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责小史蒂尔曼将花旗银行拖入困境毫无意义。
小史蒂尔曼的商业才能肯定不如父亲。老史蒂尔曼在三十岁出头时就经营着全美最大的棉花经纪公司和多种产业。三十出头的小史蒂尔曼却将花旗银行拖到了生死边缘,也许是他太年轻了。
老史蒂尔曼去世后,小史蒂尔曼继任为花旗银行的主席。这是最适合他的位置,既显示是花旗银行的老板,又不需要对经营负责。但年轻好胜的他却对花旗银行总裁这个职位起了野心。
花旗银行作为全美最大的银行,他认为自己应该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
花旗银行最为重要的一个董事洛克菲勒鼎力支持他。洛克菲勒并不是觉得小史蒂尔曼多么优秀,他也知道这位年轻人并不是最合适的人选。小史蒂尔曼因为离婚事件闹得焦头烂额,他连这种私人事情都处理不好,甭指望他能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商业奇迹。但洛克菲勒实在是找不出合适的人选。
尽管小史蒂尔曼的商业才能不咋地,但他经营的毕竟是自己的家产,至少工作态度不会有问题。
“不要看着你爸爸留给你的财产因为别人的不作为而流失,那会遭到耻笑的。”洛克菲勒对小史蒂尔曼说。当时担任花旗银行总裁的是范德尼普,洛克菲勒对范德尼普的不负责任感到十分不满。
作为花旗银行的总裁,范德尼普长期不在岗位上。1919年春天,他居然为了国家的事务到欧洲逛了一大圈,对花旗银行的事务不管不问。他早已将花旗银行的事情抛在脑后了。
“你需要出现在花旗银行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你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洛克菲勒说。
“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一步,我每天都在想让自己发挥最大作用。”小史蒂尔曼完全忘记了父亲不让他出任花旗银行总裁的遗言,他觉得父亲小看了他。
“我可以帮助你实现。我们联起手来,就一定能实现。”洛克菲勒信心百倍地说。
范德尼普从欧洲回来的当天晚上,就有亲信告诉他,董事会正在密谋将他干掉。他当时并不是很在意。一方面他觉得花旗银行的确不为他所留恋,另一方面他觉得董事会并不能找到合适的继任者。
他觉得自己暂时是不会被拿掉的。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判断出现了致命错误。
“我觉得你没有尽到作为总裁应尽到的责任。董事会认为我出任总裁会更有利于银行的发展。”次日一大早,范德尼普刚走到专属于他的总裁办公室,就被小史蒂尔曼邀请到会议室里会谈。
在九点准时召开的董事会上,洛克菲勒一上来就接连发炮。他不仅质问范德尼普最近去了哪里,还嘲笑范德尼普知不知道最近一周花旗银行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会议气氛很紧张。
“你在侮辱我的尊严吗?你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这十年来是谁在领导花旗银行。”范德尼普说。
“你说得没错,”洛克菲勒说,“我们现在到了决断的时候,我们希望小史蒂尔曼来领导下个十年。”
看着其他沉默不语的董事,范德尼普觉得大势已去。他答应将总裁职位让给小史蒂尔曼。
1919年6月13日,在洛克菲勒和众多董事的簇拥下,小史蒂尔曼正式出任总裁一职。
上帝是公平的。一个长期霸占权力的父亲背后,上帝会给他派一个没有能力控制权力的儿子。老史蒂尔曼直到临死,仍是花旗银行说一不二的掌门人。而他的儿子在权力宝座上仅仅维持了两年。
1921年5月3日,小史蒂尔曼宣布辞职。古巴蔗糖贷款使花旗银行陷入困境,他无力应对。范德尼普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涌出久违的快感。史蒂尔曼如果地下有知,他会不会为当初的决定而后悔?
范德尼普曾被认为是最适合领导花旗银行的人,但是史蒂尔曼不给他这个机会。
带领花旗银行成功度过1907年经济危机,并使花旗银行成为全国最大的银行之后,1908年,刚刚58岁的史蒂尔曼萌生退意。这种退并不是真正离开,他为自己新设了职位:花旗银行的主席。
1909年1月12日,范德尼普成为花旗银行总裁。范德尼普成为花旗银行历史上第一个拿工资的总裁。他只是个打工仔,老板是史蒂尔曼。隐退后的史蒂尔曼常年居住在巴黎。但是,有关花旗任何重要的决定都需要他来裁定。当时花旗银行高层的架构就是双簧配:史蒂尔曼作决定,范德尼普作执行。
但这一切随着1915年的到来而被打破。在这一年,史蒂尔曼的身体明显大不如从前。看着日益老去的史蒂尔曼,范德尼普第一次真正思索自己的未来。小史蒂尔曼已经成年,史蒂尔曼会将花旗银行交给谁?
范德尼普想成为花旗银行的接班人。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时的他才发现,自己的手中居然没有花旗银行的股份。也就是说,自己在花旗银行的地位是毫无保障的。范德尼普太大意了。
他给史蒂尔曼写了封信,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史蒂尔曼将其持有的花旗银行股份卖给自己,二是要求史蒂尔曼向自己提供数百美元的个人贷款。史蒂尔曼持有花旗银行20%的股份。如果他愿意卖给自己,并向自己提供贷款用来购买摩根家族答应出售的股份,自己就可成为花旗银行的最大股东。
范德尼普的算盘打得很好。但是这样**裸地向史蒂尔曼提要求,也未免想得太简单了。
史蒂尔曼接到信后很生气。进入暮年的他最担心的就是权力的流失,花旗银行是他的命根。老练的史蒂尔曼在回信中依然使用着让范德尼普感到亲切的语气。他只答应卖给范德尼普2500股。这个数量占到史蒂尔曼所持有股份的5%,花旗银行总股份的1%。并不答应提供贷款。
范德尼普对回信很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摩根家族答应向他提供贷款,用以购买摩根家族所持有的花旗银行股份。但这些股份太少了,尚不足史蒂尔曼的14。这时他才觉得花旗银行正离自己远去。
吃不到诱人的肥肉,远离也许是最好的方法。站在肉边闻着肉味,肠胃却饥饿难耐,这个滋味是最不好受的。范德尼普开始为自己寻找出路,他一方面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美国国际公司,一方面建议史蒂尔曼寻找总裁职位的继任者。史蒂尔曼对范德尼普的表现也越来越不满,他甚至有重掌花旗银行总裁职位的想法,但是他的身体却不给他这样的机会了。1918年3月15日,史蒂尔曼去世。
小史蒂尔曼继任为花旗银行的主席。这位年轻的后生更不会将花旗银行的股份转让给范德尼普。范德尼普无心恋战,他的热情开始回归到早年就从事过的政治工作中,他热衷于为政府卖力,而不再是花旗。这是小史蒂尔曼和花旗银行董事洛克菲勒逼他辞职的根本原因。
史蒂尔曼将花旗银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银行变成全美最大的银行,他的经营手段极其出色。但他却在领导者继任上为花旗银行留下了一个致命的漏洞。他未能很好地解决好和范德尼普的关系,这才是花旗银行在1921年陷入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如果范德尼普始终满足于自己的职业经理人角色,他应该一直是花旗银行的总裁,而不是被逼下台。同样,如果史蒂尔曼愿意将股份卖给范德尼普,成就范德尼普的老板梦想,花旗银行依然会在范德尼普的领导下走在一条平稳的发展道路上。
这是最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