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高位出局豆瓣 > 26(第1页)

26(第1页)

26

既然打算在深圳长期生活下去,那么,李东就准备让他的加和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开张。所谓正式开张,直观一点说,就是要正式搞一个办公地点,招聘几个人,正儿八经地像一个公司,要不然,作为名人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往哪里带?当然,李东这么急着正式开张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他人不知道,包括王星焰都不知道。

按说李东既然注册了公司,当然就应该有办公地点,即使不考虑记者采访也应该有办公地点,否则工商管理部门也不会允许办理注册登记的。按照中国的相关规定,新注册的工商企业必须有明确的办公地点,如果投资人没有购买写字楼或厂房,至少也应该有租赁的办公地点。换句话说,在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的时候,必须提供房产证明或正规的房屋租赁合同,否则不接受注册。但是,李东没有,他既没有购买写字楼或厂房,也没有租赁任何办公场所,李东这段时间其实一直是在证券公司的特大户室里面“办公”的。

李东当时申请公司注册的时候,正好赶上深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归国人员产业区挂牌开张,为了鼓励更多的归国人员来产业园区投资兴办企业,采取了一个特别政策,就是凡是归国人员到产业园区来投资办企业的,都可以由产业园区统一代办工商注册,而一旦由产业园区“代为办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当时来这里创办企业的归国人员并不多,所以,产业园区保留大量闲置的办公场地,随便拿一个填在材料里面就行了,而工商管理也是识时务的,知道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是国家的一项战略政策,更是深圳未来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所以,对产业园区来集体办理的工商企业登记注册自然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因此,对于像李东这样实质上并没有明确的办公地点但材料上什么都不缺少的企业,当然是大开绿灯。如此,李东的加和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就顺利地诞生了。

其实,产业园区管理处和工商管理部门这样做也没有错,因为对于像李东这样的“海归派”来说,怎么可能在进行工商注册之前就先买厂房或租赁写字楼?即便他们主观上希望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先租赁厂房,租赁合同上也没有主体呀。还没有注册公司,以什么主体承租?“海归派”做事认真,不可能用自然人代替法人,所以,产业园区和工商管理部门为他们大开绿灯也是务实的表现。

实践证明,有关方面的务实精神确实起到了促进“海归派”创业的效果。比如李东,不就是先创业,然后才“开张”的吗?

当李东找到产业园区的管理人员,说准备正式开张,需要办公地点的时候,对方自然是欣喜若狂,仿佛看到自己亲手播下的种子终于开花结果了。欣喜之余,他们告诉李东一个更好的消息。

“租金返还一半。”主任说。

“什么意思?”李东问。

主任解释:我们这里的写字楼对外出租的价格是每平方米每月一百二十元,但是对待李东这样的归国创业人士每月每平方米七十元,作为对新企业的特别扶持,在这每月七十元的优惠租金当中,再返还50%,换句话说,每月每平方米只有三十五元租金。

解释完之后,主任笑着看着李东,等待着李东露出惊喜的表情,等待李东说感谢话。李东会说话在深圳已经出名了,主任当然也知道,所以,主任现在做这样的期待不能算是一种奢望。但是,这一次主任失望了。李东听完主任的好消息之后,并没有露出惊喜的表情,也没有说出任何感谢话。大概是太优惠了,以至于李东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主任非常友好,非常有耐心,见李东没有听懂,同样的话又重新再说一遍。

这次李东听懂了。不仅懂得主任说话的意思了,而且懂得主任为什么要说这个话的意思了。于是,李东强迫自己说了一些主任最希望听到的话。

李东说:“非常感谢!上次市领导听取我们意见的时候,我就说了,深圳归国人员创业园区是世界上政策最好的产业园区,下次出国,我一定要把你们的优惠政策告诉更多的海外朋友,让他们都到这里来创办企业。”

私下里,李东说的正好相反。他对王星焰说:“在加拿大,我是外国人,怎么到了国内,我仍然被当成外国人?干吗对别人每月每平方米一百二十元,对我就只有三十五元?怕我付不起呀?救济我?我看上去真的那么穷吗?”

王星焰真想骂他不识好歹,但是没有骂出口,在头脑里面打了一个弯,就再也骂不出来了。

是啊,王星焰想,干吗要区别对待呢?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平的对待,而公平的对待就是平等对待。“海归派”当然不希望自己被歧视,但也不希望自己像大熊猫一样被特别关照。从某种意义上讲,特别关照也是一种歧视,仿佛自己是残疾人。王星焰真想找有关部门说说,说只要给归国人员中国公民同等待遇就行,不要搞什么特殊关照,否则反而有一种把同胞当“外人”的感觉。

想了,但是王星焰并没有说,主要原因是他不知道找谁说。再说,即便说了,管用吗?不但不管用,说不定还被人理解为他自己不是海归派,所以就嫉妒别人一样。这么想着,当然就拉倒了。

写字楼租好之后,接着就要进行装修,还要买办公用品,招聘员工,哪怕纯粹是装门面的员工。总之,有非常多的杂七杂八的事情要做。显然,李东不会张罗这样的事情,就是会,他也不想把精力消耗在这些事情上,于是,就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人。

“你准备交给谁?”王星焰问。

“沈斌。”李东说。

“沈斌?”王星焰问。

“沈斌。”李东说,“你可能没有印象了,也是我们班的,不怎么爱说话。”

“是不是从家里拿了供应券交给老师的那个沈斌?”王星焰问。

李东欣喜了一下,问:“你认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