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原,(下。)新津。(下。)
威州,(下。)唐维州。宋改威州,领保宁、通化二县。元至元十九年,并保宁入州。领一县:
通化。(下。)
简州,(下。)唐析益州置。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并附郭阳安县入州。
二十二年,并成都府所属灵泉县来隶。而本州有平泉,以地荒,竟废之。
嘉定府路,(下。)唐初为嘉州,又改犍为郡,又仍为嘉州。宋升嘉定府。
元至元十三年,立总管府。旧领龙游、夹江、峨眉、犍为、洪雅五县。二十年,并洪雅入夹江。领司一、县四、州二。州领三县。(户口数阙。)
录事司。
县四
龙游,(下。)夹江,(下。)峨眉,(下。)犍为。(下。)
州二
眉州,(下。)唐改嘉州,又仍为眉州。元至元十四年,隶嘉定路。领二县:
彭山,(下。)青神。(下。)
邛州,唐初置邛州,又改临邛郡,又仍为邛州。元至元十四年,立安抚司,兼行州事。二十一年,并临邛、依政、蒲江三县入州。领一县:
大邑。(下。)
广元路,(下。)唐初为利州,又改益昌郡,又复为利州。宋为利州路,端平后兵乱无宁岁,地荒民散者十有七年,元宪宗三年,立利州治,设都元帅府。至元十四年,罢帅府,改为广元路。户一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九万六千四百六。(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县二、府一、州四。府领三县,州领七县。(本路屯田九顷有奇。)
县二
绵谷,(下。)昭化。(下。元初并葭萌入焉。)
府一
保宁府,(下。)唐隆州,又改阆州,又为阆中郡。后唐为保宁军。元初立东川路元帅府。至元十三年,升保宁府。二十年,罢元帅府,改保宁路。初领新得、小宁二州,后并入阆中县,又并奉国入苍溪县,新井、新政、西水总入南部县,仍改为府,隶广元路。(本府屯田一百一十八顷有奇。)领三县:
阆中,(下。倚郭。)苍溪,(下。)南部。(下。)
州四
剑州,(下。)唐为始州,后改剑州。宋升普安军,又为隆庆府。元至元二十年,改剑州。领二县:
普安,(下。至元二十年,并普城、剑门入焉。)梓潼。(下。)
龙州,(下。)唐初为龙门郡,又改龙州,又改江油郡,又改应灵郡。宋改政州,继复旧。元宪宗岁戊午,宋守将王知府以城降。至元二十二年,并江油、清川二县入焉。
巴州,(下。)唐初改巴州,又改清化郡,又为巴州。宋领化城、难江、恩阳、曾口、上通江、下通江六县。元至元二十年,并难江、恩阳二县入化城,上、下通江二县入曾口。领二县:
化城,(下。)曾口。(下。)
沔州,(下。)唐初为兴州,又为顺政郡,又改兴州。宋改沔州。元至元十四年,隶广元路。二十年,废褒州,止设铎水县,迁沔州而治焉。领三县:
铎水,(下。倚郭。)大安,(下。本大安州,至元二十年,降为县以来属。)
略阳。(下。至元二十年,并长举及西县入焉。)
顺庆路,(下。)唐为南充郡,又改梁州,又改充州。宋升顺庆府。元中统元年,立征南都元帅府。至元四年,置东川路统军司,后改东川府。十五年,复为顺庆。二十年,升为路,设录事司。户二千八百二十一,口九万五千一百五十六。(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县二、府一、州二。府领二县,州领五县。
录事司。
县二
南充,(下。至元二十年,并汉初入焉。)西充。(下。至元二十年,并流溪旧县入焉。)
府一
广安府,唐属宕渠、巴西、洛陵三郡。宋置广安军,又改宁西军。元至元十五年,废宁西军。二十年,升为广安府。旧领渠江、岳池、和溪、新明四县,后并和溪、新明入岳池。领二县:
渠江,(下。倚郭。)岳池。(下。)
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