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解码西游记txt百度 > 11锦衣卫沙师弟在看着你(第2页)

11锦衣卫沙师弟在看着你(第2页)

事实上我们稍加思考,这些临时抽调到东西厂当值的锦衣卫将校们,他们很清楚自己真正的上司毕竟是锦衣卫指挥使而不是厂公,指挥使大人想知道一下他们秘密调查案件的情况难道还保密?另一方面,如果遇到东厂需要更多兵力时,锦衣卫难道视而不见,不増调援军?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阉党和文官的斗争达到**,东厂派缇骑(锦衣卫派给东厂的骑警)到苏州捉拿东林党人周顺昌,激起民愤,数万苏州市民走上街头喊冤,打死两名缇骑。锦衣卫抽调了大量兵力镇压,这个兵力史书无详载,估计不下数万。

所以说,一旦掺和进特务这个行当,就不可能保持白莲花一般的纯净,锦衣卫长官也不会白白放弃插手特务这个核心权力的机会,历史上不乏锦衣卫头子秘密调查政治人物阴私,捏作把柄的情况。我们甚至可以大胆一点认为:锦衣卫头子己经借派兵协助东厂工作的借口,将整个锦衣卫都打造成一支强力特务队伍。所以到后来人们不再严格区分厂、卫,而笼统视作特务政治的标签,一点都没冤枉谁。

详论厂、卫关系,理论上厂公的本职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正四品,锦衣卫指挥使是正三品,还要高一点点。但事实上谁都知道,太监和皇帝的私人关系比锦衣官亲昵得多,所以在私臣体系中,宠幸太监的地位必然高于锦衣官。厂卫,厂卫,厂在前,卫在后,所以事实上东厂就是锦衣卫的上峰。除了固定抽调到东厂的那百十号人,东厂要多少人,锦衣卫都会竭力满足。有时厂公直接向锦衣卫指派任务,难道还不尽力去办?本质上,东厂和锦衣卫的从属关系就像唐僧和沙僧的师徒关系一样明确。似乎也可以说,锦衣卫后来形成了相当负面的形象倒未必全是它自身的错,更多的是被东西厂的死太监带坏了名声。哦!说了半天,还是师父和大师兄的黑锅啊!

11。3东方胡佛笑傲锦衣之巅

那历史上有没有锦衣卫势力压倒东西厂的特例呢?有!虽然只有一次。那便是有“东方胡佛”之称的陆太保时期,沙僧身上带有他很深的印记。

陆炳和李春芳同生于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祖上是随太祖打天下的红巾军老兵,但级别应该很低,史书无详载。其祖父陆墀仅任锦衣卫总旗(正七品武职,率60名士兵)。这个背景本身在锦衣卫简直就是草根,您在锦衣卫门口扔一匹砖,可以砸到七十个徐达的曾孙、八十个常遇春的玄孙,还有一百二十个刘伯温的云孙回头看。巧的是陆炳的母亲给嘉靖帝当奶妈,他也作为发小与嘉靖帝一起长大,这私人关系就有点类似于和皇帝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太监了。史载陆炳身材高大,面如重枣,美髯过腹,虎步鹤行,这完全是拿着《三国演义》照关公长的,而且他很争气地考取了武举人,特授锦衣副千户(从五品)。其父陆松死后,陆炳承袭锦衣卫指挥佥事(正四品)。有一次嘉靖帝出巡,行宫发生火灾,大家在火海中找不到他,多亏陆炳撞开门,背着他逃出火海。从此嘉靖帝更加热爱这位发小,很快超擢为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

陆炳非常善于逢迎,抓住命运给他的机会,成为嘉靖帝跟前第一红人,屡迁都督佥事、都督同知、都督。锦衣卫的编制只是一个卫所,长官是卫指挥使,正三品,但由于地位特殊,皇帝偶尔会将其长官高配为都指挥使(正二品),陆炳则高配为了都督(正一品)。陆炳还以一个特殊纪录名垂青史一他是明朝,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位以三公兼三孤的人。

所谓“三公”是指中华帝国的最高荣誉加衔:太师、太傅、太保,“三孤”指紧随其后的少师、少傅、少保。唐宋三公、三孤均为正一品,明朝将三孤定为从一品,三公成为仅存的三个正一品加衔。按隋唐以来朝仪,三公都是绝对的最高头衔,上朝时站第一排,实职宰相、亲王站第二排。明代实职宰相(内阁大学士)常以三孤作为加衔,一般来说少师就算登顶。《明史》称明代仅有四位文官得授三公,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和张居正。但很显然,李、徐、常是开国元勋,并非文官,而张的时代稍晚,所以时至陆炳的年代,明朝己建立近两百年,还没有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官得授三公。嘉靖三十五年(1556),陆炳加太保兼少傅,成为明朝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位以三公兼三孤的特例。因为三公、三孤是同一序列的官衔,少傅晋升为太保后就不再是少傅了,为什么会有人既是少傅又是太保,同时领一份正一品和从一品俸禄呢?这个妖异的特例正是“大礼议”背景下嘉靖帝故意搞出来的乱政,类似的还有陶仲文一人身兼三孤等怪事。他就是故意这样不断触碰文官的底线,试探自己做这些明显不合规制甚至不合逻辑的事能不能做成。

陆炳的大红大紫首先是遇到嘉靖帝大力打造私臣集团的机遇,其次又遇狠刹太监干政之风。嘉靖朝私臣队伍中,勋贵、宫妃、锦衣卫都可谓野蛮生长,连传统的文官都被切了一块到“青词宰相”中,唯独太监这个传统领域遭到了强力抑制。东厂对锦衣卫的管制放松到了低谷,再加上陆炳本人的特殊恩遇,只恐盖过了嘉靖帝身边最亲昵的大太监,后宫排名二、三的厂公(司礼监秉笔太监)就更不便对锦衣卫颐指气使了。陆炳执掌锦衣卫的二十余年,堪称锦衣卫史上地位最高的一个时期。一个卫所的编制只有5600人,但据信陆炳时代锦衣官实际人数高达六万!这还没有包括外聘的兵员。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传奇老板胡佛局长就被称作“西方的陆炳”,可见陆炳前辈在特务行当的历史地位。

那陆炳宠冠天下,他在嘉靖朝的激烈宫斗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明史》对其评价是“文武大吏争走其门,岁入不赀,结权要,周旋善类,亦无所吝。帝数起大狱,炳多所保全,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以故朝士多称之者。”(大官争相上门送钱,他也热衷于结交权要,周旋于圈子,非常慷慨大方。嘉靖帝多次兴起大狱,陆炳保全了很多人,并且对待士大夫非常礼貌,从未构陷一人,所以朝士对他多有称赞。)

可能就是因为这段评语,很多人把陆炳定性成了一个圆滑世故的老好人。当年明月[50]评价陆炳是一个懦弱不敢直面困难的人,看重自己的利益,不敢也不愿参与政治斗争。六铃使者[15]认为镇元子大仙便是暗喻陆炳,明明有很强的实力,却只守着自己的一棵人参果树过小日子,眼睁睁地看着佛道相争,百姓受苦而不出手匡扶。仔细看这些评价是不是很像《西游记》里的一个角色?

沙师弟呀!

这不正是这么多年来大家对沙师弟的评价吗?然而我必须挺身指出的是: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陆炳是个阴险毒辣的大坏蛋一沙师弟也是。大家对这两位都产生了这样的误解,只能说锦衣卫特务太能迷惑人。

陆炳确实圆滑世故,但绝不是一个老好人。陆炳一生以构陷夏言、仇鸾、李彬三大案著称。夏言是内阁首辅大学士,仇鸾是咸宁侯、平虏大将军,李彬是司礼监太监,三位堪称文官、武将、太监的翘楚,最初都和陆炳交好,甚至在政治上为陆炳挡过刀一就像孙悟空、猪八戒总是挡在沙师弟前面一样。但夏言因为文官的气节,不收陆炳的贿赂而触怒他。陆炳勾结严嵩、仇鸾利用曾铣一案构陷夏言,使其成为明朝第一位被杀的大学士。按说这样仇鸾就成了陆炳一伙,但陆炳观察到严嵩、仇鸾争宠,决定站严嵩一队,便又利用手头的锦衣卫资源不断揭发仇鸾私通蒙古俺答汗的证据,逼得仇鸾忧病交加而死。死了还不解气,陆炳又召三法司会审,定仇鸾谋反大罪,开棺戮尸,可见为人何其凶残!李彬一案则是陆炳暗中搜集证据,弹劾李彬盗窃工所的物料,模拟皇陵规制营造陵墓,朝廷判处死刑抄家。陆炳率锦衣卫抄家,抄得白银四十余万两,金珠珍宝无数。这个“无数”大多都落入了他自己的腰包,原来李彬并没有得罪过他,他逼杀李彬无非是看上了他厚积的不义之财。

对待司礼监(理论上还是锦衣卫的上峰)的公公尚且如此,又如何对待民脂民膏?史载陆炳专门网罗大奸大恶的酷吏为爪牙,利用锦衣卫资源详探富户的财产状况,然后以小过失收捕,抄家抄得干干净净。凭这招陆炳就捞了几百万两,修了十几所别墅,庄园遍布四方。明帝创立厂卫的初衷是监察官员,并非针对民间,人们很反感厂卫的刺探范围无限扩张。现在陆炳这种搞法己经不是在民间刺探情报的问题,而是滥用皇帝私权光天化日之下抢劫了!锦衣卫的形象崩坍也正是发生在东方胡佛这个所谓的传奇时代。所以,陆炳是个什么老好人?分明就是坏得入骨的大坏蛋!

有人可能忍不住要怒了,你说了半天陆炳的坏话又管我们沙师弟屁事?请仔细看,《西游记》相当完整地在沙师弟身上还原了陆炳的各种罪行。

首先,沙僧在唐僧来到流沙河前己经吃了无数取经人,其中包括金蝉子的前九世。对比猪刚鬣在高老庄靠劳力换饭吃的行为,是不是有差距?吃唐僧九世,其实就是暗喻陆炳早期的夏言、仇鸾、李彬三大战役。

其次,加入取经团后,沙僧一路不动声色,但遇到需要用大钱时却是他出马。第六十九回孙悟空为朱紫国王治病,需用马尿作药引,猪八戒去接白龙马的尿,却一滴也不得。这时沙僧主动出马,白龙马“厉声高叫”,说了一通道理,说他的龙尿很金贵,洒到草上都要变灵芝,不能随意抛洒,但沙僧一来他便乖乖地尿出来了。其实这就是商人阶层舍不得多出钱的意思,但军人要不到钱,换锦衣卫来要,这样的朝代离灭亡确实也不远了。

第五十三回,取经团来到女儿国,唐僧、猪八戒误饮子母河水,结了胎气,需要落胎泉水堕胎。这落胎泉被一个如意真仙占了,要花钱才能买水。取经团当然不会给钱,孙悟空便要强取,那如意真仙使一把如意钩,一待孙悟空去取水便钩他脚,两次钩得他“嘴哏地”,相当狼狈。孙悟空便使调虎离山之计,将其引出门,再让沙僧去取水。沙僧依计到了井边,如意真仙的弟子问他是谁,“沙僧放下吊桶,取出降妖宝杖,不对话,着头便打。那道人躲闪不及,把左臂膊打折,道人倒在地下挣命。”面对一个凡人,二话不说就打断臂膊,这比两位师兄暴躁多了呀,这可不是什么老好人。

11。4玄奘的三弟子圆测

最后也说说历史上玄奘法师的三弟子圆测法师。

圆测法师,俗名文雅,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王子,三岁出家来到长安,在玄奘回国前己是一代名僧,玄奘回国后他加盟了译经场并被收为第三个弟子。异国王子,这种出身似乎和锦衣卫的勋贵子弟勉强扯上点关系,但事实上圆测没有什么花边新闻,能和沙僧扯上关系的事迹还真不多。

玄奘圆寂后,二弟子窥基、三弟子圆测分门立派,后来都成为唯识宗的重要分支。窥基在慈恩寺讲学,故称慈恩宗;圆测在西明寺,故称西明宗。两派的学说不尽相同,而且圆测除唯识宗外,还钻研了另一位高僧真谛的学说,在他的很多著作中,将玄奘和真谛都称作“三藏”。这是佛教赞颂一位高僧通晓三藏真经的意思,一般某位高僧达到一定水平,徒弟便可对其使用此尊称。由此可见,圆测在很大程度上同时认可玄奘、真谛两位师从。《西游记》中唐太宗将玄奘法师取名唐三藏,这并非史实,也不符合佛教习俗,三藏是佛教的一个通用尊称,并非某人的专用名词。此外圆测还翻译了很多藏文佛经,所以窥基的佛学得玄奘之精纯,圆测则更显广博。

现在取经团师徒四人班子己搭建完毕,加上白龙马五个角色分别具有多重意义,如表5所示。同时需要提醒的是,取经团其实远远不止这几位,至少还有护法诸天、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等数十位神仙,现己加入取经团全家桶豪华套餐,他们二十四小时轮班倒地在空中护佑(监视)着取经团。其中,护法诸天来自南海普陀崖,五方揭谛、护教伽蓝是佛教护法神,六丁六甲是道教护法神,四值功曹是道教记录功过的记录员,他们分别代表了观音、如来、玉帝、天庭等各派势力。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