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即便是测不出来也要介绍一下,因为它们和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有“亲戚”关系。
乳糜微粒里面有食物中的脂肪,可以给各个细胞供应脂肪酸;有食物中的胆固醇,可以为人体提供外源性胆固醇;还有食物中的磷脂,可以帮助我们的细胞变得更健康。
一顿饭过后,形成的乳糜微粒在血液中移动三四个小时,到它们应该去的“码头”。所以第二天清晨,人体经过12小时的空腹之后,抽血检测血脂的时候,是查不到乳糜微粒的。
也有个别情况比较例外,比如,某些人吃夜宵太晚,或者一些天连续吃肉吃鱼太多,吃进去的油脂还没有被彻底消耗,空腹抽出来的血中会有乳糜微粒。正常人验血,管子下面是红色的,上面应该是清亮的淡黄色血浆,而这种乳糜血人的验血管子上面会有一层白色油脂。不要紧张,这种血液是不会被拿去做化验的。护士会说:“您有乳糜血,先清淡饮食几天,然后再来空腹抽血检查。”所以,平时空腹抽血检查出来的化验单上没有乳糜微粒这一项。
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肝脏合成,小船是载脂蛋白B,货物是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这些货物都是由肝脏合成的,不是吃进去的成分。当极低密度脂蛋白进入到血液中之后,里面的甘油三酯很快被细胞接受利用,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体积变小,成为低密度脂蛋白。
中间密度脂蛋白主要是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化的中间代谢产物,也可直接由肝脏分泌。它在血液中保持的时间很短,而且量非常微小,所以平时化验里没有它的身影。
由于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中间密度脂蛋白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很短,而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比较稳定,所以,这两种脂蛋白随时可以被查到。
看到这些介绍,我们应该对血脂和食物中脂肪的关系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体脂和血脂是两回事
接下来,我们回答一下开篇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胖人血脂可能正常?瘦人也有可能血脂异常?
大多数人都认为,胖人一定血脂高,而瘦人血脂就会正常。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其实是因为不清楚我们前面讲到的概念:皮下脂肪是固定脂类,血脂是血液中流动的脂类,这是两码事。
十多年前我还没有学习临床营养学的时候,也是这样认为的。
当时,我的一位好朋友来我们医院做体检。她非常胖,有100千克,我想她的血脂一定很高,可是当我看到她的化验单时大跌眼镜:她的甘油三酯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正常。她从来没有吃过降脂药。
因为我当时对血脂知识的理解还不深入,心想这结果会不会是抽血化验的误差造成的?于是拉着这位胖朋友再次去抽血化验,结果与上次差不多。
我当时特别困惑,她整天无肉不欢,餐餐大肉、内脏、鸡蛋一样都不少,怎么会血脂正常?
后来她要减肥,肉、鸡蛋、内脏的摄入量都明显减少,由于吃的油脂量减少,很容易饿,她就去吃面包、饼干等食物,结果,化验中的血脂四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甘油三酯到了4。5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正常值,就连血糖也升高了。
为了搞清楚血脂、食物中的脂类、胆固醇的平衡关系,还有冠心病、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这些年我不断深入地学习和复习临床营养学、生理学、生化学、组织细胞学等知识,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关联性。
我们在化验单里看到的甘油三酯是高密度脂蛋白里面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里面的甘油三酯的总和。
有人可能会想:会不会吃进去的油也在这里?不会的,因为油不溶于水,不可能在血液中单独流动,除非以脂蛋白的形式出现。乳糜微粒里的甘油三酯的确是你吃进去的,前面说过,空腹12小时之后,吃进去的油脂(也就是乳糜微粒里的甘油三酯)已经被细胞吸收利用,所以,空腹抽血化验报告中的甘油三酯是夜里肝脏合成的,与你吃的油脂没有任何关系。
看到这里,你的脑海中要有三个脂肪的概念:食物中的脂肪、肚子上的脂肪、血液中的脂肪。肚子上的脂肪代表储存的固定脂肪,血脂代表血液中移动的脂类,吃进去的脂肪代表食物中的脂肪。很多人都认为吃进去的脂肪多,血液中移动的脂肪就会多,肚子上的脂肪自然也多。实际上,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我是一名神经内科医生,过去和很多医生一样,认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是大鱼大肉吃多了的结果”,因此,我总是向患者宣教“低脂、低盐、低糖,多运动”。当我把血脂搞明白之后,才发现脂类代谢非常复杂。如果你血脂高,千万不要用“少吃油、少吃鸡蛋、少吃内脏”作为你饮食的宗旨,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前面我讲了食物中的脂类物质是由肠道淋巴管吸收,经过胸导管,到达颈部,注入静脉里。然后,这些食物中的脂类物质以乳糜微粒为载体,随着血液流遍全身,给身体每个细胞送去食物中的脂肪酸、甘油、胆固醇、磷脂,身体细胞也会开心地全部接纳。空腹抽血检查血脂四项的时候,没有乳糜微粒这一项,也就是说,空腹查到的血液中流动的脂类物质,并不是食物中的脂类。
那么肚子上的脂肪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不是吃进去的脂肪吗?
肚子上的脂肪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造成的。当然,有的人是喝酒过多造成的。人体把这些过多的能量转化成白色脂肪,储存起来,等到你很饿的时候,这些脂肪就会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但是,你到点就吃饭,还吃很多主食或者经常喝酒,总是不饿,肚子上的脂肪就会越堆越多。
吃进去的淀粉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门静脉来到了肝脏,一部分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一部分成为肝糖原;还有一部分成为脂肪,留在肝脏里。所以,爱吃米、面的人很容易出现脂肪肝。肝脏不能一直把脂肪留在自己脏器之内,肝脏通过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把多余的能量送出体外。由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含有大量甘油三酯,它不断地把甘油三酯送到脂肪细胞,之后剩下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就是低密度脂蛋白。
血脂中的甘油三酯代表什么?
甘油三酯是肝脏合成的、脂蛋白小船上的货物之一,是移动的能量。它不是吃进去的脂肪,是肝脏把多余的碳水化合物及酒精的能量转化为脂肪,然后转移出去,成为储存的固定脂肪。
而血脂化验中的其他三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说的都是胆固醇的事。胆固醇不是能量,它是细胞的结构成分,也是类固醇激素的合成原料。
千万不要把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搞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