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金明馆丛稿初编目录 > 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一(第2页)

吐蕃彝泰赞普名号年代考蒙古源流研究之一(第2页)

此赞普之名号既已辨正,其年代亦可考定焉。诸书之文,前多已征引,兹再录之,以便省览,而资比较。

唐会要玖柒云:

元和十一年西川奏吐蕃赞普卒。十二年吐蕃告哀使论乞冉献马十匹,玉带金器等。

旧唐书壹玖陆下吐蕃传云:

[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吐蕃以赞普卒,来告。

新唐书贰壹陆下吐蕃传略云:

[宪宗元和]十二年赞普死,使者论乞髯来[告丧]。可黎可足立为赞普。

资治通鉴贰叁玖唐纪伍伍云:

[宪宗元和]十一年二月西川奏,吐蕃赞普卒。新赞普可黎可足立。

新唐书贰壹陆下吐蕃传略云:

赞普(寅恪案,此指可黎可足。)立几三十年。死。以弟达磨嗣。

资治通鉴贰肆陆唐纪陆贰云:

[文宗开成三年]吐蕃彝泰赞普卒。弟达磨立。

资治通鉴考异贰壹唐纪壹叁会昌二年十二月吐蕃来告达磨赞普之丧条略云:

实录丁卯吐蕃赞普卒,遣使告丧,赞普立仅三十余年。据补国史,彝泰卒后,又有达磨赞普。此年卒者,达磨也。文宗实录不书彝泰赞普卒。旧传及续会要亦皆无达磨。新书据补国史。疑文宗实录阙略,故它书皆因而误。彝泰以元和十一年立,至此二十七年。然开成三年已卒。达磨立,至此五年,而实录云,仅三十年。亦是误以达磨为彝泰也。

蒙古源流贰略云:

[持松垒]岁次戊戌,年十三岁。众大臣会议辅立即位,在位二十四年。岁次辛酉,年三十六岁,殁。

寅恪于上文据萨纳囊彻辰洪台吉书所用之纪元推之,戊戌为唐僖宗干符五年,西历纪元后八百七十八年。辛酉年为唐昭宗天复元年,西历纪元后九百零一年。可知蒙古源流所载年代太晚,然此为别一问题,姑不置论。至诸书所记彝泰赞普嗣立之年,亦无一不误者,何以言之?唐蕃会盟碑碑阴蕃文,唐蕃年号并列。唐长庆元年,当蕃彝泰七年。长庆二年,当彝泰八年。长庆三年,当彝泰九年。又新唐书贰壹陆下吐蕃传云:

[长庆二年刘元鼎使吐蕃会盟还,]虏元帅尚塔藏馆客大夏川,集东方节度诸将百余,置盟策台上,徧晓之,且戒各保境,毋相暴犯。策署彝泰七年。

旧唐书壹玖陆下吐蕃传下略云:

长庆元年九月吐蕃遣使请盟,上许之。乃命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刘元鼎[等]充西蕃盟会使。十月十日与吐蕃使盟,宰臣[等]皆预焉。其词曰,维唐承天,抚有八弦。十有二叶,二百有四载。岁在癸丑冬十月癸酉,(寅恪案,癸丑当作辛丑。长庆元年辛丑十月甲子朔。癸酉即十日。)文武孝德皇帝诏丞相臣[崔]植,臣[王]播,臣[杜]元颖等与大将和蕃使礼部尚书讷罗论等会盟于京师。大臣执简,播告秋方。大蕃赞普及宰相钵阐布尚绮心儿等,先寄盟文要节。预盟之官十七人,皆列名焉。其刘元鼎等与论讷罗同赴吐蕃本国就盟。仍??元鼎到彼令宰相已下,各于盟文后自书名。二年二月遣使来请定界。六月复遣使来朝。是月刘元鼎自吐蕃使回。奏云,去四月二十四日到吐蕃牙帐,以五月六日会盟讫。

关于唐蕃会盟事,旧唐书所记,虽其间不免有所脱误,但终较新唐书、通鉴等为详悉。盟文中十有二叶之语,指自高祖至穆宗为十二帝,而二百有四载,盖从武德元年,即西历六百十八年,至长庆元年,即西历八百二十一年也。然则刘元鼎长庆二年所见虏帅徧晓诸将之盟策,即前岁长庆元年之盟策,故彝泰七年即长庆元年,而非长庆二年。梁曜北玉绳元号略及罗雪堂振玉丈重校订纪元编,皆据此推算,今证以会盟碑碑阴蕃文,益见其可信。故吐蕃可黎可足赞普之彝泰元年,实当唐宪宗元和十年,然则其即赞普之位,至迟亦必在是年。唐会要、新旧唐书及通鉴所载年月,乃据吐蕃当日来告之年月,而非当时事实发生之真确年月也。又蒙古源流载此赞普在位二十四年,不知其说是否正确,但宪宗元和十年,即西历纪元后八百十五年,为彝泰元年。文宗开成三年,即西历纪元后八百三十八年,亦即补国史所纪可黎可足赞普卒之岁,为彝泰末年,共计二十四年,适相符合。寅恪于蒙古源流所纪年岁,固未敢尽信,独此在位二十四年之说,与依据会盟碑等所推算之年代,不期而暗合,似非出于臆造所能也。

综校诸书所载名号年代既多譌误,又复互相违异,无所适从。幸得会盟碑碑阴残字数行,以资考证,千年旧史之误书,异地译音之譌读,皆赖以订正。然中外学人考证此碑之文,以寅恪所知,尚未有论及此者,故表而出之,使知此逻逤片石,实为乌斯赤岭(此指拉萨之赤领而言)之大玉天球,非若寻常碑碣,仅供揽古之士赏玩者可比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