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李鸿章传内容简介 > 第十二章结论(第5页)

第十二章结论(第5页)

正月,晋封懿妃那拉氏为懿贵妃。

二月,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合师追击清军于桐城、舒城,鸿章部团练败散。奉母北逃。

十一月十四日(12。29)英法联军五千六百余人陷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

成丰八年(1858),戊午,三十六岁。

七月,太平军再次攻占庐州,焚毁李鸿章祖宅。

十二月十日(1859。1。13)李鸿章赴江西建昌,入曾国藩幕。

咸丰九年(1859),己未,三十七岁。

二月十二日(3。16)曾国藩由建昌拔营,十六日,移驻抚州。三月十八日(4。20),鸿章自南昌行抵抚州。五月十一日(6。11),随曾国荃率副将朱品隆等军二千八百人,自抚州进兵景德镇,从参军事。六月十四日(7。13)曾国荃等三路进击,攻克景德镇。翌日,又克浮梁县城。太平军杨辅清所部逃往建德、祁门。七月十六日(8。14)鸿章复回国藩幕,掌管文案。

八月廿日(9。16)袁世凯生于河南陈州府项城县张营。

九月初四(9。29)鸿章随国藩由武昌抵黄州,与胡林翼会商四路进兵皖省之计。十月廿四日(11。18)鸿章奉旨授福建建延郡遗缺道,仍留曾幕,未赴任。十一月十三日(12。6)随曾国藩驻军安徽宿松,英王陈玉成屯军太湖、潜山与之相持。

咸丰十年(1860),庚申,三十八岁。

闰三月十六日(5。6)陈玉城、李秀成等攻陷包围天京的江南大营,清将张国樑等败退。同月廿九日,太平军又攻陷丹阳。

四月十三日(6。2)美国人华尔(F。T。Ward)得上海巨商杨坊及苏松太道吴煦之助,募外人组织洋枪队防卫上海,为“常胜军”之嚆矢。

四月十九日(6。8)清廷命曾国藩署两江总督,率所部兵勇赴苏州(无锡、苏州分别于本月十日、十三日为李秀成攻占),保东南大局。

六月廿四日(8。10)实授曾为两江总督,并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大江南北水陆各军皆归曾节制。

十二月十日(1861。1。20)京师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派恭亲王奕咛、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文祥管理。

成丰十一年(1861),辛酉,三十九岁。

四月廿一日(5。10)太平军陈玉成部先锋程学启在安徽集贤关降于湘军曾贞斡(国藩幼弟)。

七月十七日(8。22)咸丰帝崩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年三十一。次日,新帝特谕尊皇后及生母皇贵妃那拉氏为皇太后。廿九日,定年号为“祺祥”。

八月初一日(9。5)曾国荃克安庆。

八月廿六日(9。30)湖北巡抚胡林翼卒于武昌,予溢文忠。

九月三十日(11。2)谕王公百官等,载垣、瑞华、肃顺等人罪状,解任拿问,派恭亲王会同大学士、九卿、翰詹科道,严行议罪,并会议具奏皇太后垂帘之仪。

十月五日(11。7)改定年号为同治。

十月十六日(11。18)上海官绅厉学潮、钱鼎铭乘外轮抵安庆,谒曾国藩,呈递沪绅公启私函,陈述沪上饷源可恃,殷望援师。十九日,曾、李商救援江苏之法。

十一月一日(12。2)帝奉两宫皇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

十一月廿五日(12。26)曾国藩奏保李鸿章堪任江苏巡抚,左宗棠可充浙江巡抚。是月,曾国藩募练皖北之勇,名曰淮军。

十二月十八日(1862。1。1)李秀成率兵自抚州向松江、上海进发,通告人民归顺,劝洋商两不相扰,否则施以杀戮。

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壬戌,四十岁。

正月初一日(1。30)朝命曾国藩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

正月廿四日(2。22),李鸿章组成淮军数营,集合于安庆,仿湘军成规,定立营制。

二月初四日(3。4)鸿章随曾国藩检阅所部淮军。

二月廿八日(3。28)上海官绅钱鼎铭等,乘轮抵安庆,告以筹银十八万两雇洋轮七艘,分三次潜载淮军赴沪。次日,曾国藩、李鸿章会商后允之。

三月八日(4。6)李鸿章率淮勇二千余人,由安庆乘轮启行,初十日抵沪。十四日,淮勇第二起由安庆启行。

三月廿七日(4。25)命李鸿章署江苏巡抚,并令体察洋人之性,设法笼络;镇江为大江南北关键,宜于上海事宜,布置稍定后前往驻扎,为规复名城之计。是月,曾国藩建节于安庆,控驭十道之师。

四月十二日(5。10)至十四日,参将李恒嵩等会同英法兵攻克青浦县城,暂擒四千余。李鸿章奏请褒奖中外有功人员,华尔请以副将补用。十七日,陈玉成突围往寿州,为苗沛霖所诱擒。(陈于五月八日被凌迟处死,年仅二十六岁)。廿二日英法军及常胜军克复拓林城。次日,清军收复奉贤县城。廿八日英法提督率西兵并挟留防兵勇及文武官员撤出嘉定,退回上海。嘉定为李秀成所占。

五月初一日(5。28)南江城太平军守将吴建瀛、刘玉林、方有才三人率众万人,投降淮军将领刘铭传、潘鼎新。初五日,该部会同刘铭传军收复川沙厅。

五月廿一日(6。17)虹桥之战。太平军听王陈炳文、纳王郜永宽率军五六万攻打李鸿章新桥军营,李亲率郭松林、张遇春、滕嗣林等,分三路进援,于徐家汇之九星桥一带,败太平军,杀三千余人,太平国退回泗泾。廿三日,李鸿章乘胜进攻泗泾,太平军退向昆山、青浦。松江告肃清。对虹桥、泗泾之战,李颇感得意,在致曾国藩信中称:“此极痛快之事,为上海数年军务一吐气也。……有此胜仗,我军可以自主,洋人可以慑威,吾师可稍放心,鸿章亦敢于学战。”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