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看这几年,房价涨得多快!现在买,绝对是抄底!”中介小哥极力鼓动着。
苏建国没有立刻表态,只是说:“我们再考虑考虑,主要是孩子以后不一定来上海发展。”
“理解理解!不过苏叔叔,买房投资嘛,不一定非要自己住。
您看很多温州老板,都在上海买房子放着,比做什么生意都赚!”中介小哥又抛出一个概念。
接连几天,苏建国下午都去那家中介“报到”,跟不同的中介聊天,获取信息。
晚上回到酒店,他就把白天的“调研成果”向李春兰和苏晓汇报。
“我今天又去问了,三林那边确实有规划,中介说世博园一建好,那边就热闹了。”
“房价呢?真像晓晓说的能涨很多?”李春兰更关心这个。
“中介都这么说,而且我看他们店里的价格表,这两个月都比年初涨了一点。”苏建国拿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一些关键信息。
“我觉得晓晓说的有道理。江市房子涨得慢,不如换成上海的。就算晓晓不来,过几年卖掉,肯定比存银行划算。”
苏晓在一旁听着,适时补充一些关于上海城市发展、浦东开发、世博会效应等“宏观”信息,让父母更加确信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那……等回去,咱们就赶紧把江市闲置的房子挂出去?”李春兰试探着问。
“对!得抓紧!”苏建国一拍大腿,“我看上海这势头,房价说涨就涨。咱们早点把钱凑出来,早点过来看房下定!”
苏晓看父母这么积极,也不用自己再劝说,他们就有了规划。
离开上海的前一天,苏建国特意又去了一趟那家中介,留下了联系方式,并拜托对方有合适的房源及时通知他。
第118章晚上还有一章
从上海坐大巴回到江市的家,熟悉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与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形成鲜明对比,却让人倍感亲切和踏实。
他们离开的这段时间,李夏莲把家里照顾得很好,窗明几净,绿植盎然。
到家后的第三天,一封沉甸甸、印着清华大学醒目校徽的EMS特快专递,就被邮递员郑重地送到了苏家。
“来了!来了!录取通知书来了!”苏建国几乎是跑着去开的门,接过那份期盼已久的文件时,手都有些颤抖。
李春兰和苏晓也围了上来,一家三口小心翼翼地拆开快递袋。
“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苏晓同学,恭喜你被我校化学工程系录取……”
苏建国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太好了!太好了!我闺女,是清华的大学生了!”
李春兰更是喜极而泣,用手抹着眼泪,一遍遍抚摸着通知书的封面,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
转天苏建国和李春兰立刻投入到了升学宴最后的紧张筹备中。
也是苏建国对自己女儿有信心,刚高考结束,就去订了升学宴的酒店,生怕后面抢不到好日子。
苏建国和李春兰再次和酒店确认菜单和流程,查漏补缺。
老家的外公、外婆,以及大舅一家、小舅一家,也提前几天就动身来到了江市。
苏建国一大开车去车站接人,李春兰和苏晓又没去了。
他们一行八个人,四个人坐苏建国的车,剩下的正好再打一辆车就可以了。
李春兰要是去了就还得再打一辆,浪费钱,左右也都不是外人,有什么话回家再说也是一样的。
等李春兰把水果茶水都备好,门口传来了开门和大家说说笑笑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