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系统运行法则:两个和尚挑水吃
这些年胆固醇承担的骂名可不少,它和冠心病一直捆绑在一起。就连鸡蛋这种营养学上的“明星”食物,也因为胆固醇的问题被很多人冷落。但是在2015年,美国的膳食指南去除了每天摄入胆固醇不超过300毫克的限制。听到这个消息,很多人的内心是崩溃的,因为根深蒂固的健康观念顷刻间被颠覆了。
即便是美国膳食指南已经为胆固醇平反,可大家还是心有余悸。几年后的今天,许多人吃鸡蛋和内脏时还是会嘀咕:“多吃这些含胆固醇的食物,血脂不会增高吗?”
没有胆固醇就没有生命
实际上,胆固醇对于正常的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都是必不可少的,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胆固醇就没有生命。
人体内胆固醇的总量为100~200克,它是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每天组织细胞新陈代谢需要很多胆固醇,一般来讲,一个健康人一天需要1300~1500毫克,如果运动量大,生长发育快,1500毫克还不够。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那些坚持健身的人每天要吃好几个鸡蛋(全蛋),目的是满足身体对胆固醇的需求。
胆固醇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首先,大脑里面有大约30%的成分是胆固醇,如果不吃含胆固醇的食物,大脑会萎缩,记忆力会衰退,甚至智力也会减退。
其次,胆固醇是人体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如果把人体生物膜统一在一起称重量的话,胆固醇占生物膜重量的20%~30%。
再次,胆固醇是很多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原料,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抗压激素。性激素与人的繁衍生息有关。这两类激素可以帮助人们工作、学习和奋斗,还能帮助人们传宗接代。
最后,胆固醇还是维生素D的前体,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在骨骼上的沉积。
胆固醇合成:白天靠吃,夜晚靠肝
胆固醇如此重要,因此人体为了每天能不断地获得胆固醇,搞出了两个供应系统:一是外源性胆固醇,就是从食物中获取的;二是内源性胆固醇,是由肝脏合成的。两者相互配合,白天主要靠吃,而晚上在睡眠中肝脏努力制造内源性胆固醇。一个人一天一般需要1300~1500毫克胆固醇,吃进来的胆固醇一天有300~500毫克,剩下的都是靠肝脏合成的,要合成1000毫克左右,而且主要在晚上合成。
通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包括鸡蛋、内脏、脑和肉类。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大约有250毫克,100克畜禽类瘦肉中胆固醇的含量约为70毫克。
大家之所以认为血脂化验中的胆固醇增高是吃出来的,是受到“盐吃多了血压高,糖吃多了血糖高”这种思路的影响。因为大家不知道人体获得胆固醇有两个来源,吃进去的是外源性胆固醇,肝脏合成的是内源性胆固醇,吃进去的胆固醇比肝脏合成的胆固醇少得多。大家更不知道的是:空腹抽血时,只能查到肝脏合成的那部分内源性胆固醇,查不到从食物中获取的外源性胆固醇。
胆固醇没有好坏之分
内源性胆固醇由肝脏合成,外源性胆固醇来自食物。不管是吃进去的还是肝脏制造的胆固醇,化学分子式和功能都是一样的。
检测血脂时,如果刚刚吃完饭去抽血,血液中流动的脂蛋白中会有大量的乳糜微粒,这其中就包含了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如果空腹抽血,一般情况下只能测到由肝脏合成的那部分胆固醇。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人的生活规律是白天吃饭,晚上睡觉,但肝脏在你入睡后仍然非常忙碌。白天,肝脏分解、代谢从肠道吸收的一些有用或有害的物质;晚上人不再进食的时候,肝脏转换成合成模式,继续“上夜班”,合成各种人体必需的物质。经过一夜的辛勤工作,肝脏把储存在肝脏里面的能量转化为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移出肝脏,送到周围组织细胞中。
胆固醇要想进入细胞中,需要借助脂蛋白受体。
什么是脂蛋白受体?
简单地说,脂蛋白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能与脂蛋白结合的蛋白质。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受体不同,也就是说,当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这些小船在血液中流动时,不是在哪个码头都能停靠卸货的,要先和码头(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行身份识别,就像现在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对上密码之后,小船上的货物才能卸载到码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