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孩子症状刚一好转,就停药,这也是不可取的。
有的患儿停药1~2天后,症状可能会再次加重,然后不得已再选择打针,这当然是错误的。药物的停用应在孩子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至少3天时,这是最起码的使用药物的常识。
因此,我想强调的就是,用药的开始与停止都请遵从医嘱。
服用抗生素有一定的疗程,通常医师会交代吃完后要复诊。以医院开5天的药量为例,服完5天份的药之后,就必须复诊。医师评估患者状况,如有好转可停药,如果没有好转,医生可能会交代患者继续服用先前的抗生素,也可能会考虑换药。
为什么必须用够疗程呢?
这是因为抗生素需达到血中治疗浓度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杀死所有细菌。因此,患者千万不要自行停药。若自行停药,未被消灭的细菌可能卷土重来,甚至可能蓄积更可怕的力量反扑。如果使用某种抗生素的疗效暂时不好,首先应当考虑用药疗程是否足够。即便见了效,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够必需的周期,更不要自己频繁更换药品。因为用药起效需要一个过程,频繁换药,反而造成耐药,菌群失调。
曾经就有这样一位患儿,扁桃体经常化脓,每次验血都发现血象偏高,打两天针或者吃几天抗生素就好了,但是没过几天就又犯了。
家长找到我时已经非常焦虑了:“刘医生,你看看我家孩子是不是免疫力出现了问题?不会有什么大毛病吧?我们怎么才能预防扁桃体发炎呢?能给孩子配点提高免疫力的药吗?”
我一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到达了15×109L,明显是细菌感染的扁桃体炎,用抗生素是没问题的。于是我就先开了3天的抗生素,看看效果,3天后让家长复查。
3天后,家长问我,孩子一切正常了,是不是可以停用抗生素,开点调理的药。
我告诉家长:“孩子之所以容易反复,就是你们之前没有规范地治疗,不遵医嘱,擅自停药。抗生素必须足疗程规范应用,这是预防复发的必要措施,按照你家小朋友的情况,有效抗生素治疗至少要10天。已经用了3天,最少还需要口服7天,否则,容易复发。”
家长依然很迷惑:“刘医生,您说抗生素用时间长点可以预防复发?不是说抗生素伤身体吗?伤了身体、抵抗力差了,不是更容易生病吗?”
其实这个家长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我们医生也在努力明确诊断,尽量避免滥用抗生素。但是,治病是在保障孩子健康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得失后选择的,细菌性扁桃体炎必须应用抗生素,而且要规范地足疗程应用。就像以上这个反复发作扁桃体炎的孩子,扁桃体上有许多较深的小窝,病原体隐藏较深,极容易形成病灶,抗生素需要较长时间地服用,才能彻底治愈。如果中途停药,就无法根除全部病菌,还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这就是导致孩子反复急性发作扁桃体炎的原因之一。
孩子生病要适当用药,特别是抗生素的应用要谨遵医嘱,不能一概排斥!
这个家长遵照我的医嘱,坚持服用了10天的抗生素,再加上中药进行了调理。家长后来告诉我,孩子半年都没有复发了。
因此,抗生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正确的治疗疗程,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
3。是不是抗生素的级别越高,对孩子损害越大呢?
很多家长对抗生素的选择总是小心谨慎,总觉得用的级别高了会不会对孩子伤害大。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抗生素的选择是根据孩子所感染的细菌的不同而选择的。
比如,孩子有链球菌感染,出现了急性扁桃体化脓的症状,首选的是第二代头孢菌素或者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再比如说急性鼻窦炎,我们首选的是阿莫西林或者头孢克洛。而支气管肺炎往往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我们首选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
其实,抗生素的级别越高,它对肝肾损害越小,比如说第一代头孢菌素,我们是不能应用于新生儿的,而第三代头孢菌素就可以应用于各个年龄段,所以,并不是抗生素级别越高,对孩子损害越大。
医生为什么不先把感染的病菌查明了再用药呢?
我们在医院有一个检查,叫“血培养+药敏”,这个检查可以明确感染的细菌种类以及对哪种药物会比较敏感。但这种检查却有比较大的缺陷:一是培养周期过长,至少需要3~5天;二是阳性率偏低,经常过了3~5天,结果培养出来的是杂菌,依然没办法明确感染细菌的种类。所以,在门诊使用抗生素时,如果真的要等血培养结果的话,时间成本且不说,严重的会耽误病情。因此,门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都是经验性用药。这一点,作为家长也是应该了解并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