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狂走日本序言 > 第一章 风情实录002(第5页)

第一章 风情实录002(第5页)

导盲犬的动作是敏捷的,它抬起前爪为主人开道,一边慢慢地往前走,一边把尾巴摇到主人的大衣上,几乎要把主人跟它衔接成一体来行走。车厢门打开了,当长者走到跟前的时候,导盲犬忽然横着趴到了地上,一动也不动。仔细看去,原来车厢与站台之间有一块挺大的空隙,如果不小心的话,就连视力很好的人都会摔倒的。

导盲犬用它的身体为主人垫平了这条通道,它在他的面前就像一张厚厚的金毯一样,光彩夺目……东京是繁忙的,车站上似乎没有任何人留意到这一瞬间,但我心里明白,他和它是一体的,是很难分开的。于是,我想,如果下次再来东京,从一出家门开始,只要遇上狗狗,我都要多看它们几眼!

1995年1月17日,星期二,神户发生了大地震,后来被人称作“阪神大地震”,死者六千多人,当时大约有三十万人无家可归。作为灾民,我还算幸运,房子属于“部分震坏”,市政府全额免除了当年的个人所得税。在此之后,好像并没用太多时间,一切就恢复了正常。

现在想起来,有一点至今没忘。当时在神户市中心走路走多了就会觉得头晕,因为倒塌的房屋太多,看多了歪歪斜斜的建筑,你的视觉就会出错,感觉整个地平线好像也都是歪的一样。

虽然震灾已经过去,但每年一到这个时候,我多少还是会想起一些人和事。这类“想起”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在不经意间,突然浮现在脑海的。

在十一年前的今天,有一名20岁的大学生被震塌的房子活活压死了。房子的名字叫“若叶庄”,是一幢木质结构的学生宿舍。后来,人们从废墟里发现了好几百页的文稿,原来他是一个文学青年。其中有一篇小说的题目叫《时间的轮廓》,描写了主人公跟一个想自杀的同龄人之间的对话。

小说是这样写的:“神灵正让我们欢舞,为了明天,我们得到了一个短暂时刻的幸福,所以我们活着。”接下来,他继续写道:“我们就活在这一短暂时刻的幸福之中,这是真正的幸福,不要想得太复杂吧!”

如今,“若叶庄”已经不存在了,旧址也变成了停车场。但每年的这天,旧址的周围都会有人献上鲜花,纪念这位年仅20岁就早逝的青年学生。献花的有他的家人,也有他的朋友,让我最感慨的是,献花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他的读者。因为在地震后的第二年,这位青年的小说正式出版了,小说集起名为《瓦砾下的小说》。

人死了,他的声音却留下了。一个生前从未发表过小说的青年,当他在一场无法抵抗的灾难中丧生以后,当他无声的笔墨被活着的人们发现的时候,当他的小说打动了活下来的人们的时候,我敢说,他已经获得了永生。

但愿每年的冬季“若叶庄”的旧址都会迎来他的读者,对他来说,哪怕是陌生的人,只要有心心相印的时刻,他的生命就是永恒的!

与日本众僧的零距离接触

大约在十二年前,我翻译过日本的经书《叹异抄》。书是一本很小的册子,一个镰仓时代的僧人写的,文字十分绕嘴,其中的内容也挺惊人。比如:佛经说,佛陀是母亲,她最可怜的是众多孩子当中病得最严重的那一个,在现实社会里,病危的孩子就是我们见到的犯了错误的人以及犯了罪的人,所以,越是罪恶深重的人越能得到母亲的关怀,也就离佛陀越近!

其实,我当时搬弄佛经也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想到后来这部佛经深受已故大师赵朴初的喜爱,并得到了他老人家的书名挥毫。现在想起来,也是我的一桩幸事!

有时喝点儿小酒,吟唱数句,破碎的嗓音穿过纸贴的窗户被夏天的风传得相当远,最后变成一丝一丝的声响坠入了空气之中。住在我隔壁的是鱼市上的日本小伙计,圆圆的面孔,眼睛虽小但瞪起来挺大的样子,他老说我是“装神弄鬼的北京人”。这也难怪他,当时的我或许就是那么一个样子。

2006年春天,我去了一趟佛教真言密宗的圣地—日本高野山的熊野古道。当时是为一个书籍封面摄影,从北京飞来的职业摄影师翟东风先生找到了一个景点让我站过去。赶巧我穿的衣服是红色的,跟日本黑衣僧侣形成鲜明对比,觉得滑稽。

说到滑稽,更绝的事还在后头!我压根儿也没想到,众僧当中的一个人竟然就是当年住在我隔壁的那个日本小伙计。他看我,我看他,大家都笑了,然后他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毛兄,这下好了,你不用装神弄鬼了,可我要装一辈子呀!”

他的笑声很脆,至少比在鱼市上的叫卖声要脆得多。昨天我收到了他的一封来信,信上说:因为今年父亲去世,家中吊唁,所以不能像往年一样为大家庆贺新年,由此深表歉意。

今天是2006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

肆意红颜

“红颜”说的是漂亮姑娘的那张面孔,无论是以前读过的古书,还是我从别人那里道听途说的,但凡是红颜,想必是古朴的美女,跟当下追求时尚的新贵一族似乎不同。尽管少年时代的书香飘然未尽,有时叫我无法分辨记忆与现实,但当我第一次听说邻邦的和尚也有一副红颜的时候,多少有些吃惊。

日本各地有许多寺院,大多数建在山里。像东京、大阪这样的繁华都市虽然也有相当数量的庙宇,但其规模与气派都无法跟京都的比睿山以及和歌山县的高野山那些神秘的地方相比。去年夏天,出于喜好和一定程度的猎奇心,我到京都一家寺院参禅。入门不久,就有一位黑衣僧侣端上一杯茶水,茶杯的底下是用圆形的托盘托起来的。本来我以为这只是一般的迎客方式,但没等僧侣把托盘放下,我发现他的右手心里铺的是一张长长的白纸条,黑衣和白纸,色彩的反差令人眼睛发亮,而且那个托盘是朱红色的,有点像冰冻的鸡血。

僧侣一边把茶水送到客人面前,一边把右手心上的白纸条摊开,每一个动作都是连贯的,快如轻风。白纸上的毛笔字是:早觉、闻钟、着衣、下榻、行步、出室、净面、饮水、礼佛、受食、食乞、洗钵、漱口、坐禅、睡眠、剃发、沐浴。看上去,这是一套完整的参禅行程,而且,“沐浴”旁边的注解是光着身子进入一座山涧的瀑布下,灵气灿烂,内外光洁……

接下来,僧侣开始面对大家,他的嘴角仍然是翘起来的,但眼神越来越专注。稍后,他高声念叨:“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就这样,我调整了坐姿,尽量让自己往“空”里想,最好把日常的琐事从眼下这一坐态中排挤出去才好,心领神会,端坐如矢。

不知过了多久,我的感觉有些发飘,禅室众人也纷纷挪动了身体,草席的坐垫上发出“吱吱咯咯”的声响。这时,我睁开眼睛往僧侣的后脑勺看去,秃头与汗水那一道道清澈的纹路好像高山下的湖底一样。

他转过头,嘴角始终保持了翘起的状态,唯有脸色已经泛红,红得像透过纸窗的太阳一样。僧侣的红颜莫非指的就是这样的瞬间么?

……

夜晚,众人聚餐,吃的都是素食,豆腐、路菜、牛棒、苦瓜什么的,这时的僧侣已经更衣完毕,身着一套休闲服,手拿一瓶威士忌。

他对我说:“吃素你要觉得太单调,寺院里也有肉也有鱼,你随便吃吧!

这酒你也随便喝吧。”

僧侣很会喝酒,而且一直喝到“红颜”从他的耳根儿升起的时辰。

日本僧侣的绝妙生意经

送走了作家苏童一行,随后赶往新潟县,为的是拜访一位传奇的日本僧侣。

天下雨,樱花一路败落,好在新潟县经纬度偏上,寒气逼人,花蕾个个往里龟缩,给人一种绷紧了力气拼死等待春天的感觉!

寺院的名字叫“妙光寺”,很不凑巧,僧侣不在家,听说到东京跑营销去了。其实,事先跟他打个招呼,也能遇见,不过,事情好玩就好玩在意外,知道能见到他再去见他,往往会走失“意外”,尤其是日本僧侣那些事儿,对他们来说,广域结缘最有故事可说,最有佛法可解!

妙光寺在二十年前其实是一个破陋的寺庙,夏天杂草丛生,冬天白雪覆盖,知道的是寺庙,不知道的谁都以为是一座巨大的坟头!凋零的光景持续到了现在的僧侣手中,这位十分灵光的僧人突发奇想,得出了以下的路数,开始重新营造妙光寺。

他首先设立了安稳庙,专门为那些无儿无女的老夫妻做后事。所谓“后事”,包括如下几个项目:1。为老夫妻选定墓地,并终世永存!

2。接受老夫妻的临终嘱托,操办所有人世间的杂务。

3。开发寺院的环境,修得天仙佳境。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