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和她做朋友。她长得好看,是个让人忍不住瞪大眼睛看的美女,但更吸引人的是她身上独来独往的气质。我也是一眼就被她迷住了。
和小学不同,初中生不会一群人一起上下学,不同班级的人很难成为好朋友。我和真帆不在一个班,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那种感情有点近似于恋爱。我在小学曾有过一段青涩的初恋,喜欢班上的一个男生,可是现在我连他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但我对真帆的感觉现在依旧能鲜活地苏醒过来。
我希望能和她做朋友,但没想到,最终我不仅和她做了朋友,还成了关系最好的朋友。
第一次和真帆说话是在初一的初夏,在团地的小书店。
当时,我正沉浸在新出的漫画里。我知道这样不好,可就算花光所有的零花钱,我也没办法把想看的漫画都看遍,只好在书店站着看。
所幸我和书店的阿姨已经熟识,她总是对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回过神来,真帆就站在我背后。
“你买吗?”
突然听到这么标准的一口日语,我立马慌了神。那本漫画在这家店里只有一本。
“不买……”
我说,随即把漫画递给她。她拿着漫画走向收银台。
结完账,她拿着包好了封面的漫画朝我走来。
“我看得很快,看完了借给你?”
“欸?”我又吃了一惊,“呃……”
“你不想看吗?”她问道,似乎带着怒气。
我终于回答:“想……”
“那你稍微等一下吧,我到那边的长椅上看。”
我不自觉地跟着她向团地公园的长椅走去。
“你是三班的户塚同学吧,我知道你。”
我正准备向她自我介绍,没想到她轻描淡写地先开口了。
“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不是在同一个学校,而且住在同一个团地吗?”
话是这么说,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她不会对我有任何兴趣。
我坐在长椅上,等着真帆把漫画看完。
其实仔细想想,我只需要请她下次借给我就好了,但我更希望能和她待在一起。
真帆看起书来真的很快。她二十分钟左右便飞速把漫画看完了,然后把书递给我说:“好啦。”
我也当即翻看了起来。真帆没有回去,坐在我的旁边。
我感觉自己轻飘飘地浮在半空,漫画的内容完全进不到脑子里。看的过程中,真帆时不时地说“这里好好笑啊”之类的。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我才稍微清醒一些。
突然之间,我觉得有人在注视我,于是抬起头来。
在公园对面,里子站在那里。见我发现了她,她迅速扭头离开了。
真帆问:“那是谁?”
“五班的日野同学。”
“哦……她也住在这里?”
我点点头,莫名感到一阵不安。
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我们将会出于某些原因永远捆绑在一起。
(1)团地,本意是“集团住宅地”的简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各地兴建了大量密集而廉价的住宅,由于负责建造的“住宅公团”具有半官方性质,在廉价之余让购屋者较有信任感,大量离开落后老家进入城市商社的上班族选择入住其中。因此,团地逐渐成为日本快速城市化时期、“一亿总中流”的时代象征,成为一个时代日本人的共同回忆,也由此出现了“团地族”“团地妻”等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