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拿到订单能有提成,不少员工蠢蠢欲动,虽说代理只能是玉田公社外面的人,但谁家没两门亲戚呢。
会议第二天,兴丰大队不少人前往其他公社走亲戚,还有亲戚离得远些的,写信寄过去商量代理的事。不光大队社员,知青队的知情也有不少写信联系家人的,一时间兴丰大队一票(邮票)难求。
会议第三天,陆续有人来到兴丰大队服装厂,都是来谈代理合作的。经过筛选,服装厂定下三个代理,都是附近公社的人。
会议第四天,徐丽娜寄回来一封信,为兴丰服装厂带来第一笔订单。虽然订单不大,只订购了五十件衣服,但这个订单就像是一枚定心丸,那些原本担心忐忑的人,在看到订单后纷纷松了口气。
而赵书记原本对服装厂的决定颇有微词,在看过徐丽娜的信后也没了言语。
因为是第一笔外来订单,谢宝山对此非常重视,亲自带人去县城,顺利将合同签订下来。随着县城订单签订,其他公社也陆陆续续传来好消息,虽然都是小笔订单,但累积起来也让生产主任陈秀芳感到不小的压力,向谢宝山提出招工的事。
……
兴丰服装厂第三次招工轰轰烈烈开始的时候,林青青已经交接完了手头的工作。
由林青青提名,经过大队开会讨论决定,由陈秀芳接任副厂长一职。至于妇联那边就简单多了,李冬梅这半年在妇联忙前忙后,公社妇联领导也都记得她,林青青走后她接任工作顺理成章。
交接完工作,离谢巍假期结束也没两天了,林青青不再去大队部和服装厂,就在家里准备随军要带的东西。
要是按照林青青前世的作风,她肯定只带随身几件衣服,剩下的到地方再买。但这年头买什么都要票,他们手里的票买不齐那么多生活用品,所以能带上的还是都带上。
于是随便一收拾,就装了两个大编织袋,另外还装了几个小袋子。
收拾完林青青觉得这些东西够了,再多的他们也拿不了。但李杏芳觉得谢巍远,风俗习惯和石城不大一样,怕她吃
不惯那边的食物,又装了两袋咸菜、若干特产以及两条过年剩下的腊肉。
本来李杏芳还想把家里养了半年的老母鸡杀了让他们带走,但因为林青青说夏天东西不经放,他们过去还不知道什么情况,说不定来不及做就肉就坏了才打消念头。
只是当时念头打消了,到他们出发这一天,李杏芳还是一早起来把鸡给杀了,顿了锅鸡汤,另外又烧了两条鱼,林林总总做了一桌菜给他们送行。
林青青哭笑不得,不过她虽然觉得没必要,却也知道当母亲的总想把好吃的留给孩子,便笑着说:“好丰盛啊!谢谢娘。”
“有啥好谢的,你们填饱肚子,路上平平安安的就成。”李杏芳笑着说道。
因为谢巍和林青青吃完饭就要去公社坐车,中午谢宝山和宋燕都回家里来吃饭,也算是给他们送行。
吃饭时宋燕问起部队的情况,主要是林青青过去怎么住。
“到了部队我就拿结婚证去申请房子,一般两三天就能下来。部队分的房子有简单的家具,到时候我们再看看要添置什么,等弄好了就能搬进去住了。”谢巍简单说道。
李杏芳问:“那房子弄好前青青住哪?”
“住军区招待所。”谢巍说道。
“方便吗?”李杏芳有点担心,有点想让林青青在家住段时间,等谢巍把房子什么的都弄好了再过去。
林青青却笑着说:“没什么不方便的,我来兴丰大队前也住了一段时间招待所,里面床柜子都有,棉被比家里还厚实,住着倒比自己家要舒服。”
就是招待所住着有点贵,所以林青青之前也想要不要晚点再去部队,但谢巍说住也住不了几天,既然如此,她还不如这次跟他一起过去。这样两个人在路上有照应,也免得她到时候一个人奔波,他在部队还要担心。
听林青青这么说,李杏芳便不多说什么了,问:“那屋子里的家具啥的都齐全吗?”
“大件都齐全,一些小东西等住下来再慢慢添置。”谢巍说道。
听他安排得好好的,李杏芳也不说话了,谢宝山却想起什么问:“那弟妹的工作呢?是等那边妇联接收,还是等上面安排?”
“等上面安排。”林青青说道。
她在妇联的工作有编制,按规矩是能随调过去的。但随调得看部队那边妇联的人事安排,有岗位留给她才行,按照谢巍战友的经验,等一年半载都算是快的,慢的话两三年都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