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花旗 svp > 第三章 跟着美国舰队混(第4页)

第三章 跟着美国舰队混(第4页)

这里面的玄机依然是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在有关花旗银行资产的安全性上成了一颗隐形的炸弹。

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和以英美法为首的协约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这个条约的各项赔偿条件都很苛刻。按照苏联领导人列宁的说法:简直是将德国洗劫一空。枪杆子打不过,德国只好认栽。

这似乎和花旗银行无关,但随即到来的金融危机将花旗银行扯进了美德政局中。

德国人民尚未从战争赔偿的巨大负担中抬起头来,他们又和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一道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之中。为了不使德国的银行业破产,米契尔领导花旗银行和其他银行一道贷款给德国。

这等于说,德国不仅欠了美国政府的战争钱,还欠了花旗银行的救济钱。

按理说,和政府一道成为德国的债权人,花旗银行应该高枕无忧。美国政府不会让自己的既得利益任人处置。花旗银行完全可以跟在政府的后面,就像是一个帮衬的人一样,安全地拿到自己的钱。

但是,如果出现了一个令人意外的x因素呢?帕金斯担心欧洲格局并不会像美国政府想象的那样稳固。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格局是以英法美三国为首,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代表的是社会主义阵营。

德国作为战败国,成了英法美三国玩弄资本主义世界的棋子。在签订《凡尔赛和约》时,在大战中损失惨重的法国代表主张给予德国更严厉的惩罚,这种行为可以看作是法国对德国的打击。

英国政府出于维护一贯格局的考虑,主张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洲均势。英国的工业实力在法国和德国之上,他们两国的发展都离不开英国。英国希望他们均衡发展。

美国政府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因为美国在一战中也有损失,他们也主张向德国要求战争赔款。但他们不赞同法国那种打压德国的做法。他们更希望通过维护英法德的均衡体系而从中长期受益。

如果德国的政局一直按照《凡尔赛和约》所设置的方向发展,帕金斯自然不用担心花旗银行在德资产的安全。但是,德国人愿意一直任人摆布吗?这个民族甘愿长久充当任人宰割的羔羊吗?

帕金斯翻出1933年1月31日的报纸,报纸用显著版面报道了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的消息。

他仔细地将这篇报道看了一遍。报道的内容分为三大块:希特勒的个人成长经历、希特勒的政治成长经历和希特勒如何在这次选举中成为总理的。在帕金斯看来,这篇报道并无出奇之处。

但是,敏感的帕金斯还是从这篇报道中读出了玄机:一战战败后的德国因为要向英美等国进行战争赔偿,不得不将国内的税收提高几十倍;而战争后满目疮痍的德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德国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在这样的环境下,什么样的领导人最受欢迎?

帕金斯开玩笑似的给自己出了这道题。任何领袖的产生都是以民众的支持为基础的。要想为这道题给出完美答案,就要从民众的意愿出发。德国民众肯定最希望能够有稳定的工作。由此可以列出成为最受欢迎的领袖的第一个条件:保证民众永不失业,永远生活无忧。

帕金斯又仔细看了看关于希特勒的这篇报道。向民众承诺永不失业,正是希特勒的宣传口号。

那么,满足了民众的物质要求之后,民众的下一步要求是什么?帕金斯从德国的历史中找到了答案: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通过封建王朝的战争,因而德国民众的心中还残留大量的军国主义思想,军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强权政府。德国民众希望一个强硬的领导人来改变德国的局面。

这是希特勒向民众鼓吹民族主义的原因。希特勒认为,德意志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言外之意,当前德国在世界政局中的被动局面和国内经济上的困境,都是由于当权者的无能造成的;优秀的德国人民应该选出一个最优秀的领导人,而他——希特勒本人,就是领导德国最合适的人选。

帕金斯赞叹希特勒足够聪明。他知道民众最需要什么样的领导人,根据民众意愿将自己包装成最合民众胃口的领导者形象。由此可以看出希特勒本人是一个特别能够读懂时局的人,并善于利用时局。

这样的人可靠吗?帕金斯仔细地揣摩着,一个善于利用时局的人值得信任吗?

有人信任希特勒,帕金斯曾听说美国的一些企业家资助过希特勒竞选。

但也有人表示明确的反对。反对支持希特勒的这部分人认为,希特勒过于亲近普通民众,对资产阶级并没有深厚的感情,恐怕上台后对资产阶级不利。他们不愿意去资助一个未来可能成为敌人的人。

希特勒可不愿意得罪资产阶级。无论哪国的财团,他都希望能够缔结良好的关系。为获得民众的支持,仅仅依靠宣传口号肯定是不行的,在赢得选票的背后,必然有大量的资本作支撑。希特勒深深懂得,民众的选择是务实的。只有拥有足够多的资本,才能保证支持他的民众实打实地尝到甜头。

希特勒向他能够接触的任何一个资本家承诺:只要能够给予他资本上的支持,他将会帮助这些企业开拓在德国的业务,并保证在德利益不受任何损失。这些资本家感觉希特勒的态度足够诚恳。出于对未来在德利益的考虑,一些资本家向希特勒掏出了腰包,并向德国总统致信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希特勒是在演戏吗?将希特勒在国内和在资本家面前的表现串联起来,帕金斯才完整地看清希特勒所设的局:为了获得国内民众的支持,他不惜卑微着身躯为饥饿难耐的民众画了一个大蛋糕,并承诺:选我就有蛋糕吃;为了获得财团的资本,他不惜出卖德国的利益,向财团承诺其在德的未来收益。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成为德国的领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可以作出任何承诺。

这些承诺能够兑现吗?帕金斯拿捏不准。但是关于这个问题,他又必须短时间内给出答案: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已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而目前德国总统的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统的趋势日益明显。他如果再不能在与希特勒的关系上拿出明确的态度,这将会对花旗银行在德的发展产生影响。花旗银行在德的发展也许会因为对德政局把握的不准确而失去黄金机会。

帕金斯决定亲自去德国考察,以能够近距离观察希特勒和他的政治风格。

1934年的一天,帕金斯来到德国。刚一到柏林,他就要求花旗银行在柏林的特别代表为他找几份当日出版的德国报纸。他希望从这些报纸上读出他所希望看到的信息。报纸是一个国家的窗口。

在报纸的头版,他就读到了有关希特勒的信息:希特勒在报道中鼓吹民族主义。《凡尔赛和约》里的条件过于苛刻,当时德国政府的代表因为不忍心落笔签名而选择辞职,德国民众认为这份条约严重伤害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希特勒正在拿着这份条约说事,他觉得德国民族不应受到这般侮辱。

这篇报道让帕金斯很不安:鼓吹民族主义的后果会是什么?希特勒会通过哪种方式使民众感到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会得到恢复?帕金斯将这两个问题抛给了一直坐在他对面的特别代表。

战争!特别代表冷漠地回答。这个答案让帕金斯大惊失色:为什么?

特别代表回办公室为帕金斯找到一份由德国民主人士写的评论。这篇评论解读了德国民众的心理:他们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他们要通过战争来找回在战争中失去的东西。

这篇评论的结尾是:选择了希特勒,就选择了战争。希特勒有意这样做,民众更支持他这么做。

读到这里,帕金斯倒吸一口凉气。他立即决定马上从德国抽回资金。他对特别代表说:我们现在最要紧的事情不是计算我们在德国的损失,而是要想方设法从德国拿走属于我们的每一分钱。

帕金斯知道,资金抽得越早越安全。否则,等到将来有一天有可能一分钱都拿不走。

他的这个判断在几年后被印证是极其正确的。正是他的这种先见,花旗银行在德的损失降到最低。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