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发布短视频的最佳时间 > 第二十三章 时间的角度(第2页)

第二十三章 时间的角度(第2页)

早晨,她是洛,平凡的洛,穿着一只短袜,挺直了四英尺十英寸长的身体。穿着宽松裤子,她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莉。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蕾丝。可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

——《洛丽塔》(主万译)

3

我曾经犯过一个错误,想把文学的逻辑直接转变成影像的视角。

在文学里,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似乎可以简单用“我”或“你”代替,影像却没办法简单地用你、我来分类。从剧情的角度很好理解,整体的叙事是谁的视角很容易区分。然而,落实到一个单独的镜头中或是一瞬间的影像中,则很复杂。电影由于有取景的问题,每一个镜头都内含着一个特殊的角色角度。如果把影像视作一种语言,那么影像有独立的视角体系。

但如果,我们放弃原有的分类方式,寻找人称的关键内核,便有了新的思路。

第一人称是为了让剧中人暴露,让观众以安全的距离体验剧中人的感情和窥探剧中人的心灵;而第二人称则是逼迫观众必须进入特定状态,如果不进行角色的扮演则无法进入情感的内部;第三人称则是,为观众选取特定的视角进行感受体验,有时候是人的视角,有时候是动物的视角,有时候是“上帝视角”。

于是,影像的视角只需要关注一个内核,即创作者想让观众以什么身份如何感知此刻的信息。

这种感知,首先源于拍摄者视角举起相机时无法逃避的位置,或高,或低。

其次,还有相机和视线轴线的夹角。当视线和轴线的夹角完全重合,人物的视线直勾勾盯着镜头,即盯着观众,那是一种炽热的直视,那是一种强有力的冲击。当轴线打开之后,角度每大一些,情感的冲击便会弱一些。当转移到90度的纯侧面,情绪被进一步虚弱。当然,轴线角度达到135度乃至180度则是一种更大程度的远离。

有的时候,我与被拍摄的物体之间,隔着一些事物。而这些事物,影响着我的观感。

有的时候,隔着一个窗户。

有的时候,隔着一层毛玻璃或者轻纱。

视角,也包含了透视的改变。标准镜头如同常规的肉眼所见;广角镜头有撕扯感,也总伴随着张力;长焦镜头如同遥远的偷窥视角,有着强烈的目光。

最后,是对运动状态的关注。

人们总是默认影像是稳定的、均匀的,这和我们大多数时候理解的大自然是一致的——静止、稳定。然而,人们的心跳和呼吸会随着情感和身体状态而改变,呼吸有急促、有缓慢。如果影像被赋予这样的特殊状态,创作者便在无形中逼迫着观众与影像内部的呼吸同频。

拿着相机深呼吸,持相机的人会把呼吸的状态带入影像中,并把这一状态赋予观众。

拿着相机奔跑,持相机的人会把奔跑的状态带入影像中,并把这一状态赋予观众。

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SavingPrivateRyan)里,炸弹总是突然在战场上爆炸,镜头会随着炸弹的震动而颤抖,也把战火纷飞的现场感带给了观众。

视角的内涵不只有形容词词性,也有修饰动作的副词词性。

4

早期的文学作品和电影只能限定一种视角,永远只有一个舞台的视角,客观、公正,和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等距的。

而后,视角可以是游离的,观众可以时刻滑入或滑出,是一种丝滑的体验。在一段讲述双人关系的电影片段中,创作者总是悄然地通过改变俯仰关系、透视关系、轴线关系等,改变着观众对人物的远近关系和情感的亲疏。在小说中亦然。

后来,创作者开始在整个叙事段落中主动切换,让观众明显感知到视角的意义。在小说《喧哗与**》中,作家福克纳以班吉、昆丁、杰森三个人的第一视角为独白反复切换。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也切换着欧阳锋、黄药师、盲武士等人的视角,让我们体会人物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当然,我在曾经的短视频制作中,也有过轻浅的尝试。

最后,创作者都在尝试创造全新的视角,塑造全新的体验。如卡夫卡的文学作品《变形记》中模拟甲虫的视角,又如电影《遁入虚无》(EheVoid)中模拟死者灵魂的视角。

曾经有一位老师和我说,情节本身越是虚弱,似乎就越需要玩弄视角的把戏。我并不赞同。如果我们相信作品是提供情感的体验,而非为了讲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那么视角至少不是一种附属。叙事话语本身,也是一种意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