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支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老兄弟和老下属这么焦虑了。任支一路踏踏实实走过来,走上领导岗位,一直以稳健著称,协调各工种积极配合,缜密细致。这次明显能看出他内心的波动,正如自己的心情一样。
惩戒
李支斟酌道:“我有了一条思路。港湾家园的案子里,华生提到过一个思路——惩戒,至少姚大广和王艳梅都符合这个假设。现在的未知死者尸体最明显的特征是火烧痕迹,同时也是窒息死亡,我们能不能按照这个思路逆向排查一下?”
小孙说:“您的意思是,看看失踪人口里有没有与纵火相关的人员?”
李支点头,补充道:“不应该局限于失踪人口,近期出现过的纵火案涉案人员,都可以进行一级筛查。”
任支将信将疑地看着李支,不确定这个思路是好是坏,但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他只是担心,这种大胆的侦查方向会不会浪费警力并影响士气。
小孙立刻反应过来,马上安排落实。很快结果就报上来了,就在昨天晚上9点左右,本市滨海区下辖的派出所接到一起失踪人口案,报案人称,他的儿子失踪了。小孙把一沓材料分开交给李支和任支,兴奋地汇报道:“这个失踪青年刚刚满18岁不到两天。4年前,也就是他快14岁的时候,曾经纵火焚烧了一名素不相识的女老师。当时案子被滨海分局处理过,但因为那时他是未成年人而没有立案。”
所有人眼睛一亮。李支问道:“DNA有吗?”
小孙用力一点头,应道:“留了,正在验证。”
DNA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纵火少年的DNA记录与死者DNA吻合。李支和任支同时用力地拍了一下手掌,大为兴奋。这样一来,尸源问题就解决了。但更大的麻烦也来了,如果凶手真的是出于惩戒动机而犯罪,那么对他(们)的追查难度几乎形同于大海捞针。
在所有的命案侦查中,随机犯罪侦查是难度最大的,尤其是这种没有痕迹、物证作为支持的随机犯罪侦查。大多数命案都可以通过死者的社交关系快速进行梳理和排查,情杀、仇杀、财杀等,逻辑关联都相对非常清晰。但随机犯罪则很特殊,因为死者和凶手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可以用于倒推。即使是出于惩戒动机,理论上所有人都可能实施犯罪行为。看来,现在必须把戴猛总结出来的凶手行为特征用于案件调查了。
任支和李支快速商量了一下,决定通知专案小组:第一,将三个案件并案侦查,重新研究姚大广案、王艳梅案和本案中的所有犯罪细节,找到共同特征;第二,重点排查与赵乾相关的人员,以此为切入点开展工作;第三,特别注意有医学背景,财力比较雄厚,或社会地位比较高,可能具备高级别组织能力的人员或组织;第四,特别注意有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专业背景的人员。
此外,立刻通知失踪报案的人来刑警支队,要当面了解更加详细的情况,同时派人去滨海分局调取之前纵火伤害案的所有案卷信息。
死者名叫宋鹏鹏,刚满18岁,却劣迹斑斑。
当报案人宋建文来到支队的时候,小孙警官很快就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和基本信息,可以确信这是一个比较混蛋的、失败的爸爸。自己的日子都过得糊里糊涂,处处碰壁,更无心管教一个调皮的孩子。从他这里,基本上能得到的信息就是孩子失踪当天曾和他发生激烈口角,他一怒之下把孩子用铁链锁在家中,然后就去上班了。其他的,什么有用的信息也提供不出来。但是,在失去了儿子之后,他却并不怎么难过和悲伤,纠缠着警方一味打听怎么才能找到凶手,怎么才能索要赔偿。
小孙被他聒噪得压不住心里的火,但又没有冲他发火的借口,冷冷地道:“没想到,儿子活着的时候你不怎么操心,现在死了,你这么操心啊!”言罢,转身去向任支汇报情况了,派了个面冷的大个头送宋建文离开。
任支命令,迅速调取太阳园小区的监控,并对邻居进行走访调查。
断电
令人没想到的是,前方很快传回结果,监控小组把他爸爸离开家之后的录像调集之后发现,夜里12:40~13:30,因为小区停电,没有监控条件,信息缺失。来电之后的监控经过检查,未见异常。
怎么会这么巧?就在这段时间停电?
从锁具被暴力破坏来判断,宋鹏鹏肯定是被带离的,但是现场没有打斗的痕迹,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其他痕迹。在如此安静的夜里,邻居们甚至没有听到任何异常的动静。
任支在脑海中模拟了一下50分钟的时间分布,从进入小区,到控制宋鹏鹏,再到离开小区,恐怕这段时间的停电是有人刻意为之。他立刻嘱咐监控分析小组,调取小区周围道路监控,希望能找到异常的车辆记录,靠近的、停留的、进入或离开小区的。那个时间点,毕竟不会有太多车辆。
但很快,令人失望的结果再次传回。专案组惊讶地发现,当时不仅仅是小区断电,而是覆盖方圆5公里左右的变电站出现了故障,所以那附近道路的监控也都没有数据。
李支被这种胆大的行为激怒了。如果这是凶手干的,为了劫持和杀害一个人,竟然断掉了一个大区域的电。这既是巧妙的犯罪构思,同时也是对警方侦查力量的挑衅,说明他为了达到目的,完全不在乎后果。
李支重重地熄掉手中的烟,咬紧牙问:“变电站的故障原因,查了吗?”
小孙回复:“李支,变电站的断电原因已经查明,没有设备故障,断电指令是由总控工作站直接发出的。”
这下奇了,竟然不是故障?总控工作站不会自己无缘无故地给辖区断电,这条指令只能是人为下达的。
“谁下达的指令?”
“服务器日志上记录的是一名陈姓工程师用他的ID登录,并于当日00:40下达了断电指令。但是,我们调查了当晚值班的陈某,他称自己并未下达过指令,且在发现断电之后立刻向市总公司汇报、复核,确认没有这项计划之后,便立刻着手恢复,总公司那边的通话记录可以证明这一点。我们也调查了该变电站其他电网工作人员,他们也称并没有人做过类似的操作指令,服务器日志中也没有发现他们的账号有相关操作记录。另有工作间里的监控可以证明上述信息。他们的IT工程师仔细检查过系统,告诉我们说……”
“犹豫什么?说啊!”
“李支,我不是犹豫,他们说服务器里的日志生成时间,比监控探测到的实际断电时间晚了12秒钟,这种情况是不合理的。”
李支喃喃地重复道:“晚了12秒钟,也就是先断了电,12秒之后才有了服务器日志?”
小孙确认:“是的。我们已经提取了相关的证据,的确晚了12秒。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先下达指令,然后发生断电的情况。这也就意味着……”
两人异口同声:“服务器日志是假的!”
李支声音微微颤抖了起来,大声问:“谁有权限修改服务器日志?”
小孙答:“只有根用户。根用户权限,不要说变电站的工作站,就是区里的电力公司总工程师,都没有。这么高的用户权限只有一个人可以拥有,那就是市电力公司总工程师。”
这个嫌疑人的指向,让李支感到头疼,任支看出他的为难,递上一杯新茶。
李支明白,电力公司是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并不受市委市政府直接管理,而是向国家电力公司汇报工作。也就是说,市电力公司的总工职位,跟市公安局局长的职位一样,比自己要高。职位的高低并不是最核心的难点,难点是要调查市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的话,估计审批手续从市局这里开始就会很审慎,之后更会有层层障碍,难度可想而知。能源是城市的核心动力,谁也不愿意得罪这些老大哥。
任支问:“有市电力公司总工程师的资料吗?”知己知彼,心中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