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香港有个荷里活电影在线观看高清完整版免费 > 第三届 酒干倘卖无(第3页)

第三届 酒干倘卖无(第3页)

《搭错车》的监制一栏上是麦嘉和黄百鸣两个名字,显然,这是香港人投资的电影。可再看看台前幕后的创作班底,却大多是台湾人的名字。

说奇怪也不奇怪,这是新艺城为打开台湾市场出品的国语电影。

在当时,台湾市场对于香港影人来说是很大一块蛋糕。毕竟香港只有几百万人,全港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九十家影院,全指望本地市场的话,一部电影能收回投资已算走运。

而具体到1983年,受当时中英就香港问题谈判的政治因素影响,整个香港的经济都不景气,电影圈也毫无疑问地受到了拖累,电影票价比前一年涨了两成有余,票房却不见几分增长,香港电影市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直线上升的势头为之一滞。

在这个时候,台湾市场对于香港影人来说,已经不只是一块大蛋糕了,说是生命线也不算太夸张。所以台湾一封杀梁家辉,整个香港都没人敢找他拍戏,就因为生怕得罪财神断了这条财路。

为了开拓台湾市场,新艺城在此时请来了之前已经合作愉快的张艾嘉。这回不是请她演戏,而是请她出任公司总监。而这时期的张艾嘉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台湾滚石旗下的歌手,正与罗大佑暧昧缠绵。罗大佑、侯德健、李寿全与吴念真这些大名鼎鼎的台湾才子,如果不是她的关系,恐怕不会悉数出现在《搭错车》的幕后班底里。也难怪这部电影能包揽当年金像、金马所有音乐类奖项。

不过,《搭错车》的主要编剧仍然是香港人黄百鸣。

也不知道该说黄百鸣太过有才还是适应力太过良好,此前他的主要编剧作品都是像《最佳拍档》这类令人捧腹的典型港式喜剧。

可为了迎合台湾人的口味,他一夜之间便洗净港味,把《搭错车》的整个剧情编得婉转惆怅,充满了台湾观众最受用的文艺气息。

请注意,这个“一夜之间”完全不是夸张说法,而是字面意义上的一夜之间——因为当时效率至上时间极紧,黄百鸣真的只用一夜就完成了这个剧本,被香港业内奉为标准广为传颂,后来更有无数人效仿,试图再创造一次一夜即出精品的奇迹,却都只落了个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搭错车》在台湾大受欢迎,赢尽口碑之余更票房狂收。新艺城也凭此彻底打开了在台湾的局面。因为风头太劲,甚至还收到过恐吓信。很多年以后,黄百鸣回忆当年,提到这段时,言辞间掩不住得意:“当年道听途说,台湾片商上新片有三怕。其中一怕居然是新艺城有新片上映,大家要争相走避,形成新艺城上片,谁可争锋之势。难怪有人把我们恨得牙痒痒了。”

公司整体的发展势头再好,也难免里面有一两个失意的员工。

新艺城的这位失意者,就是日后的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

和嘉禾对着挖角的时候,嘉禾从新艺城挖走了曾志伟,新艺城则从嘉禾挖来了吴宇森。那个时候,他还没有以枪战片闻名,而是硬着头皮顺应公司和市场的需要拍喜剧。他在嘉禾的最后一部作品《八彩林亚珍》,便是与开始转型走喜剧路线的萧芳芳合作,讲述一个懵懂傻大姐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此片男主角,则是“许氏一门,文武英杰”之“英”——许冠英。

进了新艺城之后,吴宇森很快被外派去了台湾。照说这开拓新市场的重任在肩,吴宇森应该海阔凭鱼跃才是,可现实总没有那么理想。在台湾待了三年,他只拍了一部片子《笑匠》,就这一部,还不好彩地碰上恐吓信事件,原本特意从香港总部飞到台湾去出席首映礼的三位老总有两位躲进酒店,只有当时年轻气盛天不怕地不怕的黄百鸣最终出席。

这部作品反应平平,跟当时新艺城其他票房大好的片子比起来,基本上就等同于失败。就这样,吴宇森在台湾坐了整整三年冷板凳。直到1986年才被徐克带回香港,请他加盟了自己的电影工作室。

此时的徐克,已经在这几年里凭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成为新艺城的核心人物,他的太太施南生更成了整个新艺城的管家婆。

可是,更早几年,刚开张的新艺城在搜罗导演人才时,对徐克这个名字却是敬而远之,甚至有点害怕的——当时的徐克还是新锐导演,拍片题材爱剑走偏锋,作品叫好却不叫座,而且经常一不小心就大超预算。这样的徐克对还在起步时期的新艺城来说,实在不是个打江山的好人选。

可新艺城最终还是选择了徐克。这个选择说到底是因为一个人的大力推荐,向他们拍胸口保证,徐克一定会拍出部叫好又叫座的片子来。

为徐克拍胸口打包票的这个人,就是吴宇森。

当时他做导演已经有些成绩和名声,又和黄百鸣他们私交甚笃,经常化名吴尚飞帮新艺城拍戏。为什么要化名呢?因为他那会儿是嘉禾的人,不好太明目张胆帮别家公司拍戏。嘉禾在这方面虽然颇有业界龙头的大度,对这类事情一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天长日久总不是个事儿。所以他才会向新艺城推荐自己大为看好的新人徐克。

人生际遇这几个字,说来真是话长。若不是吴宇森的大力推荐,徐克恐怕不会那么早就得到一展拳脚的广阔空间。而若不是徐克的感恩回报,吴宇森在台湾恐怕还要再坐几年冷板凳。

吴宇森回港之后的故事,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了。一部《英雄本色》令他彻底翻身,从此一路高歌猛进,进而成为一代暴力美学大师。

回过头说1983年。前面说过,这一年受政治因素影响,不只香港电影市场发展停滞,整个香港经济都不景气。不景气到什么程度呢?日后的娱乐圈大鳄、英皇公司老板、当时正在地产界呼风唤雨的杨受成,在这一年破产了。

香港这一年破产的远不止杨受成一个,投资楼市与股市的大大小小富豪多数损失惨重。不过像杨受成这样的狠人却没几个,短短几年他便又东山再起,重新跻身富豪行列。

关于第三届金像奖的八卦到此已差不多可以结束了。最后要提一下两个年轻人在1983年的状态,这两人当时与金像奖还毫无瓜葛。但后来,一个做了五届金像影帝,一个做了五届金像影后。

1983年,19岁的张曼玉出道了,起点身份是:香港小姐亚军。

1983年,21岁的梁朝伟拍了他的第一部电影:《疯狂83》。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