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董仲舒职位 > 一春秋在汉代以前的基本情况02(第4页)

一春秋在汉代以前的基本情况02(第4页)

[69]《史记·太史公自序》引。

[70]《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

[71]《公羊传》昭公十二年徐彦疏引《春秋说》。

[72]王观国:《学林》。

[73]李焘为谢畴作《春秋古经序》。

[74]蒋伯潜:《十三经概论》第42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75]《古史辨》第4册第14页。

[76]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上》。

[77]杜预:《春秋左氏传序》。见《十三经注疏》第1705页。

[78]朱彝尊:《经义考》论崔子方《本例》条。

[79]转引自《十三经概论》第463页。

[80]《汉书·刑法志》颜师古注。

[81]胡应麟:《史书占华一》。

[82]《汉书·儒林传序》。

[83]《公羊传》定公元年。

[84]《史记·匈奴传赞》。

[85]《汉书·艺文志》。

[86]《韩非子·显学》。

[87]《孟子·滕文公上》。

[88]朱熹:《四书集注》。

[89]《论语·子张》记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礼记·檀弓》、《论衡·祸虚》又记有曾子指责子夏:“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拟)女于夫子,尔罪一也。”

[90]皮锡瑞:《经学历史》第58页。

[91]皮锡瑞:《经学历史》第61—62页周予同注,本《四库总目》“春秋公羊传”条。

[92]皮锡瑞:《经学历史》第61页周予同注。

[93]参见马勇:《儒学兴衰史》第1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94]《孟子·离娄下》:

[95]参见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第11章“思孟学派及其唯心主义的儒学思想”。

[96]赵歧:《孟子题辞》。见《全上古三国六朝文》第814页,中华书局1958年。

[97]皮锡瑞:《经学历史》第55页。

[98]王充:《论衡·对作》。

[99]见《经学历史》第49页注。

[100]《经学历史》第55页。

[101]皮锡瑞:《经学通论·春秋》第18页,中华书局1954年。

[102]王先谦:《汉书补注》第872页。

[103]见《三传得失议》。

[104]《史记·荀孟列传》。

[105]汪中:《荀卿子通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