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夫郎,你写好了?”刘小妹晒好衣裳凑上前瞧。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小姑娘逐字辨认,见自己没出差错,高兴道:“等我生辰时嫂夫郎也帮我写个吧。”
宋听竹失笑,“这?是祝寿词,等你生辰我帮你换个旁的祝词。”
刘小妹不解,“为何,我也想长寿如南山。”
宋听竹将写好的祝词压在一旁,等待墨迹干透。
“这?句祝词寓意福气深厚寿命长久,相比年岁小而又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更适合年纪稍大些的长辈们。”他温声解释着。
刘小妹似懂非懂。
唐春杏炒着菜道:“这?说话也是门学问,听人说镇上还有?人专门教这?个哩。”
刘小妹惊讶不已?,“啊?还有?人花银子?学说话呐?”
“那?可?不,学的人还不少哩。”
“娘,什么时候开饭呀,夏哥儿?肚子?好饿。”
小家?伙肚子?已?经?叫了好一会儿?了,左等右等也不见娘亲跟小叔么、小姑说完话,这?才忍不住开口。
唐春杏见自家?哥儿?饿得狠了,便?先掰了半块菜饼子?叫他拿着吃。
夏哥儿?坐在小凳上模样?乖巧地啃着饼子?,宋听竹瞧着心化成一团,他到屋里取来糕点,递给?小家?伙。
“哇是糕点,谢谢小叔么~”小家?伙眸子?弯成一对月牙,嗓音干净清脆。
宋听竹抬手摸着小哥儿?发髻,眼底满是笑意。
与此同时,西院刘老二家?院子?里,崔玉兰正说服着老太太松口,好叫他们一家?三口搬去镇上住。
打?从刘玉书?不能再参加科考,刘翠娥便?一直瞧老二媳妇儿?不顺眼,这?会儿?子?听老二媳妇说要搬去镇上住,心里头哪里不晓得这?婆娘安的啥心思,老太太瞧着老二媳妇儿?,鼻子?不鼻子?眼不是眼。
“玉书?在书?院当?教书?先生,你跟二生去凑啥热闹,镇上开销那?么大,家?里这?点地可?经?不起你们这?般嚯嚯。”
崔玉兰帮老太太捏着肩,面上笑盈盈:“只玉书一人在镇上居住,晚晌下课回?了住处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眼下天儿尚且热着还成,这?要入了冬,冷锅冷灶的哪受得住。
我跟当家的还能干上个几年,到时他爹找个活儿?做,我也寻个浆洗衣裳的活计,这?家?用钱不就挣出来了,待日后玉书成了书院正式夫子?,便?接爹娘到镇上享清福去。”
老太太对儿?媳有?意见,可?却舍不得乖孙受苦受累,稍一犹豫便点头答应下来。
崔玉兰喜上眉梢,当?天夜里便?收拾好包袱,翌日一早一家?三口喜气洋洋去了镇上。
到了镇口,刘玉书道:“爹娘,我先去书?院了。”
“哎,晌午娘炖肉给?你送去。”
刘玉书?点头。
拐过巷口,听见几家?掌柜谈论到万顺酒楼,不由放缓脚步听了一耳朵。
“褚家?财大气粗,万顺酒楼得了置办宴席的差事,定能从中捞到不少油水。”
“这?算啥,诸位掌柜削尖脑袋都要往褚家?进,还不是为了褚家?背后的人脉关系,现下万顺酒楼得了差事,若是办成此事将来刘记酒水还用愁销路?便?是售去京都也是有?可?能的。”
“可?不,这?万顺酒楼才开起来多久,真是走了狗屎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