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重回千禧年舒晏 > 第6章(第1页)

第6章(第1页)

苏晓却像没听见,径直朝隔壁杂货铺走去。她不想跟这种人虚与委蛇。

苏建军讨了个没趣,脸上有些挂不住,但还不死心,又转向李秀兰:“大嫂,你看晓晓这孩子…唉,也是被拖累了。我说的话,你跟大哥好好想想!机不可失啊!那打听的人,说不定明天就走了!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李秀兰深吸一口气,看着苏建军,一字一句地说:“建军,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房子卖不卖,怎么卖,是我们家的事。至于你的小卖部,”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缺钱,你自己想办法。我们自家窟窿都填不上,没那个能力帮衬别人。你请回吧。”说完,她不再看苏建军,转身就回了后厨。

苏建军拎着那袋苹果,僵在店门口,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又是尴尬又是恼怒。他没想到一向温和甚至有些软弱的李秀兰,这次态度如此强硬!他恨恨地瞪了一眼后厨的方向,又看了看隔壁杂货铺,最终只能悻悻地啐了一口,灰溜溜地走了。

苏晓在赵婶店里待了一会儿,确认小叔走了才回来。李秀兰把刚才苏建军的话复述了一遍,后厨的气氛有些凝重。

“哼!老三也坐不住了!”苏建国气得把抹布摔在水池里,“一个个的,都盯着咱家那点骨头!真当我是傻子!”

“爸,别生气。”苏晓平静地说,“他们越是这样急,越是证明城东的风声是真的,而且价值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大。小叔这么迫不及待地想让我们贱卖,然后‘借钱’给他开店,这算盘打得隔壁街都听见了。”

她走到父母中间,眼神明亮而锐利:“现在,我们更要沉住气。小叔来了,说明奶奶和小姑那边已经按捺不住,开始换人试探了。接下来,她们可能还会想别的办法,甚至可能直接找上门来。我们只要记住:不松口,不理会,不签字!安心卖我们的包子,攒我们的钱,等真正的‘风’吹过来!”

苏建国看着女儿冷静分析的样子,胸中的怒火渐渐被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取代。李秀兰也用力点头:“对!我们过我们的日子,随她们折腾去!”

就在这时,卷帘门被轻轻敲响。赵婶探进头来,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意:“建国,秀兰,刚听几个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在街口聊天,说是有个什么…‘旧城改造’的风声,好像重点就是东边那片老城区?说是要搞什么‘文化街区’试点?还提到什么‘产权明晰’‘拆迁补偿’之类的词儿…虽然听得半懂不懂,但感觉…像是好事要来了?”

“旧城改造”?“文化街区”?“拆迁补偿”?

这几个陌生的词汇,像一道闪电,骤然劈开了苏建国和李秀兰心中长久以来的迷雾!城东那片破房子,原来真的不是死地!它即将迎来的是……新生?!

巨大的冲击和难以言喻的狂喜瞬间攫住了他们!苏建国手中的擀面杖“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李秀兰则捂住了嘴,眼泪毫无征兆地涌了出来。原来…原来晓晓一直守护的,不是负担,而是一座等待被唤醒的金矿!

苏晓的心也剧烈地跳动起来,虽然她早有预料,但亲耳听到“旧城改造”“拆迁补偿”这些具体的字眼,还是让她激动得指尖都在微微颤抖。

然而,狂喜只是一瞬。苏晓立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第10章确定拆迁

她走到父母面前,小小的身影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补偿款的消息一旦正式公布,奶奶、小姑、小叔,她们绝不会善罢甘休!甚至可能还有我们不知道的债主、或者眼红的陌生人!她们会想尽一切办法,用亲情绑架,用舆论施压,甚至用下作的手段,来分一杯羹!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苏晓的话,像冰冷的针,刺破了刚刚升腾起的喜悦泡沫。苏建国和李秀兰瞬间清醒过来,巨大的压力感重新攫住了心脏,甚至比之前单纯的债务压力更甚!这即将到来的财富,竟成了新的、更危险的漩涡中心!

“对!晓晓说得对!”苏建国猛地回过神,眼神变得锐利而凶狠,像护崽的猛兽,“谁也别想动我的房子!那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命根子!”他看向李秀兰和赵婶,“赵姐,这消息…先别往外传!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赵婶立刻会意,严肃地点头:“放心!我懂!嘴严着呢!你们也得当心,红梅那丫头精得很,指不定也打听到了!”

接下来的日子,“苏记早点”的生意依旧忙碌。酸菜包子的口碑持续发酵,成了附近小有名气的“特色”,甚至有住在稍远些的居民特意绕路过来买。苏建国和李秀兰仿佛憋着一股劲,干得更加卖力,揉面的力道更足,擀皮的速度更快,招呼客人的声音也更洪亮。邻里们的帮助也依旧温暖:老王送面粉时总会多聊几句街面上的新动向;张大爷王师傅帮着留心有没有可疑的人在城东转悠;赵婶更是成了“情报站”,一有风吹草动就第一时间通知苏家。

苏晓在学校的生活也按部就班。她更加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因为她知道,知识是她未来守护这个家的另一把利剑。数学课上,她不再仅仅是为了算清小店的盈亏,而是开始更深入地思考成本控制、利润最大化这些经营策略;语文课上,她锤炼自己的表达和逻辑,为将来可能需要的“谈判”做准备。那篇获奖的作文《我的梦想》,被老师推荐贴在了学校公告栏上,引来不少同学驻足观看,苏晓的名字在小范围内有了点“名气”。王莉莉虽然还是偶尔会说几句酸溜溜的话,但苏晓已经毫不在意,她的目光早已越过校园的围墙,投向了那个决定家庭命运的风暴眼。

放学后,苏晓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趟社区图书馆。她在报纸阅览区仔细翻找,果然在几天前的本地日报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则关于“东门片区旧城改造项目启动前期调研”的简短公告。公告措辞官方而模糊,但明确提到了“保护性开发”、“恢复历史风貌”、“产权登记核查”等关键词。苏晓将这条公告小心地记在心里,这将是他们面对任何质疑时最有力的官方依据。

就在苏晓走出图书馆不久,两个穿着整洁夹克、拿着公文包和文件夹的男人,走进了“苏记早点”。彼时并非饭点,店里只有几个老顾客在闲聊。两人气质与这烟火气十足的小店有些格格不入,一进门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请问,哪位是苏建国先生?”为首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比较斯文的男人开口问道,语气礼貌而公事公办。

苏建国正擦着桌子,闻声抬头,心头猛地一跳!他放下抹布,走了过去,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我就是。你们是……?”

“您好,苏建国同志。”眼镜男出示了一下工作证,“我们是区旧城改造项目办公室前期调研小组的工作人员,我姓陈,这位是我的同事小刘。”他指了指旁边一个拿着记录本的年轻人。

“嗡”的一声,苏建国感觉自己的脑子又炸开了!来了!官方的人真的来了!李秀兰也从后厨紧张地探出头来。店里的老顾客们也都竖起了耳朵,停止了闲聊。

“是这样的,”陈同志语气平和,“根据市里‘东门文化街区’的规划方案,您名下位于城东区柳树巷17号的房屋,属于此次改造项目的红线范围内。我们这次来,是进行前期的产权信息核查和初步意愿摸底。”他示意小刘打开文件夹。

“柳树巷17号?”苏建国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心脏狂跳,手心全是汗,“对…是我的房子。”

“好的。”陈同志点点头,小刘迅速在记录本上写着。“产权证是您本人持有吗?是否有共有产权人?房屋面积、结构,与登记信息是否一致?有没有抵押或产权纠纷?”一连串专业的问题抛了出来。

苏建国定了定神,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产权证是我一个人的名字,没有纠纷!面积…大概一百零二平,老平房,三间主屋带个小厨房,还有一个院子大概七八十平,和登记的一样!没有抵押!”他回答得斩钉截铁,每一个“没有”都说得格外用力,像是在宣告主权。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