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最佳拍档
到了办第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时,主办方《电影双周刊》拉来一个财大气粗的金主合办——星岛报业。其掌门人是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千金。
香港有钱人多了,可真没几家能把排场做到胡家人这个地步。
中国香港、福建、新加坡各有一处名为“虎豹别墅”的旅游景点。这三处虎豹别墅最早就是胡氏兄弟建起来纪念先人的。
胡家人讲起排场既是这个手笔,可以想见,第二届金像奖的规模气势与第一届肯定不能同日而语,那是相当热闹,声势非凡。而且第一次设置了先提名候选,再当场揭晓结果的悬念。
这一届金像奖上的奖项也增加了不少:最佳新人、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动作指导、最佳电影配乐、最佳电影歌曲。大体上,这一届金像奖已经初步有了日后盛大场面的雏形。
影帝花落谁家在历年金像奖都是瞩目焦点。不过,第二届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这个奖项,格外值得说道。
说道之一:这是张国荣第一次入围金像影帝候选。
这时期的荣少离大红大紫还差了那么一首歌,是街知巷闻的靓仔,却还不是如日中天的巨星,所以接剧本的时候,反倒没有日后那些需要维护偶像形象的许多顾虑,连大反派也演过,戏路颇广。
他凭之入围的那部电影《烈火青春》,虽说打的是青春片旗号,个中情节寓意却颇有些青春片不能承受之重:四个年轻的生命在尽情燃烧了自己的**、欲望之后,无端端卷入一场血腥行动,最终只有两人幸存。
这部戏的导演是被王家卫尊为师父的谭家明。王家卫绝对是个好学生,把师父各个方面的特点都继承发扬并青出于蓝了,包括拖戏的本事——《烈火青春》这部戏就是好事多磨,撞档期、改剧本,好不容易能正式拍了,又因为大量情色镜头通不过电检处的审查尺度,删了又删改了又改,折腾了一年多才好不容易最终上映。
是不是觉着这段子忒熟悉?只是,这好像是通常在内地才会发生的事儿吧,香港不是有电影分级制度吗?
唉,那会儿香港电影也还没分级呢,这根救命稻草到1988年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说起来其实挺搞笑,直到1987年3月被《亚洲华尔街日报》捅出来之后,香港人才恍然大悟,原来已经执行了三十几年的“电检条例”居然是不合法的,由历届香港政府新闻处处长领导的电影检查工作,只不过是在执行“行政命令”而已。
《烈火青春》之前,张国荣还拍过好几部戏,可在他本人看来,这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因为直到这部,才算是有点儿意思了。
这部是真的有点儿意思了。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香港金像奖协会选出了一百部最佳华语片,《烈火青春》也是那其中之一。
只是毕竟年代隔得久了,好多往事都会在人们头脑中模糊了印记。比如在网络上流传的《烈火青春》介绍文字中,就有这么令人啼笑皆非的一段:“在与实力派女星叶童相互切磋的机遇中,张国荣以一脸未脱的稚气,将整个平凡无奇的故事经营得异常生动……”
张国荣的确生得脸嫩,叶童也的确是实力派女星。可拍这部戏的时候,他已经出道五六年拍戏五六部,而她才刚刚入行凭这部戏提名新人奖。这相互切磋的“机遇”和“稚气未脱”两个词,你说该用在谁头上才更合适一点?
20世纪80年代末,香港有一档主持阵容豪华得过分的访谈节目《今夜不设防》,一个嘉宾要应付黄霑、倪匡和蔡澜三个生冷不忌的咸湿老怪围攻。张国荣去的那期里,三个老怪逼着他交代感情问题,被他玩了个乾坤大挪移,把话题转移到了合作过的女星上,聊到叶童时对她赞不绝口:“天生吃这行饭的。”
叶童的确是天生吃这行饭的。虽然这年她提名新人没能获奖,可第二年她就成了最佳女主角。而且,在金像奖历史上,她还是第一个创下两度荣膺影后这一辉煌纪录的女演员。
第二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的说道之二,跟这一届的大赢家《投奔怒海》有关。
《投奔怒海》提名男主角的是林子祥,他饰演一名日本左派记者。此片的另一位男主角,原定人选是周润发。然而,在周润发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接拍这部戏的情况下,他、林子祥,还有剧组另外一位工作人员,却都不约而同向导演许鞍华推荐了同一位还属新人的顶替人选——从无线艺员训练班的第十期毕业刚满一年,尚未来得及跻身无线“五虎将”之列的刘德华。
男主角,而且是原定给发哥的角色,多么好的机会啊!可是,面对这样一个大好机会,年轻的华仔却深深地纠结了。
经过再三思量以及发哥的劝说,刘德华终究还是接了《投奔怒海》,并凭之入围了金像奖最佳新人的提名。跟各位同行比起来,可以说刘德华的大银幕生涯从一开始就有了一个颇高的起点。
第二届金像奖男主角之争最值得说道的,是最终加冕者。这一年,金像奖的影帝一栏空前绝后地下了一次“双黄蛋”:麦嘉、洪金宝。
麦嘉凭之获奖的那部影片因为大受欢迎,日后发展成了一整个系列,短短几年里连拍了五部。这个系列的开山之作就是《最佳拍档之光头神探》。麦嘉所饰演的,自然就是那位喜感十足的光头神探。而他的最佳拍档,就是张学友之前的那位歌神、首届影帝许冠文的幼弟、“许氏一门,文武英杰”之“杰”——许冠杰。
《最佳拍档》集搞笑、动作于一身,绝对是纯正港味的电影,不过里面却有从台湾引进的两大外援加盟:大家看得见的女主角张艾嘉,大家看不见的特技替身柯受良。
张艾嘉能唱能演能导很不简单,大家都知道。可张艾嘉到底不简单到什么地步呢?这么说吧,香港影坛20世纪80年代举足轻重的新艺城电影总监,就是这位当时刚刚三十而立的台湾才女。
与张艾嘉同年的柯受良,当时还只是个在台湾小有名气的飞车小子。正是《最佳拍档》那一场高楼飞车戏,让他开始了在香港影坛的新篇章。
拍《最佳拍档》的时候,整个特技队都摇头,导演都准备放弃的飞车戏码,柯受良二话不说就捋起袖子上阵且一次搞定,当然难免要挂点彩。这样的勇猛表现让他在拍完这部戏之后多了个外号——柯大胆。
第二届金像奖的另一位最佳男主角,就是当年的七小福之首洪金宝。
有点年纪的朋友应该都还记得,移动电话最早出来那阵儿,手上拎个砖头般的大哥大是身份、财富的象征。可你知道这“大哥大”的叫法出处吗?
在20世纪80年代之初,成龙的风头还没能压过洪金宝这位大师兄。大家见到成龙叫大哥,见到洪金宝,就得在“大哥”二字后面再加个“大”字。而这位大哥大,正是香港最早使用那种砖头厚的移动电话之人,日子长了,大哥大手中的大块头也渐渐多了个“大哥大”的花名。
其实洪金宝年轻时虽然健壮却并不肥硕,说他是个**型帅哥也不算太夸张。但一场大病之后,大概是卧床养伤时胡吃海塞没有运动,又或是所用药物含有激素之类的原因,才让他的体型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洪金宝的重量级不只在于他的体型,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影坛,洪大哥大都是数得着的人物。他的最经典之作不在银幕内,而在银幕之外:以一介武夫之身,几乎是单枪匹马一手打造了香港影坛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嘉禾、新艺城、德宝三间电影公司三足鼎立的格局。
这段好戏的开头,便要从这一年的两位影帝讲起。
麦嘉的经典系列之作是《最佳拍档》,洪金宝也有一个经典系列是《五福星》。这两人关系好,不只好到这年金像奖颁奖礼上手拉手走上最佳男主角领奖台,而且日后还把各自的经典系列合二为一,又搞了一个《最佳福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