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官场达人张之洞书 > 第六章 黑腕理财办洋务(第2页)

第六章 黑腕理财办洋务(第2页)

张之洞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设想,表达这样的决心,是因为他对朝廷和李鸿章非常失望。

李鸿章经营北洋水师多年,北洋水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战斗力,而李鸿章也应该在国家陷入危难时刻率领北洋水师挺身而上,可在刚刚经历的那场中法战争中,李鸿章却拥兵不前,安居一隅,先是拒绝出兵救福建,后又拒绝出兵救台湾。最终导致福建水师全军覆灭、台湾多处防塞要地被攻占的局面。

“李鸿章太自私了!北洋水师是朝廷的,也不是他自己的,他凭什么把北洋水师据为己有?我张之洞要是拥有一支水师队伍,肯定能在国家陷入危难时刻,征战四方,**平列强!李鸿章位高权重,是因为他拥有北洋水师,谁也不敢把他怎么样。我要是也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队伍,那么我也可以和他并驾齐驱!于公于私,我都要建立一支水师队伍……”

海军衙门

张之洞的这个想法是很现实的,也是很可行的。因为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初六,朝廷就下旨:“海防善后事宜关系重大,著派醇亲王奕譞总理海军事务,所有沿海水师,悉归节制调遣,并派庆郡王奕劻、直隶总督李鸿章会同办理。正红旗汉军统领善庆、兵部右侍郎曾纪泽帮同办理。现当北洋练军伊始,即责成李鸿章专司其事……”

也就是说从这时起,清朝设立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它是清政府管理全国海军的权力机构。清朝的海军诞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因为两次鸦片战争均从海上打来,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就开始编练海军和筹建海防。

光绪元年(1875年),总理衙门批准筹建北洋、南洋、福建海军。截至光绪十年(1884年),北洋水师拥有军舰15艘,南洋水师拥有军舰17艘,福建水师拥有军舰11艘(被法军歼灭于马尾港)。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也意识到了中国海军的种种弱点,于是设立海军衙门,总管全国海军和海防事宜。

在海军衙门中,醇亲王奕譞任总理,庆郡王奕劻、李鸿章任办理。由于朝廷明确提出“现当北洋练军伊始,即责成李鸿章专司其事”,海军衙门的实权便落在了李鸿章的手中,海军衙门便成了李鸿章的衙门,他筹建的不是全国的水师,而只是北洋水师。

李鸿章大权在握,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便被晾在了一边,而张之洞奏请筹建的粤洋水师也成了泡影。此后几年,李鸿章花了上千万两银子,大举采购外国军舰、大炮,大力建设旅顺、威海军港,大量聘请外国教官操练水军。

光绪十四年(1888年)冬月十五日,北洋舰队在山东威海刘公岛正式成立。

这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也是一支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李鸿章的个人威望和社会地位因此达到了顶峰。可惜的是,在六年之后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李鸿章的名誉和威望又因此一落千丈,海军衙门也因此裁撤。这是后话。

在李鸿章的把控下,张之洞虽然没能建成粤洋水师,但在北洋水师建立之际,广东水师也拥有30余艘大小不等的兵船,其海防能力大大加强。

李鸿章,虽然你在筹建水师舰队方面赢了我,但我还是挺了过来。还好,在你出事之前的这几年,广东一直平安无事,呵呵。

缺钱,还是缺钱

张之洞在奏请朝廷扩建黄埔船坞前,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困扰着他:广东没钱,财政收支困难。广东不仅没钱,还欠了香港汇丰银行等900多万两银子!

张之洞升任两广总督后,广东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为450万两银,在这450万两银中,需向朝廷上缴150万两,需偿还银行本息100万两,留给广东的也只有200万两。偌大的一个广东,每年财政的实际收入只有区区200万两银,这能够干什么呢?因此,张之洞需要朝廷拨款。

可在黑暗、腐败的晚清,只有地方给朝廷上缴银两的分儿,很难有朝廷给地方拨款的事儿。地方政府搞建设,所需银两均由地方自行筹备,朝廷一般不会拨款。别说地方政府搞建设不拨款,就连抗法援越这样的国际性大事,朝廷也是要求地方援助。要不然,张之洞也不会大借900万!

朝廷不拨款,存那么多银子干什么用呢?

说实话,晚清国势逐渐衰落,国家财力严重不足。咸丰年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国内各路农民起义军的兴兵作乱,国库存银几乎全部用于军火开支,每年节余也只有区区五六两万。

同治中兴之后,国库存银虽然有所攀升,但边疆防务开支依然是个不小的数目,因此每年的节余并不可观。

中法战争前夕,朝廷力邀理财能手阎敬铭出任户部尚书,掌管财政。阎敬铭果然是一位出色的理财家,他上任之后,迅疾查办了轰动全国的云南军费报销案,把账目不清、三库混乱的户部整得井井有条,并使国库当年就有可观的盈余。

光绪十五年(1889年),阎敬铭离任时,国库盈余银两达700余万!

奢靡的慈禧

既然国库有可观的盈余,那应该支持地方搞建设才是啊,可中法战争结束后,慈禧决定筹建海军衙门和海军舰队。筹建海军舰队肯定需要一笔巨款,而国库的存银又远远不够,于是慈禧便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大幅上调各省上缴银两的额度。

慈禧筹措海军经费,还包藏另外一个目的:从海军经费中提取一部分银子,给即将退位的自己,修建一所可以颐养天年的皇家林园——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乾隆皇帝为了孝敬他的母亲孝圣皇后而建的。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连同圆明园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

慈禧重建清漪园,是因为光绪皇帝就要成人了,马上就要亲政了,光绪皇帝一旦亲政,她就得退休。她退休后总得有个好去处吧,于是她想重建清漪园。重建清漪园肯定需要一大笔银子,可这笔银子还不能明目张胆地从国库提取,她清楚地记得,发生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一件事。

那一年,当已经亲政的同治皇帝决定为她重修圆明园时,遭到了恭亲王和李鸿藻为首的十几位王公大臣强烈反对。结果,圆明园至今没修成。

如今,恭亲王和李鸿藻那帮人虽然下去了,可朝廷并不缺少刚正激进的人,他们要是再来个强烈反对,那她退休后就没地方去啦!于是,慈禧便想到了这么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据有关资料统计,清漪园从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重建,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水师成立,慈禧一共挪用海军经费近600万两银。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漪园竣工,此后改称颐和园。仅仅过了五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破坏,许多珍异国宝被洗劫一空!

真假退位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