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支当即大力拍了一下手掌,道:“对!死者身份是确定的,他生前究竟做过什么事情可能跟这些折磨手法有关系,很容易查。”说完,便立刻打电话给任支,让他安排人针对死者生前所做的类似事件进行调查。
部署完毕,戴猛突然说道:“但是,我心里也有两个疑点。”
李支一偏头:“哦?”
戴猛对老秦道:“老秦,我想到的是,如果凶手用手指在这个位置反复尝试,是不是可以推测,凶手没有类似医学之类的专业教育背景?第二起案件里,能够进行那么专业的肌肉离断和神经结扎,执行者应该是接受过相关的高水平教育的。”
老秦点头,边思考边道:“有可能,因为如果凶手系统学习过解剖学,不会找不准这么重要的神经特征点。另外一个疑点呢?”
戴猛道:“一般的连环变态杀人犯,其实并不都有理性决策。国外有研究,大多数连环杀人犯会有MAO-A基因缺陷,他们不能很好地感受别人的恐惧和悲伤,所以会不断折磨被害人,试图用他们剧烈的恐惧或悲伤情绪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所以,他们通常在第一次作案之后会产生强烈的欲望,而且犯罪间隔时间会不断缩短,犯罪手法也会不断升级。我们现在可以还原一下凶手行凶时的心态。我能揣测出来,他已经不拿被害人当生命了,冷漠到令人感到恐惧。他把杀人当作实验来做,反复尝试和体会这种变态的快感和掌控感。但是,从犯罪时间间隔来看,却并不符合现有的研究规律。”
李支斟酌道:“犯罪的三个条件,一是遗传的先天缺陷,二是后天生活的境遇,三是突发性刺激源。所以,如果不是典型的先天严重缺陷,不一定产生那么强烈的作案冲动,毕竟国情和社会环境不一样。我倒是对第三个条件很感兴趣,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引得凶手花2个星期的时间来拘禁和折磨死者。”
华生听到李支这么说,突然道:“我想起一件事情来,不知道能不能对得上。最先,我只是觉得尸体满身的伤痕似曾相识,后来被白磷烧的洞吓断了思路。现在回想起来了,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大概半年之前,有一个虐待小孩的新闻报道,影响极大。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孩子,被亲生父母送给朋友收养。后来,养父因为孩子写作业不听话,用竹篾片殴打孩子,全身都遍布着这样的伤痕,还用烟头烫孩子的屁股,用开水烫孩子的手。后来网络披露了孩子受虐的照片,掀起轩然大波,激起强烈公愤。最终,检察机关提起公诉,那个养父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了6个月有期徒刑。”
李支说道:“我记得这个案子。”
华生道:“据新闻媒体报道,那家伙在法庭上竟然情绪失控,当庭咆哮哭闹。最可恨的是,孩子的亲生父母竟然求情,说这也是一种爱,是对孩子的督促和教训,要求法庭判无罪。”
李支问:“死者是不是那个养父?!”
随即,他们立刻着手调查,很快就返回了答案,是他。正是因为那个案件,报社才开除了他。恰好2周前,他刚刚从监狱里被释放出来,就失去了踪迹。
李支和任支一通气,立刻决定并案侦查。
监控追踪无果
早晨6点20分。
一接到报案之后,任支第一时间派小孙去监狱和报社进一步了解死者的信息。
随后,侦查的重点就是从发现尸体的现场证据开始着手。
出乎众人意料,这一次监控拍到了清晰的抛尸过程。一辆白色的SUV汽车于凌晨4点钟左右行驶至报社门口,停在围墙的阴影里,一个人影从驾驶座下车,大腹便便地走到后备厢,打开后直接将尸体拉到车下,肥大的身影拉动那具尸身几乎没怎么费力。那人没有在尸体上花费太多时间,直接走回驾驶座扬长而去。
车牌号的照明灯并没有亮起,好在昏暗的路灯灯光能够让人勉强看清楚车牌号码。经过调查,这居然是死者家里的车。任支立刻命人前往死者所居住的小区,调取停车场监控录像。
另外一个小组,则以报社门口抛尸的时间为原点,分别向前和向后两个方向,慢慢搜集车辆行进轨迹上被监控拍到的画面。只要在公共交通范围内,监控视频就可以联网调取。
在数次切换的监控画面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驾驶车的人。他是个大胡子,眉毛很浓,头戴一顶棒球帽,帽檐压在深色的大框墨镜上,整张脸的特征非常明显,但就是看不到五官。车子在报社门口抛尸之后,径直开离,20多分钟后开进市政法学院。
不妙的是,政法学院正在建设新的教学楼和图书馆,巴掌大的地盘彻彻底底成了工地,拉土方的大车、拉搅拌机的工程车在门口进进出出,忙个不停。那辆车排在工程大车中间,没多久就进入了校园,因为门口并没有保安负责管理,平常用于拦车收费的栏杆一直是竖起来的。
公共区域的监控到此为止。任支看了下时间,距离抛尸案发生已经过去了3个小时。他当即派出一个小组前往该校,与值班的保卫处取得联系,现场调看校内监控视频查找线索,同时要求把之前所有监控拷贝一份,尽快赶回支队进行缜密排查。
支队这边,逆向追查一直很顺利,由于时间段属于凌晨,路面车辆较少,对这辆车的追踪并不难。跟了一大圈之后,监控小组的人惊讶地发现,这辆车竟然是在案发前1小时从政法学院里开出来的。
任支立刻命令留守政法学院的小组回复监控调看结果。
尽管学校目前是个大工地,但校园内基础的公共监控还是正常的,能够覆盖到大部分公共区域。经过调看监控,现场的小组很快发现,凌晨3点左右,白色车子从一个刚刚建成的地下车库中驶了出来。凌晨4点半左右,它又驶入了同一个车库。然而,因为这个地下车库刚刚建成,尚未正式投入使用,所以里面还没有安装监控系统。
这样一来,地下车库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就无从可知了。这个消息让任支感到心头一紧,情况似乎有点不妙。他给留守在学校的小组下达命令,立刻去往地下停车场,封锁出入口,严禁任何人员出入。同时,支队派出勘查小组增援。
任支看了下时间,已经快早晨8点了,距离案发时间快4个小时了。此刻学校里应该有很多人开始准备上课了。如果再拖得久一点,恐怕侦查的难度就会更大。
这时,勘验小组回来提交抛尸现场的痕迹检验和微量物证检验结果。
抛尸现场为报社门口,路面为标准柏油路面。除了勘查到轮胎痕迹之外,竟然还提取到了大半个比较清晰的足迹。经鉴定,该人所穿的鞋为NF户外鞋,尺码约为44号,鞋底磨损较轻,应该穿了半年了,双脚受力均衡,没有明显偏侧。以鞋号为基础,按比例计算,嫌疑人的身高应该为175厘米~180厘米,体形偏胖,体重预测应为85公斤~95公斤。可惜,柏油路面无法检测到足迹的陷入程度,所以无法判断目测的体重是否可靠。
虽然只有一个足迹,但聊胜于无。
任支命令坐守支队的监控小组继续分析从学校拷贝回来的监控,以发现车辆驶出的时间凌晨3点为原点,将时间窗口加大1周,向前检查学校公共区域的监控,看看这辆涉案车此前何时进入的地库,当时车里有什么人。如果能够找到早先的蛛丝马迹,也可以继续追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