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下。屯田九十顷有奇。)扶风,(下。)岐山,(下。)宝鸡,(下。)麟游。(下。)
邠州,(下。)唐豳州,以字类幽,改为邠。宋、金以来皆因之。领县二:
新平,(下。)淳化。(下。至元七年,并三水入本县。)
泾州,(下。)唐改安定郡,后仍为泾州。宋改彰化军。旧领保定、长武、灵台、良原四县。金改保定县为泾川。元初以隶都元帅府,立总司辖邠州,后属巩昌都总帅府,或隶平凉府、陕西省,所隶不一,今直隶省。领县二:
泾川,(下。泾州治此,即保定。)灵台。(下。至元七年,并归泾川。十一年复立,以良原并入,而长武仍并于泾川。)
开成州,(下。)唐原州。宋为镇戎军。金升镇戎州。元初仍为原州。至元十年,皇子安西王分治秦、蜀,遂立开成府,仍视上都,号为上路。至治三年,降为州。领县一、州一。
县一
开成。
州一
广安州。(本镇戎地,金升为县,隶镇戎州,经乱荒废。元至元十年,安西王封守西土,既立开成路,遂改为广安县,募民居止,未几户口繁夥。十五年升为州,仍隶本路。)
庄浪州。(下。沿革阙。成宗大德八年二月,降庄浪路为州。)
巩昌等处总帅府
巩昌府,唐初置渭州,后曰陇西郡,寻陷入吐蕃。宋复得其地,置巩州。金为巩昌府。元初改巩昌路便宜都总帅府,统巩昌、平凉、临洮、庆阳、隆庆五府及秦、陇、会、环、金、德顺、徽、金洋、安西、河、洮、岷、利、巴、沔、龙、大安、褒、泾、邠、宁、定西、镇原、阶、成、西和、兰二十七州,又于成州行金洋州事。至元五年,割安西州属脱思麻路总管府。六年,以河州属吐蕃宣慰司都元帅府。七年,并洮州入安西州。八年,割岷州属脱思麻路。十三年,立巩昌路总管府。十四年,复行便宜都总帅府事,其年割隆庆府,利、巴、大安、褒、沔、龙等州隶广元路。二十一年,又以泾、邠二州隶陕西汉中道宣慰司,而帅府所统者,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府凡四;秦、陇、宁、定西、镇原、阶、成、西和、兰、会、环、金、德顺、徽、金洋,州凡十有五。户四万五千一百三十五,口三十六万九千二百七十二。(壬子年数。)领司一、县五。
录事司。
县五
陇西,(下。)宁远,(下。)伏羌,(下。本旧寨,至元十三年升县。)
通渭,(下。)鄣县。(下。宋名盐川寨,金为镇,至元十七年,置今县。)
平凉府,唐为马监,隶原州。宋为泾原路,升平凉军。金立平凉府。元初并潘原县入平凉,化平入华亭,隶巩昌帅府。领县三:
平凉,(下。屯田一百一十五顷。)崇信,(下。)华亭。(下。)
临洮府,唐临洮军。宋为镇洮军,又为熙州。金为临洮府。元至元十三年,复以渭源堡升为县。领县二:
狄道,(下。)渭源,(下。)
庆阳府,唐庆州。宋环庆路,改庆阳军,又升府。金为庆原路。元初改为庆阳散府,至元七年,并安化、彭原入焉。领县一:
合水。(下。)
秦州,(中。)唐初为秦州。宋为天水郡。金为秦州。旧领六县。元至元七年,并鸡川、陇城入秦安,治坊入清水。领县三:
成纪,(中。)清水,(中。)秦安。(下。)
陇州,(中。)唐改汧阳郡,复为陇州。宋、金置防御使。旧领四县。元至元七年,省吴山、陇安入汧源,十三年,罢防御使为散郡。(有吴山为西镇。)领县二:
汧源,(中。)汧阳。(下。)
宁州,(下。)唐初改北地郡为宁州。宋、金因之。元至元七年,并襄乐、安定、定平入州。领县一:
真宁。(下。)
定西州,(下。)本唐渭州西市,五代沦于先零。宋置定西城。金改定西县,复升为州,仍置安西县,倚郭,通西二寨,并置县来属。元至元三年,并三县入本州。(屯田四百六十七顷。)
镇原州,(下。)唐原州,又为平凉郡。宋、金因之。元改镇原州,以镇戎州之东山、三川二县来属。至元七年,例并州县,遂以临泾、彭阳及东山、三川四县入本州。(屯田四百二十六顷有奇。)
西和州,(下。)唐岷州,又改和政郡,又仍为岷州。宋改曰西和。旧领县三,大潭、祐川军兴久废,惟有长道一县,元至元七年,亦并入本州。
环州,(下。)唐改威州。宋复为环州,后与庆州定为环庆路。金隶庆阳府。元初为散郡。旧领通远一县,元至元七年并入本州。
金州,(下。)本兰州龛谷寨,金升寨为县,以龛谷为金州治所。元至元七年,并县入州。
静宁州,(下。)宋庆历中,以渭州陇干城置德顺军,复置陇干县。金升为州。元初并治平、水洛入陇干,后复省陇干,改为静宁州。领县一:
隆德。(下。)
兰州,(下。)唐初置,后改金城郡,又仍为兰州。宋、金因之。元初领阿干一县及司候司,至元七年并司县入本州。
会州,(下。)唐初改西会州,又为粟州,又为会宁郡,又为会州。宋置敷川县。金置保川县,陷于河西,侨治州西南百里会川城,名新会州。元初弃新会州,迁于所隶西宁县。至元七年,并县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