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你是你吃出来的2azw > 只有医生知道的控糖诀窍(第1页)

只有医生知道的控糖诀窍(第1页)

只有医生知道的控糖诀窍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有五个要点,有“五驾马车”之称,分别是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要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为什么?

咱们前面讲过,血糖的三大来源包括饮食、肝脏释放糖原和糖异生,后面这两项是人体自主完成的,我们主观上不好控制,只有第一条我们自己能牢牢把握住,所以“管住嘴”就成了控制血糖的重中之重。

那如何“管住嘴”呢?

关注食物的升糖指数

血糖指数(Glydex,GI)指的是摄入50克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后2小时内引起体内血糖升高的程度,与吃50克纯葡萄糖2小时后所引起的血糖升高程度的比值,测的是这种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

大家注意一下会发现,这里特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千万别把脂肪和蛋白质类食物混淆进来。那怎么确定不同食物升糖能力的高低呢?以葡萄糖为参照,把葡萄糖升血糖的能力定为100,升糖能力大于70的是高升糖指数食物,低于55的是低升糖指数食物,介于55~70的为中升糖指数的食物。

具体食物的情况,我举几个例子大家看看。

通过表20我们会发现,低GI值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里有很多水果。就像前面介绍的,水果里含有大量的果糖,虽然甜,对血糖的影响却不大,而且水果水分含量很高,相对来说,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会低很多,所以糖尿病患者不是不能吃水果,关键是看怎样吃。

表20 常见食物的升糖指数

表20(续)

(资料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第2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编著,主编杨月欣、王光亚、潘兴昌)

对于高GI值的食物,也不是说糖尿病患者就绝对不能吃,而是要注意一次摄入量。

比如说蜂蜜。蜂蜜的GI值是73。0,富强粉馒头的GI值是88。1,看来馒头比蜂蜜更容易升血糖。再者,你可能一次吃50~100克馒头,而蜂蜜一次最多也就吃一勺(大概10克),所以用蜂蜜调调味,未尝不可。

还有蔗糖,江浙一带的人做菜时喜欢加点白糖提味,结果有很多人说菜里不能放糖,会增加血糖。真的吗?从表20大家可以看到,蔗糖的GI值是65,而米饭的GI值是83。2,所以用点蔗糖提味是可以的。

每一种食物的升糖指数和怎么吃,一下子说清不太现实。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影响食物GI值的几个因素。

第一,一顿饭中碳水化合物的数量。

第二,食物的类型。比如,成熟程度比较高的水果比成熟度低的同类水果,GI值会更高。

第三,加工程度。烹饪时间越长,做得越软烂,GI值越高。因为烹饪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膳食有“吃干不吃稀,吃硬不吃软”的原则。

第四,食物相互作用。同时吃其他食物也会影响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影响GI值。比如单独吃100克白米饭的升糖能力一定会高于同时吃一些炒菜和肉类的混合餐,这是因为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延缓了胃排空,所以升血糖的速度也会减慢。

掌握了以上四个要素,如何吃能降低升糖指数是不是心中有数了?

关注血糖负荷

在阅读血糖指数表时我们会发现,有些食物,如西瓜,它的升血糖指数是72,但是每100克西瓜仅含有5克碳水化合物,其他大部分都是水分。

用升糖指数×100克该食物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血糖负荷,血糖负荷>20的为高血糖负荷食物,血糖负荷在10~20的为中血糖负荷食物,血糖负荷<10的为低血糖负荷食物。

由此算来,西瓜的血糖指数是72,但是100克西瓜中仅含有5克碳水化合物,所以血糖负荷<4,属于低血糖负荷食物。

只有把血糖负荷和升糖指数综合看待,才会对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有正确认知。动不动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亏的是自己的身体,而且血糖控制也难以达到满意效果。

前面说了糖尿病患者吃饭要“挑”,挑升糖指数低、血糖负荷低的食物,也说到了“不挑”——平衡膳食,什么都吃,因为保证身体健康才是我们制定营养方案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正常人也好,糖尿病患者也好,都需要合理的营养素供应,饮食摄入都要以营养平衡为前提。蛋白质、维生素……这些我们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一定要吃得足够,才能保证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健康的。如果只顾着维持血糖而不管其他,即使血糖正常了,身体各处的细胞也会病恹恹不能好好工作,那不是和我们追求的健康目标背道而驰吗?

很多人一发现血糖高了,就不管不顾地先降血糖。其实把血糖降下来很容易,药物上做些调整就可以了,加大剂量或者几种药物齐上阵,一定能把血糖降下来。我们在医院的ICU抢救患者时经常会用到静脉滴注胰岛素的方式,或者用输注泵把胰岛素缓慢地推注到血管的方式,让患者的血糖快速平稳。但这只是应急,用药降血糖不能解决细胞营养问题,照样会出现并发症。

要从源头上控制血糖问题很难,需要许多知识,还要和自己的习惯做斗争,要有意识地改掉一些坏习惯。

有一次我遇到一个女患者,62岁,体重正常,患糖尿病已有10年了,没有高血压。这个患者有段时间手麻,很担心这是脑血栓的前兆,就来神经内科看病。

我就问她:“是两只手麻还是半身都麻?”

患者回答:“两只手麻,尤其是手指尖。”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