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花旗workday > 第七章 华尔街上的狼帝国(第2页)

第七章 华尔街上的狼帝国(第2页)

威尔一直在等里德的电话。还好,等待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捐赠活动会面后不久,里德就致电威尔:花旗银行的董事会同意这种合并。看来董事会这帮人是很看好合并后的未来收益的。

威尔立即就合并的细节和里德领衔的花旗集团谈判团进行磋商,并很快达成共识。但合并的事情需要报告给美联储和财政部。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是威尔的熟人,威尔曾探过他对此次合并事情的口风。格林斯潘说了一大堆废话,核心的意思只有一点:现行的法律并不允许保险公司与银行进行合并,但这部法律要修改了,因此可以给予你们三年的缓冲期。如果将来修改后的法律允许你们合并,那么你们的合并就合法;如果三年之后的法律并不认可你们的合并,那么你们的合并将不会被批准。即便到时候你们已经合并了三年了,你们也得分开。

格林斯潘所指的法律主要是指《银行控股公司法案》。威尔并不怕这种风险,他经过多方打听,非常自信地判断这部法律将会在三年之内进行修改。他的判断又对了,这部法律限制了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最终在众多银行家的督促下,这部法律在花旗与旅行者合并后不久就进行了修改。

威尔和里德一起到美联储去申请合并。但他们必须对行动保密,美联储的大门前每天都有许多记者在蹲守,如果里德和威尔同时出现,必然会引起无端的猜测。他们必须一前一后,看上去毫不相干。

1998年4月6日,星期一,全美都被这样一条消息所震动:花旗集团与旅行者集团对等合并成花旗集团。这可是一场涉及1400亿美元的合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觉得这一天华尔街真是疯了。

威尔在前天晚上给美国总统克林顿打电话,提前向他透露了与花旗合并的消息。克林顿则大谈美国政府在拉美市场的投资。威尔只好允诺总统大人:合并后的花旗集团不会减少在拉美市场的投资。

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的合并,其规模是前所未有的,受到的关注也是前所未有的。如果将帝国定义为无所不能、无所不包,那么花旗集团就是一个金融帝国。在花旗集团,客户不仅可以办理有关保险的任何业务,也可办理有关银行的任何业务。这就是威尔一直在向客户传递的一条龙服务概念。

但是,许多人心中有着这样一个疑问:谁将是这个帝国中的帝王?

2.权力的狰狞

作为对等合作的条件之一,新成立的花旗集团其管理层各有一半由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人担任。在最高职位总裁这个职位上,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总裁制度:由里德和威尔联合担任总裁。

按理说一个帝国里应该只有一个帝王,而现在却有两个人坐在了帝王宝座上。这确实有点意思。但这种模式几乎不被任何人看好,有人为里德担心:威尔可是一个善于耍手段和心计的人。

言外之意:里德有可能会被威尔挤走,最终花旗集团由威尔一人独揽大权。

也许威尔就是这么设计的:先利用对等的方式将花旗银行合并过来,然后再根据个人的政治手段来攫取到最高权力,从而实现一人统治帝王的梦想。威尔有权力斗争的经验,当年他在运通公司担任总裁时就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而里德一直是在瑞斯顿的庇护下成长的,他可是权力斗争上的雏鸡。

但是花旗集团的前期运作看上去风平浪静。里德和威尔两人相互尊敬,并且彼此谦让,在公开的场合都称赞对方的能力和风范。为了显示两人的精诚合作和无罅隙工作状态,他们共用一个办公室。

后来成为花旗集团总裁,当时只是花旗集团法律顾问的普林斯将这段时间称之为里德和威尔的蜜月期。那蜜月期之后呢?他们会不会像所有夫妻一样在开始日常生活时难免争吵和磕磕绊绊?

答案是肯定的。在联合担任总裁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威尔和里德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

他们开始各行其是。1999年春天,才刚刚合并后不到一年,花旗集团安排了一次中高层公费度假。威尔和里德并没有象征友好地搭乘一辆汽车,而是分头行动。威尔最先到达度假胜地,他立即召集公司的管理层开会,在会上威尔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并叮嘱大家一定要好好放松一下。

里德晚一步到达。他刚下汽车就询问助手威尔的动向,助手告诉他威尔已经讲完话并离开了这个地方。里德心中颇为不爽:发表讲话应该是两个人同时进行,并且理应事先相互通气,统一一下演讲的主题。他并不是一个软柿子,在接下来的管理层会议上,他指责这一年的业绩是如此地差。

比威尔年轻几岁的里德还是没有威尔更懂得拉拢人心:这本是一次度假,大家追求的是放松心情,而里德却在这样的场合上大谈业绩并不断加以指责,就连花旗银行内部的人都觉得里德的做法太不得人心了。反观威尔的做法:他是以鼓励和赞美为主,很能让人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领导。

权力之争刚刚开始,里德就先输了一把。

是否获得人心并不是决定他们二者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决定权在于花旗集团的董事会。按理说董事会的组成由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人各占一半,里德和威尔的支持率应该各有50%。但由于里德并不善于维护和各位董事的关系,而威尔却精于此道,董事会里本来属于花旗银行阵营的人开始向威尔倾斜,里德开始处于不利的地位。他输掉了第二把。

由于里德和威尔的矛盾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董事会对他们的职责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里德偏爱技术,一直在渴求通过技术的进步来获得利润的增加。而技术在威尔眼里仅仅是一种便利的工具,他始终强调业务的开展对利润的影响。由此董事会根据两人的喜好和专长进行了分工:威尔管理业务部门,里德管理职能部门。这是一种对最终结果产生决定作用的分工。

威尔所管理的业务部门是挣钱的部门。在任何公司里挣钱的部门必然是核心部门,这个部门的人员必然是核心人员,而董事会往往更看重挣钱的部门而不是花钱的部门。但里德管理的职能部门恰恰都是花钱的部门。这种分工造成的结果是:威尔的挣钱部门不需要向里德请示,而里德在申请经费时不得不经过威尔的同意。事实上里德的权力已经在威尔的权力之下。里德输掉了第三把。

里德显然不甘于束手就擒。他向董事会建议,要求立即选出他和威尔的接班人。其实里德对花旗集团的联合总裁职位并不是很感兴趣,按照他的设计,随着花旗集团的合并成立,作为花旗银行总裁的他与作为旅行者集团总裁的威尔应该一起退休。显然威尔是不同意这种做法的。成为联合总裁后,里德还一直在力劝威尔一起退休。威尔刻意不理他这个话茬,他有更大的野心。

按理说里德的接班人申请对威尔会产生致命的打击。当初刚刚合并的时候就传出两人一起退休的消息,如果里德真的退休了,已经66岁高龄的威尔如果不一起退休将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并且威尔的得力干将戴蒙已经跟随了他多年,无论是苦劳还是功劳都很高,威尔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将戴蒙扶持为花旗集团的接班人。

但这只是大家的看法,甚至连里德也是这样的看法。他觉得戴蒙是很好的人选:年轻而富有才华。如果不能选择戴蒙,选择和戴蒙同级别的其他人选,里德也不会有不同意见。他的想法只有一个:我们一起退休。这也许是里德的真实感受:威尔有意排挤他的时候,他也必须将威尔从总裁位置上拽下来。

但这时的威尔已经拽不下来了。他负责的是业务部门,是挣钱的部门,这是董事会最倚重的,董事会不会轻易对威尔动手脚。合并时为了体现对等合作关系,业务部门的负责人都由两位组成:一位是里德系,一位是威尔系。但现在威尔已经利用手中的权力早就将里德系人员清除干净,全部由嫡系人员组成。这些人员就是威尔的近卫军,不仅处处拥护威尔的权威,还想方设法向董事会施加压力。

董事会只好对里德的申请置之不理。为了避免使戴蒙与里德结成同盟,威尔决定向戴蒙举起屠刀。这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举动:戴蒙在大学毕业后就跟着威尔混,曾被视为威尔最合适的接班人和最嫡系的嫡系。但是现在威尔已经感觉到戴蒙的威胁:这小子有接任花旗集团总裁之心,如果里德以此为诱饵,这小子就有可能与里德合作。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为了避免这一切,他只好先剔除戴蒙。

威尔充分利用了企业内部的矛盾。在花旗集团内部,和戴蒙同等级别的还有两位,这也是对等合作的产物。其中一位叫做摩恩。前文已经说过,戴蒙因看不惯威尔另一助手原所罗门公司首席执行官摩恩,在一次威尔组织的晚会上当场打了对方。这被威尔抓住了把柄,威尔立即将戴蒙开除出队伍。

没有了戴蒙,也就没有了最好的继任者。这是威尔的阴谋。没有了最好的继任者,目前存在的总裁里德和他,也就是最好的领导者。但是里德正逐渐引起董事会成员的不满,也许他本人,华尔街上大名鼎鼎的威尔是花旗集团总裁最好的人选。他逼着董事会不要另选他人,或者压根就没人可选。

就连戴蒙这个可以挑起董事会有关花旗集团总裁接班人话题的人选都已经被威尔驱逐了出去,里德在威尔面前已经输得只剩下裤衩。他在花旗集团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所有人都为他暗暗祈祷。

该来的还是要来。2000年2月27日,花旗集团董事会专门开了一次特别会议,来解决联合总裁的问题。威尔看起来胜券在握,而里德则是一副壮士上战场的表情。

董事会让里德先发言,威尔后发言。这种安排是不是一种诡计呢?谁知道呢。一般而言先发言者就会首先露出破绽,而后发言者完全可以根据破绽进行攻击。里德隐隐约约感觉到形势对他不妙。

他的观点一如既往,要求董事会选出他和威尔的接班人,他和威尔一起退休。而威尔的观点却与他不同。威尔明确无误地向董事会表达着这种思想:我不可想现在就回家钓鱼,我要继续担任总裁。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