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森接电话的时候,伯南克借机走了出去。在鲍尔森放下电话后,他又返了回来。
“鲁宾的电话。花旗集团现在出现了大困难,你觉得现在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措施?”鲍尔森问。
伯南克始终是积极的政府干预派,当年他的博士论文就是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为题材,分析政府如何在经济危机中发挥积极作用。雷曼兄弟倒闭之前,他就曾强硬要求政府出手救助。
在他看来,花旗集团比雷曼兄弟要重要得多。政府出手援助,毋庸置疑。
“花旗在很多国家等同于美国的标志。我们不应该允许这样的机构破产。”伯南克说,“花旗一旦破产,国内金融体系有可能崩溃,美国金融业的国际形象就会大损……”
鲍尔森及时制止了伯南克的话。伯南克一旦开始发表观点,就如洪水冲过了水闸,一发不可收拾。鲍尔森不需要他发表长篇大论,他只需要伯南克的基本态度。
“我还需要再想想,我还要听听别人的意见。任何计划都不是针对花旗一家,面向的是美国整个金融体系,我们需要很慎重。我们不能轻易地将纳税人的钱撒出去。”鲍尔森说。
在鲍尔森眼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纳是一个可以当参谋的人。
其实盖纳也接到了鲁宾的电话。在给鲍尔森打完电话之后,鲁宾觉得有必要向盖纳说明花旗现在的困难和可能面临的破产风险。盖纳就任下一任财政部长的呼声很高,鲁宾不希望因为自己未打电话而使这位准部长对花旗心存芥蒂。花旗的厄运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将来肯定需要盖纳的帮助。
“部长先生,我觉得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出手援助的时候了。如果花旗破产,收拾烂摊子比救助更让人崩溃。”盖纳十分肯定地说。
尽管伯南克和盖纳都主张出手援救花旗,但鲍尔森还是在救与不救之间犹豫不决。
美国财政部长不是那么好当的,仅仅是为了通过救助计划就需要向众议长下跪。如果出手救助花旗集团,被国会指责滥用纳税人的资金,那些苛刻的议员们还不把自己的脑袋拧掉!
但如果错过了救助花旗集团的黄金时机,也许会给美国金融体系带来覆灭性灾难,后果难以想象。
到那时,自己自然难逃骂名。
已经谢顶的鲍尔森头上竟然因为紧张而渗出一层薄薄的汗水。
奥巴马已被选为新一任总统,随着布什总统任期的结束,鲍尔森作为财政部长的任期也随之结束。
他自然也不愿意在卸任后被人指责不作为,他希望自己的政治生涯尽可能圆满。
再加上索罗斯的指责激发了他的斗志。这位投资大鳄居然在公开场合鄙视鲍尔森:
“鲍尔森是个软蛋,是个反应迟钝的软蛋。他只会在事情出现后慌忙补救,从来都不会做好预防工作。我对他很失望。华尔街会因为他的迟钝反应而崩溃,我相信新的华尔街会在奥巴马手上重生。”
鲍尔森决定用一番卓有成效的作为来改变索罗斯的偏见。他的意见开始偏向于救助花旗而不是放弃。但是,任何决定形成之前先听听总统的看法,是避免做无用功的最好方式。
总统会同意救助吗?鲍尔森忍不住在想。
2008年11月21日深夜,刚到秘鲁几个小时,布什总统就接到一个不祥的电话:
“总统先生,花旗集团遇到了大麻烦,随时都可能破产。他们已经提出希望政府立即出手救助。”
电话是鲍尔森打来的。电话铃响起的时候,布什还在憧憬着和老朋友见面的场景。
布什总统这次到秘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私心大于公心。他不想在这次会议上为美国获得多少有价值的成果。他把它仅仅看作是一场告别聚会。
再过一个多月他就要退休了,年轻的奥巴马即将接任他的总统职位,他应该和这些老朋友说再见。
老朋友相见一定会是十分愉快的,布什在憧憬和他们见面场景时甚至还能微笑起来。
但鲍尔森的电话让他陷入了烦躁情绪之中。他宁愿一辈子不接到这样的电话,这简直就是凶铃。
“你的意见呢?伯南克的意见呢?你们是怎么想的?”布什总统不耐烦地追问。
“伯南克极力主张立即救助。他认为花旗集团的盘子太大了,是绝对不能允许其破产的。”
“他说得没错,花旗集团必须救。你们要立即制订出救助方案。”布什以命令的口气说。
9.终于吃到定心丸
接到布什总统的命令后,鲍尔森立即召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主席贝尔、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纳、花旗集团高层等人一起到财政部研讨有关花旗集团的救助方案。
2008年11月22日和23日是周六和周日,看来他们又要度过一个加班的周末。
“盖纳先生,如果这个周末不加班,你准备干什么?”鲍尔森调侃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