流产了。他郁闷极了,但很快他又庆幸极了。

慈禧的行动

张之洞惨遭翁同龢算计,心里自然很难过,但慈禧很快给了他一个巨大的安慰。就在光绪皇帝诏定国是的第四天,也就是四月二十七日,慈禧就以“揽权狂悖”为由,迫令翁同龢开缺回籍!

慈禧此举颇耐人寻味。她是给失意的张之洞一个安慰,替他打击报复翁同龢吗?

是,也不完全是。慈禧一直讨厌翁同龢,早就有让翁同龢收拾铺盖卷走人的想法,一直没动他,主要是考虑他位高权重,且主管内政,动他不易。虽然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有他在,至少可以制衡各方,比如可以用他来制衡李鸿章,还有其他朝臣和疆臣,当然也包括张之洞。

慈禧此举,真可谓是一箭三雕:把翁同龢“雕”走了,把帝党的势力“雕”下去了,把张之洞的心“雕”来了。

不难想象,张之洞得知翁同龢被开缺回籍的消息后,肯定会拍手称快:“苍天啊,大地啊,慈禧姐姐给我出了一口恶气啦!这太给力了,也太解气了!”

正在张之洞得意洋洋之际,慈禧的另一个举动,却令他感到一丝后怕!即在翁同龢被开缺回籍的同一天,慈禧命兵部尚书荣禄(1836—1903年,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京师兵权。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王文韶被授予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入参军机。

慈禧此举目的很简单:令荣禄执掌京师兵权,镇压维新变法。荣禄向来效忠慈禧,也是慈禧倚重的统军将领。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他还被授予总理衙门大臣,加上他一直反对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慈禧便把镇压维新派的重任交给了他。

看来,慈禧这是要对帝党及维新派人士动手了!甚至包括光绪皇帝!

醒悟

这一切早在张之洞的预料之中,他并不觉得意外,可他曾扶持资助过维新派,并和帝党及光绪皇帝关系暧昧,慈禧要是将帝党一网打尽的话,岂不是也会殃及他?

想到这里,张之洞心里陡然敞亮了许多,他为自己没有入参军机而深感庆幸:我要是入参军机,主持新政的话,肯定就成了光绪皇帝的人。我成了光绪皇帝的人,势必就成了慈禧的敌人,慈禧势必就会派荣禄来镇压我!

要是那样的话,那我完了,一切都彻底完了!现在不要紧了,现在我没入军机,没有主持新政,也就不是光绪的人,慈禧就不会把我当敌人了,我可以松一口气了。

不过,这一切得感谢翁同龢,要不是这个老东西搞破坏,我还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