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穿行在校园如火如荼的枫叶长廊下,心中那份因学业和“403实验室”双重压力带来的紧绷感,似乎也被这炽烈的色彩熨帖了些许。
她对化学工程的理解日益精进,甚至开始尝试将实验室里关于界面化学的一些前沿理论,与“403”产品中乳化体系的稳定性问题联系起来,进行一些跨界的思考。
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让她充满了探索的激情。
公寓里,孙薇和卢卡斯的关系,似乎进入了一种微妙的“战略合作”阶段。
卢卡斯凭借其在数字营销和Z世代洞察上的天赋。
以及…或许更重要的是那份不依不饶的真诚。
成功地在“403实验室”的品牌营销讨论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他不再仅仅是送咖啡的追求者,而是变成了一个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编外顾问”。
苏晓时常能看到两人在客厅里,对着白板或者电脑屏幕激烈讨论。
孙薇时而蹙眉反驳,时而点头认可,卢卡斯则总是眼神发亮,充满干劲。
偶尔,争论到关键处,孙薇会习惯性地用中文快速表达。
卢卡斯虽然听不懂,却会努力捕捉她的语气和表情。
然后用自己的理解尝试回应,那认真的模样,常常让一旁“观战”的苏晓忍俊不禁。
“他进步很快,”一次深夜,只剩下她和孙薇时,孙薇难得客观地评价。
“对数据的敏感度和对社交传播热点的捕捉,确实有独到之处。
而且,他愿意学,甚至开始缠着我教他中文,说什么要更好地理解品牌的文化内核。”
孙薇的语气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柔和。
“所以,‘小屁孩’的标签可以摘掉了?”苏晓笑着问。
孙薇斜睨了她一眼,嘴角却微微翘起:“勉强……算是个有潜力的合作伙伴吧。”
但苏晓知道,那道曾经坚固的防线,已然出现了明显的缺口。
卢卡斯正以一种笨拙却坚定的方式,不仅走进了孙薇的工作,更似乎在尝试叩击她情感世界的大门。
瑞士,格劳宾登州的山区已经落下了第一场雪。
赵琳站在公寓窗前,望着外面银装素裹的世界,内心却如同她正在运行的计算机模型一样,冷静而高速地运转着。
她主导的一项关于“微胶囊包裹缓释技术在高功效护肤品中应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不仅有望为她带来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更让她立刻想到了“403实验室”未来高端产品线的技术壁垒构建。
她将初步成果整理成一份详尽的技术前瞻报告,发到了核心群。
报告中,她不仅阐述了技术的原理和优势,更附上了初步的成本评估和供应链可行性分析。
这份报告在群里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苏晓立刻从工程化角度提出了问题:“琳琳,这个技术的放大生产,对设备和工艺控制要求极高,目前的代工厂能否满足?
如果我们自己搭建产线,初期投入会不会太大?”
孙薇则从市场端思考:“这是个绝佳的‘黑科技’故事点!如果能成功应用到产品中,绝对是碾压级别的优势。
可以支撑我们进军高端市场。但消费者教育成本也会相应增加,需要提前规划沟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