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皆是修行! > 禅堂开示(第1页)

禅堂开示(第1页)

禅堂开示

诸位时常来请开示,令我很觉感愧。诸位天天辛辛苦苦,砍柴锄地,挑土搬砖,一天忙到晚,也没打坐办道的念头。那种为道的殷重心,实在令人感动。虚云惭愧,无道无德,说不上所谓开示,只是拾古人几句涎唾,来酬诸位之问而已。用功办道的方法很多,现在且约略说说。

办道的先决条件

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途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

琉璃王诛释种的故事

释迦佛前,迦毗罗阅城里有一个捕鱼村,村里有个大池,那时天旱水涸,池里的鱼类尽给村人取吃,最后剩下一尾最大的鱼,也被烹杀,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鱼肉,仅那天敲了大鱼头三下来玩耍。后来释迦佛住世的时候,波斯匿王很相信佛法,娶释种女生下一个太子,叫作琉璃。琉璃幼时在释种住的迦毗罗阅城读书,一天因为戏坐佛的座位,被人骂他,把他抛下来,怀恨在心。及至他做国王,便率大兵攻打迦毗罗阅城,把城里居民尽数杀戮,当时佛头痛了三天。诸大弟子都请佛设法解救他们,佛说定业难转。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用钵摄藏释迦亲族五百人在空中,满以为把他们救出。哪知放下来时,已尽变为血水。诸大弟子请问佛,佛便将过去村民吃鱼类那段公案说出。那时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前身,他率领的军队,就是当日池里的鱼类,现在被杀的罗阅城居民,就是当日吃鱼的人,佛本身就是当日的小孩,因为敲了鱼头三下,所以现在要遭头痛三天之报,定业难逃。所以释族五百人虽被目犍连尊者救出,也难逃性命。后来琉璃王生堕地狱,冤冤相报,没有了期,因果实在可怕。

百丈度野狐的故事

百丈老人有一天上堂,下座后,各人都已散去,独有一位老人没有跑。百丈问他做什么,他说:“我不是人,实是野狐精,前生本是这里的堂头,因有个学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便因此堕落,做了五百年野狐精,没法脱身。请和尚慈悲开示。”百丈说:“你来问我。”

那老人便道:“请问和尚,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百丈答道:“不昧因果。”那老人言下大悟,即礼谢道:“今承和尚代语,令我超脱狐身。我在后山岩下,祈和尚以亡僧礼送。”第二天百丈在后山石岩以杖拨出一头死狐,便用亡僧礼将它化葬。我们听了这两段故事,便确知因果可畏,虽成佛也难免头痛之报。

报应丝毫不爽,定业实在难逃,我们宜时加警惕,慎勿造因。

严持戒律

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亦落邪魔外道,可知道持戒的重要。持戒的人龙天拥护,外魔敬畏;破戒的人鬼言大贼,扫其足迹。从前在罽宾国靠近僧伽蓝的地方,有条毒龙时常出来为害该地,有五百位阿罗汉聚在一起,用禅定力去驱逐它,总没法把它赶跑。从来另有一位僧人未入禅定,仅对那毒龙说了一句话“贤善远此处去”,那毒龙便远跑了。众罗汉问那僧人用什么神通把毒龙赶跑。他说:“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们想想,五百位罗汉的禅定力也不及一位严守禁戒的僧人。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你能够不分别怨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得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坚固信心

想用功办道,先要坚固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们要了脱生死,尤其要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从生皆可成佛。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呢?皆因没有如法下死功夫呀。譬如我们信知黄豆可造豆腐,你不去造它,黄豆不会自己变成豆腐。即使造了,石膏放不如法,豆腐也会造不成。

若能如法磨煮去渣,放适量的石膏,决定可成豆腐。办道亦复如是。不用功固然不可以成佛。用功不如法,佛也是不能成。

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故我们应当深信自己本来是佛,更应深信依法修行决定成佛。永嘉禅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他老人家慈悲,要坚定后人的信心,故发如此弘誓。

决定行门

信心既具,便要择定一个法门来修持,切不可朝秦暮楚。

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照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年一样干;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

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决定可期”。有些人打不定主意,今天听那位善知说念佛好,就念两天佛,明天听某位善知说参禅好,又参两天禅。东弄弄西弄弄,一生弄到死,总弄不出半点“名”,岂不冤哉枉也?

参禅方法

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二十五种圆通法门,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在今天的末法时期,大势至菩萨忆佛念佛圆通法门尤为契合众生心性,适合参禅。

坐禅须知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哪里不是道场?本用不着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坐禅,不过为我等末世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着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

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着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用功下手——认识宾主

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憍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他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

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虚空寂然,澄寂名空,摇动名尘,以摇动者,名为尘义。”

客尘喻妄想,主空喻自性。常住的主人,本不跟客人或来或往。喻常住的自性,本不随妄想忽生忽灭。所谓“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尘质自摇动,本碍不着澄寂的虚空。喻妄想自生灭,本碍不着如如不动的自性。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此中“客”字较粗,“尘”字较细。初心人先认清了“主”

和“客”,自不为妄想迁流。进步明白了“空”和“尘”,妄想自不能为碍。所谓识得不为冤,果能于此谛审领会,用功之道,思过半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