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张之洞全集阅读 > 第四章 铁腕强权治山西(第2页)

第四章 铁腕强权治山西(第2页)

一些爱挑事的人,进一步起哄:“张之洞太狂妄了,如果雍正、乾隆爷在世的话,还不要了他的脑袋!”这些人分明是要置张之洞于死地,他们深知慈禧敏感多疑的禀性,以她的禀性,肯定会治张之洞狂妄犯上之罪,但他们集体失算了。因为慈禧相信张之洞,也了解张之洞。反过来说,张之洞也了解慈禧,他是那么聪明有才,他不可能让慈禧对他有任何疑虑。

张之洞的“经营八表”其实是代表朝廷讲的。作为疆臣,他当然不能忘却朝廷经营天下的宏伟蓝图。既然朝廷安排他治理山西,那么他当然要代表朝廷表一表决心。而山西是天下的一部分,他代表朝廷经营天下就是在尽臣子的本分,有什么可拍砖的?

慈禧当然明白这层道理,面对朝臣的指责,她没作任何表态。她没作任何表态,就是给拍张之洞那些人的极大打击,同时也是给张之洞的极大支持。

张之洞对此毫不在乎,他甚至懒得公开辟谣或正面回应,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经营八表的事,他们知道就知道吧,他们管不着我,我也管不着他们(知则知矣,管则不管也)。”

张之洞看上去很淡定,内心却激流涌动,他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把山西这个烂摊子挑起来,并清理干净,然后再干几件大事!

二、拔掉钉子,清除贪官

动一动地头蛇

经过沿途考察和深入了解,张之洞认为山西的官吏太腐败、太恶劣、太慵懒,如果不把这帮贪官污吏治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执政思想都是扯淡,而这帮贪官污吏也是张之洞治理山西的绊脚石和钉子。

既然是绊脚石和钉子,那就把它们踢开或拔掉好了。可事情没这么简单,山西上至布政使,下至各州县官员,都是在当地盘踞多年的地头蛇。他们根深蒂固,背景复杂,盘根交错,黑白颠倒。多少年来,没人敢动他们,如果敢动他们,那个脾气又臭又硬的曾老九早就动手了,还能等到现在?

还有那个长期在山西担任布政使的葆亨,他其实是一个旗人,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他一直高高在上,为所欲为,没人敢说他半个不字,就连又臭又硬的曾老九,对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曾国荃倒是想动他,可他背后不知站着多少朝廷要员和满蒙亲贵。曾国荃深知,谁要是敢动葆亨,谁就吃不了兜着走。他不想兜着走,所以他对葆亨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

且不说曾国荃不敢动葆亨,就是他敢动,从行政隶属关系上来说,也不容易动。因为布政使和巡抚都是从二品官,布政使相当于主管财务和人事的省长,职务虽比巡抚低了一点,但巡抚并不是布政使的直接领导,布政使归户部和吏部领导。这样一来,巡抚想动布政使,就得通过很多道关口,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张之洞不管这些,他不管葆亨是不是皇亲国戚,不管他有什么背景,也不管他归谁领导,只要他是贪官污吏,就一定动他,绝不留情!但这件事不能蛮干,既要讲究策略,还得掌握确凿的证据,否则就会很被动。

思来想去,张之洞决定对全省官员摸底考查,只要发现官员有贪赃枉法行为,就立即参免,这样既能杀一儆百,也能对葆亨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只要震慑到了他,随后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春节刚过,张之洞就下发了一道考查全省官员的巡抚令,命令各级官员在半月之内,以分级负责制的形式对全省官员全面考查摸底,然后将实际情况汇报省府,再由省府核查取证,做到优胜劣汰,奖惩分明。

半个月后,官员考核报表如期汇报省府。这年三月,张之洞依据报表情况,一口气参免了九个州县级贪官污吏。

一个省的九个州县长官同时被参免,这件事不仅震动了整个山西,也轰动了全国。因为在极度黑暗腐败的晚清官场上,基本上都是官官相护、上下讨好、假公济私的局面,没有哪个官员敢这么大手笔参免属官。

张之洞的这个大手笔虽然很具愤青特点,但实在给力和解气,山西官场的积弊和污浊,也被他这一记重拳打得魂飞魄散。葆亨也是浑身发麻,两腿发软:哎呀妈呀,这个张之洞可真不是好惹的,我要倒霉了。

得力的助手

张之洞这次考查摸底,不单单是重拳出击贪官污吏,同时也是为了寻找一批贤能、得力的官员。治理山西,不能凭他一己之力,而需要一批忠诚可靠、仁政爱民、勤奋能干的官员,这样的官员越多越好。可喜的是,他发现了这样的官员,他们是太原知府马丕瑶、候补直隶知州方龙光、朔州知州姚官澄、阳曲知县锡良、万泉知县朱光绶、太原知县薛元剑六人。这六个州县级官员受到了张之洞的奖励后,又被委以重任,从此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一方面是参免和惩处,另一方面是奖励和重用,张之洞这样做,既表明了他铁腕治吏的强硬决心,也体现了他恩威并施的官场手段。仅此一举,他就在山西树起了威严。从此,山西各级官员们不敢再像以前那样腐败、恶劣和慵懒了,取而代之的是谨小慎微,勤政为先,包括那个不可一世的葆亨。

葆亨着实有些慌了,因为张之洞开始动他了。

张之洞重用勤政干练的太原知府马丕瑶,就是让他带头彻查葆亨贪赃枉法的证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斗智斗勇,马丕瑶终于查证:葆亨长期把持省库,滥放银款,在代理山西巡抚期间,他曾一日放银60万两,致使山西总兵(武职外官,正二品)罗承勋和参将(武职外官,正三品)王同文贪欠公款达75000两银!

又一条地头蛇

葆亨在代理山西巡抚期间,他原来的布政使一职由原冀宁道员(正四品,高于知府)王定安代理,王定安也在山西盘踞多年,他在代理布政使期间,曾一日放银30万两,均为不急之用。更有甚者,葆亨和王定安两人还串通一气,侵吞朝廷赈灾款项,并将公款存入私人账户,挪作他用。关于这一切,都是马丕瑶亲自查证的。

葆亨和王定安简直就是一丘之貉,山西所有的弊政坏事,都是由葆亨出面干的,而他背后始终有一个狗头军师在撺掇,那个人就是王定安。

王定安早年是曾国藩的幕僚和亲信,曾国藩去世后,他就跟着曾国荃,从此成了曾国荃的亲信。曾国荃从山西巡抚升任陕甘总督后,他也由山西冀宁道升为代理布政使。王定安跟着曾氏兄弟非但没学好,反倒长了一肚子坏水,实在令人叹息。他和葆亨勾结在一起,把整个山西搅得天昏地暗,山西官民怨气冲天,却无可奈何。

参倒一大片

张之洞铁心要办葆亨和王定安!

很快,他就一纸奏疏将葆亨、王定安、罗承勋、王同文等山西大员参倒。最后,他们都被革职充军。他们都倒下了,都被张之洞踢出了山西那个黑暗的政治舞台!

参倒葆亨、王定安、罗承勋、王同文等山西大员,是几任山西巡抚乃至朝廷高层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却被张之洞几下子就搞定了,这实在是一件可贺可喜的事情,而这也是山西乃至全国官场的一次地震。特别是山西,平时那些贪污受贿和慵懒无为的官员真的怕了。他们怕自己稍有不慎,就会被张之洞参免。为保住头上的那顶乌纱帽,他们决定夹起尾巴做官,老老实实做人。

看到这些官员的表现,张之洞的心情十分豪迈。接下来,他将放开手脚地治理山西。

三、举荐人才,招揽幕僚

参倒葆亨和王定安等山西大员,马丕瑶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马丕瑶确实是个人才,深受张之洞器重,张之洞也迫切需要马丕瑶这样的人才来协助他治理山西。

说起人才,张之洞想起了从北京临走时慈禧交代他的话。慈禧除了要他留心为国访求人才外,还交给了他一项重要任务:查访一下退休在山西解州的三朝元老阎敬铭(1817—1892年,陕西大荔人)。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