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红楼梦探微 > 觉悟记 痴人的执着与救赎揭秘贾宝玉的结局真相(第4页)

觉悟记 痴人的执着与救赎揭秘贾宝玉的结局真相(第4页)

而且,“误窃”两个字说明,那个偷走玉的“贼”可能甚至不知道自己偷走了通灵宝玉。这一点可以在第二十三回的脂砚斋批语中得到验证——

刚至穿堂门前,庚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

凤姐在穿堂门前拾到了通灵宝玉,可见通灵宝玉是被“误窃”的,偷的人又把这块玉不小心丢在院子里,后来被凤姐在扫雪时拾到。凤姐当时在扫雪,说明她当时的地位已经很低下,沦为了仆人。这也说明拾玉的时点应该在贾家出事之后。这些都是后话。

而且,通灵宝玉被“误窃”这个潜在情节和《一捧雪》中玉杯消失的情节非常相似。在《一捧雪》中,严世藩到莫怀古家夺玉杯,但是玉杯突然不见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莫家仆人莫成了保护祖传玉杯,自己把玉杯悄悄偷出来,带给主人莫怀古。但这样也进一步激怒了严世藩,严世藩后来全国通缉莫怀古和莫成。

同样地,在《红楼梦》中,如果有人“误窃”了通灵宝玉,那么忠顺王很可能认为是贾宝玉窝藏财物,将其关进狱神庙或软监,严刑逼供。这与狱神庙关押嫌疑犯和窝赃犯的功能也是一致的。因此,贾宝玉的处境将非常危险,很可能在狱神庙里受到威胁、虐待、勒索。

贾宝玉哪里见过这些场面,想必心理上很难承受,性命甚至岌岌可危。

5.茜雪以德报怨

就在这样的危险境地,红玉和茜雪到“狱神庙慰宝玉”,对宝玉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红玉和茜雪以前都是宝玉的丫鬟,而且是两个不被留意、只能在屋外伺候的丫鬟。当日能够在屋里服侍宝玉的只有袭人、晴雯、麝月等人。

而且,茜雪还曾因为枫露茶事件被贾宝玉撵了出去。茜雪到狱神庙探望宝玉,完全是不计前嫌、非常大度的表现。

枫露茶事件其实是个小事。当时宝玉在早上泡了一碗枫露茶,让茜雪留着,但后来宝玉的乳母李嬷嬷来屋里,就把这碗枫露茶给喝了。宝玉晚上酒后听说此事,非常愤怒,打碎了茶碗,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还跳起来责备茜雪。

宝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因问茜雪道:“早起潗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潗了这个来?”茜雪道:“我原是留着的,那会子李奶奶来了,他要尝尝,就给他吃了。”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个齑粉,泼了茜雪一裙子的茶。又跳起来问着茜雪道:“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

枫露茶事件发生后,茜雪就被撵出去了。正文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茜雪被撵出去的经过,但是从后文的人物对话中可以得知,茜雪就是因为这次的枫露茶事件被撵出去的。

“……那是说了给袭人留着的,回来又惹气了……”(脂砚斋批语:照应茜雪枫露茶前案。)(第十九回)

李嬷嬷道:“你们也不必妆狐媚子哄我,打量上次为茶撵茜雪的事我不知道呢。”(第十九回)

(袭人)自己原不想栗子吃的,只因怕为酥酪又生事故,亦如茜雪之茶等事,是以假以栗子为由,混过宝玉不提就完了。(第十九回)

彼时黛玉、宝钗等也走过来劝说:“妈妈你老人家担待他们一点子就完了。”李嬷嬷见他二人来了,便拉住诉委屈,将当日吃茶,茜雪出去,与昨日酥酪等事,唠唠叨叨说个不清。(第二十回)

……去了的茜雪……(第四十六回)

想来茜雪多么无辜,李嬷嬷喝了宝玉的茶其实并不关她的事,明明是贾宝玉和李嬷嬷两个人的矛盾,结果宝玉喝醉后拿她出气,不仅被骂、被泼了一身茶,而且就因为一碗茶被撵了出去。

被贾家撵出去,不仅是失业的问题,还很可能造成名誉清白受损。金钏儿就是因为被王夫人撵出去而投井自杀的。贵族公子酒后的意气用事,很可能造成下人一辈子的阴影。

多么无辜可怜的小姑娘!

可就是这样,茜雪并没有记恨宝玉,反而还念着当年的主仆之情。在宝玉落难狱神庙、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茜雪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茜雪的不计前嫌、雪中送炭,宝玉一定会感激不已,而且肯定会对自己以前的行为懊悔万分。茜雪和红玉的帮助也必会给他带来巨大的精神支持和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另外,红玉后来嫁给了贾芸(前文手帕传情暗示二人后来成婚)。我们从前文知道,贾芸的社会活动能力是相当强的,放在今天就是一个白手起家的成功创业者。因此,红玉、茜雪的探监,还很有可能实际改善宝玉在狱中的生存处境,甚至帮助他重见天日。

茜雪和红玉的形象也和《一捧雪》中莫怀古的仆人莫成很相似。莫怀古后来在逃亡中走投无路,莫成就把自己打扮成莫怀古的模样,替主人一死。莫怀古最开始也总是无缘无故责备这个忠心的莫成,但是莫成最后的献身,体现了他的大义和勇气。这种高贵的人格是连他的主人莫怀古都不具备的。

五、林黛玉之死

在贾宝玉被关押在狱神庙的这段日子里,林黛玉去世了。

在前文中,笔者详细探讨了林黛玉的结局。根据曹雪芹的本意,林黛玉是因情而病,因病而亡。贾家遭抄家、宝玉遭羁押,加上贾府上下对黛玉“不才之事”的污蔑,更加速了林黛玉的死亡。

林黛玉的诗词里透露了这个结局。例如林黛玉著名的《葬花吟》中就有:“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此句的表面意思是:明年花开可以等燕子来啄食,但没想到人不在了,房梁空了,梁上的燕巢也倒了。这里的隐含意思其实很明显:我已经准备明年要嫁给你了,但没想到你贾宝玉流离在外,家里的房子空了,我们的婚姻也成了泡影。(其中:花发可啄——待嫁;梁空——房空;巢倾——婚姻覆灭。)

《葬花吟》的最后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预示着在分离状况下的去世——“当有一天春意不在、红颜老死的时候,你却流离在外,花落了你没能看到,人死了你也没能知道”。这不正是林黛玉对流离在外的贾宝玉的临终诉说吗?

实际上,林黛玉许多诗词中都流露着类似的离别与思念的情绪。例如林黛玉的咏柳絮词《唐多令》——“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最后一句“凭尔去,忍淹留”,意思是:“怎么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寓意则写的是林黛玉在生命将结束的时候,对贾宝玉的内心独白:“事到如今,你忍心不回来,我也只好任你去了”。这与后来宝玉被羁押狱神庙、黛玉等待的心态是完全一致的。

我们说过,林黛玉是在中秋节去世的。当贾宝玉终于从狱神庙中出来,回到家里的时候,才得知林妹妹已经不在了。从前“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已经是人去楼空,景象已然变成“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第二十六回脂砚斋批语),一幅落寞秋天的场景。这与林黛玉的死亡时间也是相吻合的。

林黛玉死后,贾宝玉的悲痛和绝望可想而知。唯一的知己、拥有共同志趣的灵魂伴侣,就这么香消玉殒、一病夭逝了。更让人无可奈何的是,最后也没能见上她一面,最后也没能说上一句贴心的话,最后也没能给她任何名分。

不仅如此,她离去时候,甚至带着恶名。

经历过举家抄没、牢狱之灾的宝玉,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他见过社会的险恶,见过人心的丑陋,他知道人为了利益可以怎样恐怖。

在黛玉死后,他更加明白这个伪善的社会、这些贪婪的人们、这里混账的逻辑。贾宝玉本来就是个愤世嫉俗的年轻人,在经历这一系列打击之后,他对现实彻底失望,对所有人彻底失望,对自己也彻底失望。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