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需要被定义的要素是能力本身的特质。我曾经给新浪微博做过一次直播,一同参加直播的是一位沟通能力比较强的姐姐,她曾经在世界500强做过很多年的沟通教练。导演当时其实稍稍有点担心,因为觉得我和她似乎都属于很能聊天的,不知道我们是否会争抢话题。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两个配合得非常好,因为我善于抽象思维和总结分析,但不善于讲故事,而那个姐姐最擅长的就是活灵活现地讲述各种故事,但不太擅长做理论性的总结。所以,我会先提纲挈领地起一个头,然后她补充几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最后我再来个思想上的升华,我们俩配合得天衣无缝。
对自己的能力特质有了深入了解后,你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到扬长避短。如果你是个管理者,这也有助于你精准地匹配团队。
总结一下,对自己能力的精准定义指的是了解这个能力的应用场景、应用对象和显著特质。
如何分析出这些要点呢?我们可以参考以下的问题:
1.思考你的能力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场景,在这些场景里,哪些是你擅长的,哪些是你不擅长的,把它们都罗列出来。
2.思考这个能力的应用对象有哪些,哪些你比较擅长,哪些你不太擅长。
3.具体回忆一下该能力展现的形式有哪些,是否有些形式你平常并不是很擅长。
如果你很难自行分析出来,也可以请周围的人帮你做一些分析,你可以给他们描述一下能够凸显你能力的重要事件,或者把你整理出来的能力特质表单拿给他们看。请让那些有不同视角或者具备总结归纳能力的人来帮你梳理,这样才会节约你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效果。
方法四:从广义价值观来筛选职业方向
有的人会说,即便我发现自己有好几种特质、能力或兴趣爱好,但我不可能在每一种特质、能力或兴趣爱好上都花费大量时间,那我如何能找到需要我专注发展的特质、能力或兴趣爱好,进而定位职业方向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引入价值观了。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选择和他在意的事情相关,而这些事情的抽象表述就是一个人的广义价值观。
曾经有个学员,非常纠结于自己是否应该去尝试一下投行之类的金融工作,但是他又很难说服自己付出全力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他的同学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金融机构的招聘和面试的准备工作。他很痛苦,于是来找我聊。我发现他在说某些事情时会充满热情,比如他创办的一个公益机构如何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获得了更好的教育机会。因为这些事情通常允许他深刻地帮助或影响别人,深刻地帮助别人其实是他的一个广义价值观,而这和从事金融工作关联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在潜意识里他很难说服自己投入金融机构的求职工作。
所以,你可以回顾一下,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你可以拿这些作为标准来选出你需要专注的特质、能力或兴趣爱好。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参考“通过情绪来分析出你的价值观”的内容。
方法五:从反馈找职业方向
对很多人来说,有线索帮助他进入一种职业还不够,因为一种职业做着做着热情可能就消退了,于是他就又迷失方向了。因此,要找到长期的职业方向,你还需要一个核心要素:及时、正向的反馈。
虽然我从事过很多行业,但是一直没有觉得那些行业就是我职业的大方向。直到我进入教育行业才发现,我擅长的东西不但能在这个行业得到淋漓尽致的应用,而且我也能从中获得及时、正向的反馈。这些来自他人的肯定给我带来极大的意义和成就感。这样的反馈多了以后,慢慢地我开始把教育当成我的事业。随着我把教育当成我的事业,我在上面投入了更多时间,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动力去做好它,而这又让我得到更多的正向反馈,于是我开始认定从事教育就是我的人生使命。
自此,我发现了寻找长期职业方向的关键点,那就是及时、正向的反馈。正向的反馈不是对人本身的评价,这对你树立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心帮助不大。正向的反馈应该是针对你的能力或你做出的良好成果所做的善意而具体的表达。例如:“你的销售业绩完成得很好”“你说的关于换位思考这一点对我很有帮助”,而不是“你人很好”这种空洞的好话。
你可以回想一下,当你做了一件自认为做得不错的事情时,有多大概率能得到别人正向的反馈。我们的领导、同事甚至父母,通常都比较倾向于给予批评性的建议,但是当你做得很好时,他们却不太会给予你正向的反馈。在有些行业,这种正向的反馈不光发生的概率小,而且间隔时间也比较长。想象一下,如果需要一年、两年或三年才能完成的一个项目,直到你做完以后,领导才会给你一些非常正向的评价,那你的兴趣就会在那漫长的时间里慢慢消磨完了,自然也就不会觉得这是你的职业方向了。
因此,如果你的职业符合前面提到的兴趣爱好、能力、特质和价值观这四类线索,但你并不觉得这是你长期的职业方向,那么也许换到一个能给你持续正向反馈的环境会帮助你坚定信心。
我在回顾自己寻找职业方向的整个过程时发现,其实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在一开始并没有所谓绝对热爱的事物,有的可能只是一点小兴趣,解决某个问题中体现出的小特长,然后拼命地去尝试各种各样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可迁移的能力,发掘职业上或者个人生活中的特长。
在某些领域,你会发现你可以得到特别多、特别密集的正向反馈,于是这个领域就成为你有更大动力或者兴趣去继续投入的领域——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你越是想做,你做得就越好;你做得越好,你就会得到越多的正向反馈。在你得到更多此类反馈以后,你就有更大的动力和兴趣去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于是这件事就成为你所谓的职业方向。
我最后总结了一个公式:职业的方向=(兴趣+能力+特质+价值观)×及时与正向的反馈。也就是说,你的职业方向会是你的兴趣、能力、特质和价值观的交集点,然后你可以参考当下可供你选择的工作机会,去选择一个可以得到及时、正向反馈的环境。
如果你不清楚你的职业方向在哪里,请试着完成下面的练习。(制作成表格的话,会更直观)
1.请列出你的兴趣爱好并排序。如果不清楚你的兴趣爱好,请回忆你印象深刻的那些经历。
2.请列出你的能力,定义清楚你能力的应用场景和应用对象,以及能力本身的特质。比如,沟通能力需要注明针对哪类人,在什么场合,因为公开演讲的沟通能力和一对一深度沟通能力所匹配的工作是不一样的。
3.请列出你的显著特质,如果不清楚,请回顾一下周围人对你特质的评价。
4.请在阅读完后面“通过情绪来分析出你的价值观”的内容后,列出你的主要价值观。
5.请列出你当下可以看到的机会,然后综合参考前面四点中的内容,去分析这些机会是否适合你。如果不适合你,你可以用哪些方法去探索新的机会或岗位?
6.请根据1—4来推演,哪些工作可能会适合你。
举个例子,以下是一名学员对职业方向的简单分析。
兴趣爱好:喜欢聊天,也喜欢听别人分享故事,对心理学很感兴趣。
能力:一对一的沟通能力不错,也有比较强的分析能力。
显著特质:容易让人信赖,喜欢倾听。
价值观: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是自身价值感的重要来源。
我们可以看到他这几个方面都指向了心理咨询师行业,但如果只根据能力,我们可能会错误地得出他适合销售岗位的结论。
如果你找不出一个特别适合的职务,这可能跟你自身的阅历和知识的局限性有关,这时你可以拿着这些分析多问几个不同背景、不同行业的人,也许会有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