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梦和时间的关系 > 第十章 符号的修辞和价值观的发泄(第2页)

第十章 符号的修辞和价值观的发泄(第2页)

在短视频的时空里,任意过客匆匆任意一掠,只有对这条视频内部的符号感兴趣,人们才会停留。而感兴趣的前提是顺利地识别。于是,特定的符号唤醒了特定的人群。反之,每一种符号,会锁定一个人群。

只要谈论“烟酰胺”“玻尿酸”,我们必定圈住了对美妆护肤感兴趣的人群。只要画面中出现“K线”或者语言上谈论“踏空”,我们必定圈住了炒股票的人群。

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

——维特根斯坦

3

从人类最古老的雕塑——公元前3万年的雕塑《维林多夫的维纳斯》开始,我们就看到了古人类对意义的追寻。人类总是用意义构建符号,用符号传递意义。我们用符号进行交流,也借助着符号的诠释以及再组合衍生了新的符号。人类的文明社会,是由无限的符号编织而成的大网。

我们在短视频世界里,疲惫地匆匆进入观看,快速识别一个视频我们愿不愿观看。一条带着诸多符号的视频,由于触发上热门的机制而迅速得到传播之后,便会传入那些本来从未认识这些符号的人的精神世界中。这些符号渐渐繁衍到他们的世界中。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短视频的世界里,由于算法的推动,符号的衍生也在指数型增长。如此,我们看到了网络热词和热哏的快速传播。

在短视频的世界里,创作者总是面对一个囚徒困境,即无法保证视频能直接推送到目标人群面前,但又不能缺少那些非目标用户的支持。因为只有先得到非目标人群的青睐,才有可能更好地获得推荐量,最后在更大的流量池中进行漏斗式的筛选,剩下的是我们想要的目标人群。因此,我希望我的学生们从一开始就要明确谁是真正的目标人群。而后,我们需要从核心的人群扩散开,考虑到可能会观看的群体,增加边缘人群渴望得到的符号,为这条视频在短视频世界的冒险叠加更多的筹码。

我曾经自我批判过,这是不是一种讨好的妥协?

用哲学家韩炳哲的话来说,互联网变身为一个亲密领域或者说一个舒适区,我们在网络上构建着一个消除了“外界”的、绝对的“近距离空间”。在社交媒体、个性化推荐以及个人化搜索引擎的包围下,在数字化的生态圈里,只有同类,只有自己。过度讨好共识,重复运用老的符号,确实会形成一种“信息茧房”的危机。

但我想,若我们能利用旧符号的功能,来建立自己新的符号系统,或许也算得上忍辱负重、曲线救国了吧。

例如,短视频账号“帅农鸟哥”在农村的土墙上作画,他那动辄上千万人次观看的视频,一次次让大众重新理解了农村的生活,一次次让无数人知道原来一个朴素的农民也可以在乡村的土屋墙上作画。

如果他没有农民的符号,我想他的视频不可能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如果他没有一系列农民的符号系统,我们难以重新认识艺术家也可以是这个模样。

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们每个人都悬挂其上,同时也在参与编织。

4

“奇妙博物馆”这个短视频账号,曾经在一日之内狂涨百万粉,核心的原因是一条视频里无限丑化、控诉恶人,并代替观众惩戒恶人,而且曾经获得上亿人次的播放量。一些对表演有要求的影视戏剧行业的工作者,也许会批判视频中角色的演技浮夸。然而,这种苛责,就像诟病WWE(世界摔跤娱乐)里的拳击比赛不公平一样,完全没必要。

WWE并非运动,而是表演。罗兰·巴特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论述:

摔跤手与其说他在擂台之上,不如说他在舞台之上。他的竞技流程不是为了获得胜利,而是精确地完成人们所期盼的姿态。

用罗兰·巴特的话来说,场上的每一个摔跤手,都带着彻底明晰的符号登场,观众在摔跤手登场的瞬间,便明了角色的作用。就和“奇妙博物馆”中的恶人登场一样,我们毫不费力地识别她的人格品质(这在生活中几乎是不可能的)。WWE上的摔跤手和“奇妙博物馆”中的恶人一样,他们的身体、外貌类型都被过分地进行表达,没有一丝的含糊。

一个50岁、肥胖、皮肉松塌塌的摔跤手,他以粗陋而毫不性感的身材上场表演就是为了展示卑劣的特性,他在场上必须引起观众恶心。他必须用这种特质完成这次本质是表演的比赛。如果他不犯规,如果他不用恶心的方式对待对手,那么他就是失败的。和身材、外貌的过分表达一样,他必须不停地用夸张的姿势和动作来帮助人们领会这场表演。

如果代表反派的摔跤手把代表正义的选手抵在自己膝下,他会卑劣地咧嘴强笑以示胜利;如果反派摔跤手倒在地上没法动弹,他必须用精确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失败,比如用胳膊用力击打地面,以示自身处境完全不堪忍受。如果观众不能通过他的失败来发泄情感,那么他在场上的失败就没有成功。

他所确立的一整套复杂的符号,和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程式表演是相似的。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四五人可当千军万马,转一圈可走四面八方”。如果角色跌倒,不能单纯地腿一伸身一横,毫无名目地倒下去,必须跌出一个名堂,因此,仅仅一个跌倒的动作,就被程式化规定为“跌坐”“抢背”“吊毛”“僵尸”等范式。赢,必须赢得声势浩大,倒下也必须浮夸地演绎。

报应是自由式摔跤的基本观念,也可以成为短视频的流量密码。每一个符号,只要登场,就可以成为价值观发泄的傀儡。WWE场下的观众喊“让他受苦”,与短视频的评论区发出“活该遭报应”的声音如出一辙。短视频的创作者也必须让出镜的人物得到他应该有的结局。好人可以受难,但必须沉冤得雪;坏人可以一开始让人咬牙切齿,但最后必须被狠狠惩罚。

拳击和柔道的比赛结果有的时候生硬枯燥,如同论证结束的句点,很多平庸的故事也总是伴随精确事件逻辑和精神分析的严谨推导。然而,运用符号进行修辞上的夸张、激动的强调、情绪迸发的层出不穷,则也是故事的另一片天地。

在流量的驱逐场中,符号确实被大量滥用,来契合人们内心的情绪发泄。发泄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在这种强烈的情感中,点赞、评论是无节制的,流量便容易飙升。如自由摔跤比赛一样,短视频中“替天行道”类的似乎总是容易大火——或在婆媳关系中“打压”婆婆,或为穷苦老百姓说话,或为老实的好人鸣不平,等等。

电影演得逼真,是为了让人们仰望着巨大屏幕,进入电影的世界。短视频演得越是虚假,人们越不能进入那个世界。但越是虚假,人们越能居高临下地批判,而这种批判,来自每个人自身的价值观。

因此,有一种短视频的表达方式,那便是创作者调用符号代替人们发泄。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