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张之洞 > 第八章 独撑败局唯美(第6页)

第八章 独撑败局唯美(第6页)

张之洞预感到了一丝不祥,他反复致电唐景崧加强防守,防止日军偷袭。果然,第二年二月,日军就进攻澎湖列岛。张之洞闻讯,立即调拨1600余支枪、100万发子弹及若干军饷运抵台湾。遗憾的是,澎湖列岛还是被日军攻陷。

中日谈判前夕,张之洞又得到了一个消息:日本决意占据台湾,清政府已然同意。

张之洞崩溃极了,他觉得清政府无可指望,于是大举联络清政府驻各国公使,募集洋兵,购买战舰,保卫台湾,但列强的态度依然是坐山观虎斗,他的设想还是没能实现。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决定放弃台湾,并电令唐景崧撤防。张之洞极力反对,他一边紧急联络国际社会,一边鼓励唐景崧、刘永福留守台湾,团结台湾军民,与日死战。

为了解除唐景崧的后顾之忧,他还把唐景崧的老母亲接到南京赡养,并电告唐景崧:“你为国尽忠,我替你尽孝,你就不担心你母亲了。”唐景崧听后感动得哇哇大哭,他当即和刘永福向张之洞表达了死守台湾的决心。可是,清政府再三逼令他俩撤回大陆。

唐景崧和刘永福被深深地感化了。蓦然间,他们作出决定: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留下来。即使被朝廷剁了脑袋,也在所不惜。杀人不过头点地,砍头不过碗大的疤,怕啥呀?作出决定后,唐景崧就电奏朝廷,表达了他不能离开台湾的苦衷,并致电各省请求援助。

张之洞大力肯定唐、刘二人的留台决定,为了支持他们抗日,他又拨出30万两银子,从香港汇丰银行转汇台湾。但他的这一切举动,被一个人尽收眼底——李鸿章。

李鸿章一直担心他破坏条约,于是派人在厦口港口搜集内地支援台湾的情报,张之洞的所作所为,他都了然于胸。

四月二十四日,他向朝廷告状:“在背后指使台湾民众拒绝条约的人,就是张之洞!”

五月初五,朝廷电令张之洞:“台湾的事你不要再过问了,也不要再给台湾拨解粮饷军械了,免生枝节。”

朝廷的态度还算客气,但就在这一天,朝廷竟然派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1855—1934年,字伯行,安徽合肥人,原为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后过继给李鸿章为长子)赴台湾基隆与日本代表签订了台湾交割文件。

这爷儿俩挺有意思,老子谈判,儿子签字,真是子承父业。但台湾军民不买账,他们质问李经方,你是谁啊?你有什么权力把台湾交给日本?

官二代李经方很不高兴,只听他大声咆哮:“我爸是李鸿章!”

李经方的这声大吼石破天惊,令大家胆战心惊:哎呀妈呀,吓死我们了,赶紧撤吧。

台湾就这样沦陷于日本。

张之洞闻讯,立即电告唐景崧:“不要惧怕日军,台湾地广山险,日军兵少不易进攻,你们只要坚守三个月,国际社会必然会出头管这事,我也会不遗余力支持你们!”

朝廷得知张之洞的态度后,再次电令他不得援台粮饷军械,并命令他在各海口严查私运粮械资台作战的行为。朝廷玩这一手还算高明,张之洞确实很难办,但他的立场依然不变。

台湾沦陷后,台湾军民的抗日**空前高涨,在台湾抗日义军的拥戴下,刘永福自任军事统领,会同台南镇总兵杨泗洪留台抗日。随后,他们在新竹、苗栗、彰化、云林等地与日军开展了激烈的战斗,一共歼敌5000余人。

遗憾的是,唐景崧最终没能顶住压力,抗日决心全然丧失。不久他弃守台湾,撤回大陆。

唐景崧撤了,台北很快沦陷,清军守将及当地官员四处逃散。这时,只有刘永福的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台南抗战。于是,张之洞只好把抗日的希望寄托在刘永福的身上。

听了刘永福的这番话,张之洞的心真的在流血。他毅然不顾朝廷的禁令,一边同闽浙总督边宝泉商议援台事宜,一边密令部属以私人的名义筹款援台,很快募得3万两银。

然而朝廷和李鸿章一直严防着张之洞,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李鸿章的监视之下。清政府唯恐得罪日本而吃不了兜着走,便再次严令张之洞不得接济台湾!

事不过三,作为臣子,张之洞不敢再违抗命令了,否则不仅会丢官帽,甚至会掉脑袋。

无奈,他痛苦而悲伤地电告刘永福:“老刘,你毅然守台数月,虽未大功告成,但也名垂千古,我深感敬佩。如今我回天无力,是去是留,你自便吧。鄙人我不敢再过问这事了,也不敢再支援你粮饷军械了,朝廷给我下了三道严令,我不敢再违抗了,也只好对你说声对不起了,务请原谅。同时也对台湾人民说声对不起,也请原谅!”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没有了张之洞的支援,刘永福还打什么仗啊!

九月初四,随着台南最后一个抗日据点失守,弹尽粮绝的刘永福被迫撤回厦门。至此,台湾全部沦陷日本。

直到民国三十四年七月初八,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无条件投降,被侵占了50年之久的台湾,才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遥想当年,张之洞虽然没能保住台湾,但他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和一个王朝抗衡,特别是一个极其窝囊腐朽的王朝。

在前线炮火弥漫中,在清军节节败退中,在朝廷卖国求荣中,张之洞始终在大后方苦撑着,抗争着,拼命着。但战争的结局,他无法改写,他唯有苦撑。对此,我们不免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败局和卖国已定的情况下,张之洞一个人在坚守着国家主权的底限。

一个人坚守一个国家的底限,注定是孤独而失败的,但也是唯美动人的,可歌可泣的。

尽管时光远去了百年,但每每联想起他当年那踽踽而行的孤影以及他那像人像猫又像猴的身形,我们会心酸,会温暖,也会感动……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到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他这样的精神和力量。

这是一种民族精神!需要振兴,更需要传承!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