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重回千禧年 > 第101章(第2页)

第101章(第2页)

我们纳西人相信,山里的东西,带着自然的灵气,是最好的。”

这次探访,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四个女孩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她们看到了不同于工业化生产的另一种可能——基于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和天然原料的深度开发。

赵琳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好几种之前未曾深入了解的植物名目和民间用法。

孙薇则在思考,如何将这种“匠心”和“故事性”融入她们未来的品牌叙事中。

与此同时,京市的苏建国和李春兰也各自开始了他们的“小生意”试水。

李春兰的家庭半成品菜计划,起步还算顺利。

她精心挑选食材,严格控制调味,做出的糖醋小排、红烧狮子头、炸藕盒等几样拿手菜,先在相熟的几个老街坊中试推,反响不错。

大家觉得味道好,省事,价格也公道,她开始在小区范围内接受预定,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现阶段销售量不是很大,只是做街坊四邻的生意,倒也不用考虑保质期,配送等问题。

苏建国那边的卤味批发之路,则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小的阻碍。

他信心满满地带着精心真空包装好的卤鸡爪、卤豆干样品,拜访了几家之前关系不错的小餐馆老板。然而,反馈却不如预期。

“苏哥,你这味道是没得说!”一家面馆老板尝过后,咂咂嘴,“但是……你这价格,比我们从批发市场拿的贵不少啊。我们这小本生意,利润薄,用你这个,成本上吃不消。”

另一家便利店老板则对保质期表示担忧:“真空包装是好了,但你这个小作坊出来的,保质期敢标多久?我们进货也要考虑周转率的。”

接连碰了几个软钉子,苏建国有些受挫。他意识到,光有好味道还不够,要想打入市场,必须在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保质期和资质认证上下功夫,这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晚上,他和李春兰坐在家里,对着计算器和小本子,眉头紧锁。

“成本下不来,量起不去,这生意难做。”苏建国叹了口气。

“别急,老苏,”李春兰给他倒了杯茶,“这才刚开始,哪有一帆风顺的。咱们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在采购或者工艺上省点成本?或者,咱们先不盯着餐馆,看看有没有别的小店愿意试试?”

在云南旅行的苏晓,每晚都会和家人视频。

她敏锐地察觉到了父母眉宇间的一丝疲惫和困扰。

在一次视频中,她详细询问了父母遇到的难题。

听完父亲的讲述,苏晓想了想,说道:“爸,您别只盯着成本。咱们的优势是味道和用料实在。您可以换种思路,不做低端走量,就做‘精品卤味’供应。

比如,找那些注重品质的私房菜馆、特色小酒馆,或者一些高端的便利店试试?

价格可以适当高一点,但我们的品质要对得起价格。

另外,包装上也可以再提升一下,显得更上档次。”

苏晓的话像是一道光线,拨开了苏建国心头的迷雾。

对啊,为什么一定要在低价红海里挣扎?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差异化竞争,或许才是出路。

而苏晓也跟父母分享了在丽江“木氏传承”的见闻,提到了那种基于本地特色的深度开发模式。李春兰听了若有所思:“是啊,做吃食,有时候也得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

挂断视频,苏晓和室友们躺在客栈的床上,窗外是丽江古城的璀璨灯火。

“咱们创立品牌吧!”苏晓突然发声。

另外三人立马坐了起来,“创立品牌?”

“嗯!先注册个品牌,至于产品我们可以慢慢研究,等产品做出来,可以通过我们的微博宣传。”

苏晓说完是一阵子的沉默,几人都在思考着方案的可行性,以及一些顾虑。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