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张之洞全集阅读 > 第三章 靠当愤青发迹(第2页)

第三章 靠当愤青发迹(第2页)

相比之下,张佩纶在一年前上的那道奏折,就没写到点子上,他只强烈要求朝廷惩处杀人凶手李有恒,而忽视了惨案的始作俑者孙定扬,朝廷只好维持原判。

现在,案情终于大白于天下了,慈禧便依张之洞所奏,作出终审判决:

判孙定扬、李有恒犯滥杀无辜罪,由原来的革职,改判斩监候,秋后处决。

判文格、李宗羲、丁宝桢犯渎职、包庇罪,交刑部议处。

判恩承、童华犯受贿、包庇罪,暂停职检查。

其他数十名文武官员,均依法量刑定罪。

步入中层

张之洞仅上了三道奏折就推翻了朝廷钦定的铁案,扳倒了包括总督大人在内的几十位朝廷大员,这既是正义之举,也是神来之笔,相当给力,也相当解气!

慈禧感动了,她诚恳地说:张,你为民申冤,为朝廷纠偏,实在是用心良苦,姐明明白白你的心,姐更加看好你。

满朝文武服了,他们由衷地说:张哥,还是你厉害,你够狠!你真不愧是奏折帝,俺们学习了!

四川百姓哭了,他们激动地说:恩人啊,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不,您就是保护我们的神仙,我们祝您长生不老,寿比南山,永远保护我们。放心,这辈子,您死或者不死,我们都会供奉您的长生牌,早晚一炷香,每次三鞠躬,一生一世……

张之洞笑了,他欣慰地说:老子很过瘾,老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瘾那是假的。老子只动动笔,就功德无量,声名鹊起,实在给力!

张之洞确实很得意,同治五年(1879年)八月,他平迁为左春坊中允(掌管皇后和太子杂事的官员,正六品)。第二个月,他就被晋升为司经局洗马(掌管经籍、图书和公文的印刷与收藏,从五品)。

张之洞原来是正六品官,现在升为从五品官,虽然只升了一级,但这次升级在他的官场人生中,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在封建社会,官员只要晋升为五品,那就说明他已经告别了低品级官员队伍,步入中级官员行列了。

张之洞,你真不容易!

张之洞,祝贺你!

二、力阻卖国,感动大清

为民申冤,官升一级,这实在是一个激励。张之洞也尝到了甜头,他没有满足现状,而是乘胜追击,再接再厉,极力发挥言官职能,以忠君爱国爱民为怀,放眼国计民生大事,把上疏事业进行到底。他相信,靠上疏国家大事也能上位,这事很靠谱。

崇厚卖国

张之洞升为司经局洗马的这个月,朝廷也发生了一件大事:外交大臣崇厚(1826—1893年,满洲镶黄旗人)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擅自同沙皇俄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

崇厚历任兵部、户部侍郎,三口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奉天将军。同治年间,他还开办天津机械制造局。天津教案发生后,他还代表朝廷出使法国谢罪。

崇厚虽是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但他不懂外交,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竟然在沙俄的强势威逼下,擅自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该条约一共18条,主要内容是:被沙俄占领的伊犁归还中国,但伊犁以南特克斯河流域及斋桑湖以东的土地割给沙俄;允许沙俄在蒙古及新疆免税贸易,并增辟两条到天津、汉口的商路;允许沙俄在嘉峪关等七地开设领事馆,并赔偿沙俄军费500万卢布。

崇厚擅自签订了这份卖国条约后,竟然不等朝廷的批复,悄然回国。消息传来,全国舆论一片哗然。稍稍有点爱国之心的臣民,都措辞严厉地参劾崇厚,清流党那些言官们的表现最狠。张之洞作为清流党的青牛角,他更是摁住崇厚一通猛顶!

沙俄的野心

在介绍张之洞猛顶崇厚之前,先交代一下《里瓦几亚条约》签订的背景。19世纪60年代中后期,“同治中兴”的局面已开始瓦解,帝国再次内忧外患。

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在陕西回民起义的影响下,新疆也发生了大规模的回民起义,起义头目为了攻城夺池,还向邻国浩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求援,浩罕王王阿古柏答应了他的请求,然后率军侵占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一带,并建立“哲德沙尔”汗国,从此开始奴役中国人民。浩罕王侵占新疆其实是受了英国的指使,英国派他侵占新疆,主要目的是抢先沙俄一步瓜分中国。沙俄看出了英国的企图,他们恨得咬牙切齿。

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蓄谋已久的沙俄大举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并与英国爪牙浩罕形成对峙,西北边防告急!

然而,沙俄在出兵时竟虚伪地放出口号:“我们不是搞侵略的,我们是来帮助大清帝国清理门户的,待所有失地收复之后,我们立即交还领地。”谁都听得出来这是假话,因为沙俄的狼子野心昭然于世。

直到这时,清朝当局才想到要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但除了调兵遣将镇压回民起义、派人同沙俄淡判外,他们连“强烈谴责”和“严正抗议”这样的响屁都不敢放。

在清王朝这种极度窝囊的情况下,日本又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派兵侵占了台湾,东南告急!东南和西北两边都告急,清朝当局和满朝文武都坐不住了。危急时刻,是保护东南呢,还是收复西北呢?这个问题,在朝廷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争议在“东南”和“西北”两派之间展开。

东南派代表人物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1823—1901年,安徽合肥人),他主张放弃西北,力保东南。他认为朝廷很难做到两边都兼顾,还说不收复西北对于朝廷来说不算什么,但如果失去了东南海防线,那么朝廷就如临大敌,后患无穷。

西北派的表人物则是陕甘总督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淮阴人),他坚决反对李鸿章这种顾此失彼的馊主意。他认为撤兵西北就是自毁城墙,每撤一寸,敌人就会进攻一尺。到那时,所有的敌人都会来犯,必将防不胜防。他建议朝廷当务之急,应撤出镇压陕西回民起义的部队,西征新疆,收复失地。

朝廷权衡利弊后,采纳了左宗棠的主张和建议,并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挂帅征西。

光绪二年(1876年)腊月,经过几年浴血奋战,左宗棠终于平定了阿古柏之乱,收复了被其侵占长达12年之久的乌鲁木齐和吐鲁番等地。左宗棠厥功甚伟,他因此成了民族英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