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要考虑哪些酸性物质与尿酸在肾脏内竞争,这些酸性物质可能是代谢产物,也可能是某些药物。
总之,需要经过系统思考来找到根源,而不是一拍脑袋就以为少吃海鲜、少喝啤酒或吃药就能解决高尿酸的痛苦。这和很多问题的处理方法一样,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如何看痛风患者的化验单
体检时,关于肾功能有三个必做的化验:尿素、尿酸和肌酐。化验结果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三项检查数值显示全部正常。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值得庆贺。但是对于有的患者来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可能是吃了降尿酸药而使指标维持在正常水平,并不代表没事。
第二种:尿酸值高,尿素和肌酐值正常,这表明可能正处于痛风无症状期或者间歇期(指两次痛风发作期间隔的一段时间)。很多痛风患者在病情发作前都是处于无症状期,看到尿酸值高,并不当回事,事实上,此时体内的尿酸值已经超过临界值了,只是还没表现出症状。
第三种:尿酸、尿素和肌酐值都高。这种情况说明肾脏已经受累,而且肾脏储备已经用得差不多了。
痛风发展的4个阶段
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会红肿热痛,痛感像刀割、咬噬一样。毫不夸张地说,有时候患者痛得想死的心都有,而且大多数人都是在半夜被痛醒的。
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你有这样的症状,要感谢这种疼痛,因为它是在报警,用让你疼痛难忍的表达方式告诉你:你做错了,你必须重视自己的身体,必须矫正自己的行为,否则更严重的问题还在后面呢!
对于剧烈的疼痛,你可以用毅力去忍受,用药物去减轻,但是,长期高浓度的尿酸积累产生的“痛风石”会沉淀在身体各处,造成关节畸形,影响手足的运动能力,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由于尿酸主要由肾脏排出,因此肾脏是痛风患者除了关节以外最常受到侵犯的部位。几乎每个痛风患者都有肾脏损伤现象,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肾脏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大约13的患者在痛风发作过程中可以查到肾脏损伤症状,而痛风肾是痛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尿酸盐在肾脏内沉淀,会引起肾脏损伤,导致尿蛋白阳性、高血压、腰痛、浮肿等症状,晚期还会出现肾功能衰竭。不仅如此,沉淀在肾脏内的尿酸结晶形成的肾结石可以从肾脏沿着输尿管到达**,这一路上,任何一个地方被结石卡住,患者都会出现剧烈绞痛和血尿等情况。
所以,要听懂自己身体发出的警告,身体报了警,就一定要停住(某些错误行为),而不是挺住(忍受疼痛)。反省一下自己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先把造成痛风发作的原因搞明白,从中吸取教训。
从尿酸开始增高,到痛风发作,再到并发症出现,通常患者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症状期:仅尿酸值高,没有疼痛的感觉。
第二阶段,急性关节炎期:饮食、饮酒、劳累、服用某些药物等诱因造成关节红、肿、热、痛,并且这些症状是急性发作。
第三阶段,慢性关节炎期:急性痛风发作之后,反复出现多个关节疼痛的症状,同时尿酸值增高。
第四阶段,肾结石和肾脏病变期:出现肾脏损害、肾结石等症状。如果出现肌酐增高的情况,说明已经到了氮质血症期,肾功能也已开始衰竭。
不同阶段的饮食原则
我们前面讲过,高尿酸血症会经历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慢性关节炎期、肾结石和肾脏病变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营养方案是不同的。
无症状期:仅有血尿酸值持续性或波动性增高,而没有关节炎、痛风石、肾结石等临床表现。从血尿酸值增高至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有些患者可能终生不出现症状。
这类患者很有可能伴有其他问题,比如血糖高、血压高、胰岛素抵抗等。
此时最重要的是找到尿酸值增高的原因,最好是找到一因多果的上游因素。例如,是不是经常暴饮暴食、饮酒。要弄清楚哪些食物是鼓励食用的,哪些是应该少食用的。
急性关节炎期:出现关节剧痛、红肿、发热的症状。这段时间,患者肯定会抱着腿坐在沙发上痛苦不堪。此时要严格戒酒,减少食用嘌呤高的食物,同时要吃一些治疗痛风的药物。
慢性关节炎期:多由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发展而来,也可见于未经治疗或虽治疗但没有达到治疗目标的患者。
这类患者尿酸值虽然不一定很高,但很容易发生急性痛风情况。而且,痛风石的出现,会造成关节畸形,行动困难。
这段时间最重要的营养治疗原则是:找到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比如运动问题、饮食问题、饮酒问题、某种疾病问题等,再根据查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要努力减少嘌呤的摄入,减少肾脏的负荷量。
肾结石和肾脏病变期:肾脏受累,肌酐值可能增高,尿液里可能有蛋白质。如果有肾尿酸结石,还会出现血尿。
此时在营养治疗的原则上,要特别关注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找到造成肾脏损伤的各种因素,关注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