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搞外快,孟德真是豁出去了。他不择手段,从碱厂偷了一套蓝图,然后照葫芦画瓢,很快就把图纸设计完了。
陈调甫提醒他:“孟德先生,请结合中国情形略为变通好吗?”孟德两只手一摊:“要修改是你的事,我不负责。”也难怪老孟如此,这家伙照猫画虎,哪有“变通”的可能啊!
一手交图,一手拿钱。2万美金到手了,孟德吹着口哨,找酒馆喝香槟去了。
陈调甫带上图纸,立即起程回国,他知道塘沽有焦急等待图纸的人。
一见面,二人紧紧握手。范旭东发现,陈调甫比去美国前瘦多了,眼睛内布满一道道血丝。不容易,太不容易了啊!
“美国人讹了我们2万美金!”陈调甫心疼地说。“不怕!等我们建成了碱厂,等我们有了自己的化学工业,到时候,哈哈,到那时我们也不去讹人。”范旭东的手一挥,大笑着说道。从陈调甫手中接过图纸,范旭东决定马上转交给上海的王小徐,让其按图制造。
永利的厂房也仅有一套粗糙的图纸。在建设碱厂南北两楼时,全国还未见过这样10层高的楼房。陈调甫是厂房设备的负责人,一再修改设计,一再返工,终于将楼房建起。中国最早的制碱厂,就这样一路磕磕绊绊地凑合着建起来了。
在永利碱厂艰难创业的过程中,永利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除了陈调甫外,还有留美博士侯德榜、留日学生李烛尘等人。这个团队几乎都是由技术人才组成的,范旭东本身也有技术背景。技术人才之间最易产生分歧,但在范旭东旗下,这些技术专才彼此欣赏,合作得十分顺利融洽。这帮精英团结在范旭东周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在紧要关头,甚至彼此以生命担保,共同奋斗。而范旭东对事业上的伙伴也总是给予完全的信任和支持,这也正是他的管理魅力所在。
其实,生活中的范旭东耿介直率,遇有不平之事,便忍不住火暴起来,容易开罪别人,但是范旭东的事业伙伴们都对他表现出了毕生的深厚友谊和忠诚,可以想见他的人格魅力。后来担任新中国食品工业部部长的李烛尘回忆说:“就在1918年8月月底,我和范先生做了一次长谈之后,非常投机,于是就决定了今后的终生职业。”
反间
范旭东曾发誓:搞不出碱,宁可自杀。
1924年8月,永利终于产出了第一批产品。令人失望的是,花了几年时间和精力,投入了200多万银元,生产出来的是红黑相间的劣质碱。
雪上加霜的是,卜内门公司游说北洋政府财政部盐务稽核所的英籍会办丁恩,通过丁恩促成了《工业用盐征税条例》,规定“工业用盐每担纳税2角”。这将使每吨碱的成本凭空提高8元,使永利更难立足。范旭东上告北洋政府行政院,起诉财政部盐务署违反政府颁布的准予工业用盐免税30年的法令。几经周旋才得胜诉,永利得以继续免税用盐一年。
1925年6月,上海发生外商镇压工人的“五卅惨案”,激起全民公愤。永利借这个时机,在上海的英文大报《大陆报》上发表题为“请看英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披露工业用盐收税法令出台的经过,谴责丁恩侵犯主权、摧残民族工业。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丁恩等人慑于舆论,将工业用盐免税再延期5年。
与此同时,在侯德榜等人的努力下,永利产品初见改善,颜色开始转白。但4台船式煅烧炉此时已全部烧坏,无法再用,全厂被迫停产。而要恢复运转和继续改进,需要大量资金,股东们意见分歧很大。
在大连会谈中,卜内门方面反复炫耀自己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条件优越,英方提出,只要答应他们参股,就可以向永利提供资金和技术。范旭东的回答是:永利公司章程已明确规定,“股东只限于享有中国国籍者”,无可变通。
这一次交锋之后,范旭东回到永利召开了一个董事会。这个董事会的意义非常重大。当时永利内部人心浮动,亟须重振士气,凝聚人心。
在会上,范旭东坦陈:苏尔维法制碱技术很难,世界各国都曾经历多年摸索才成功,永利已经付出了大量努力,如果放弃,岂不功亏一篑?范旭东还讲述了卜内门的要挟,使股东们再次同仇敌忾,在外部压力面前变得空前团结。
危机时刻,留住关键的技术人才是稳定大局的首要因素。面对全体董事,范旭东特意提议对侯德榜给予特别激励,他历数侯的业绩,说:“对这样难得的人才,我希望大家像支持我一样支持他的工作……”这个提议得到了全体董事的理解和支持。
“出碱了!出碱了!”
经过数年磨难,1926年6月29日,永利终于生产出纯正的口碱。这一天是永利厂史上难忘的一天,也是中国重化学工业大喜的日子。
爆竹点燃了,噼噼啪啪地响起来。锣鼓擂响了,咚咚锵锵地敲起来。
很快,永利制碱公司日产量就在30吨以上。曾经被临时裁减的300多名工人又回到厂里了,中国人依赖洋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范旭东建议将这种产品取名为“纯碱”,以区别于“洋碱”。从此,永利纯碱开始畅销各地,纯碱之名传遍全国。
同年8月,永利纯碱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的评语,荣膺大会金质奖章,开始蜚声国外。范旭东如释重负地对陈调甫说:“我的衣服都嫌大了。老陈,你可以多活几年了。”永利公司为了酬谢陈调甫的贡献,特赠红利股票2000元,陈调甫当即转赠给永利福利部,一时传为美谈。自此,永利碱厂、南开大学和《大公报》被合称为“天津三宝”。
永利纯碱火了,洋商们可就火燎屁股坐不住了。
“怎么会这样?!”垄断中国市场多年,过惯好日子的英国卜内门公司中国总经理李立德震惊了。这个打着传教的幌子,用福音推销洋碱的英国佬开始发慌。李教士不甘心,他的上司更不甘心。
“卜内门的洋碱降价了!”
从上海、汉口、长沙先后传来消息,范旭东先是震惊,随即他明白了对手的用心。又是价格战!这些老外们,难道就没有什么新招?降价,降价,你降我也降,谁怕谁?范旭东指示各代销店,比洋碱便宜3角钱出售自家的红三角碱。
物色间谍自然是个极秘密的事,李立德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自己的儿子小李立德,小李选中了卜内门公司天津区的中国职员老王。老王是直隶人,父亲曾以“二爷”身份伺候过李鸿章多年,本人学得一些粗浅英文,所以能混进洋行任职。老王喜欢吃羊肉馅饺子,还喜欢喝点烧酒。
一个漆黑的夜晚,老王拎着小李准备的好酒、好烟、好茶,上范旭东的英文秘书余啸秋家拜访。进了屋,老王的屁股在椅子上没坐稳,便一五一十地讲了小李要他干的事。余啸秋觉得事关重大,他先稳住老王,然后立即去太和里,连夜向范旭东做了汇报。“卑鄙,太卑鄙了!”范旭东气得直拍桌子。忽然,他心中一动,何不将计就计呢?
第二天晚上,老王又来到余家。二人商量一番后,转天一大早,老王就来到小李的办公室。听完老王的密报,小李一声冷笑,心中很是佩服老爹的英明,原来永利纯碱公司的方案是天津按兵不动,一旦其他销售区站稳市场,然后再来收拾天津。看来,范旭东已在准备后路了。
“Verygood!”小李称赞老王两句后,便急忙向老爸报告去了。而老王也揣着赏钱,出门直奔白记饺子馆。就这样,洋行二流职员老王,居然成为一流的双面间谍。
退出,做梦去吧!范旭东这头湖南犟驴子,哪会干这种事!他不但不会退出竞争,而且正秘密和日本三井财阀接触,要在国际市场上和卜内门公司争个高低。
日本的三井与三菱两大财阀正在争霸。三菱产碱,而三井没有碱厂,竞争中处于劣势。范旭东得此信息后,立即找到三井天津首代,邀请三井在日本代销永利生产的红三角牌碱,允许他们降价,但必须打好广告,压过卜内门公司在日本行销的峨嵋牌碱。
真是想啥来啥,三井财阀一口答应。三井在日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推销甚便,一下子,卜内门公司在日本的市场被永利的红三角碱冲得乱七八糟!
卜内门公司的英国CEO火了,急电李立德,让其马上与范旭东谈判。李立德立即上门求和,他与范旭东签了协议。协议规定:卜内门公司今后不再搞降价倾销,倘洋碱价格变动,须先征得永利一方的同意;并约定“以永利55%,卜内门公司45%比例,成立配销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