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晚清秘史 > 第一篇 我的北京时代(第3页)

第一篇 我的北京时代(第3页)

这句话也是听老太监说的:光绪因为心情总是不好,身体是非常孱弱的。而肩上的骨头瘦得出了两个凸出的棱,那些工于谄谀的太监,便说“万岁爷不是瘦而是‘肩担日月’,这是当皇帝的‘福相’啊!”从这里固然可以说明太监们胡拍乱捧,竟到了怎样既可气又可笑的地步;同时也可以说明,光绪的这种“福相”,正是他的一副可怜相。

还听说光绪每当气愤到了不能自解的时候,便把一些高价的西洋“八音盒”一个一个地摔到地上;有时还故意在西太后每天派来监视他的特务太监面前,笞打服侍自己的小太监。但这是预先定好的圈套,暗中示意打人的“敬事房”[5]太监,不要用力笞打,只要做出形式上的责打就行,他事后还曾对自己的心腹太监说过:“这是为了给他们看而不是要打你们!”

丙、六亲不能认

“六亲不认”这句话,本是形容过去反动统治者的绝对利己主义的一种讽刺。可是在光绪来说倒还不是“六亲不认”,而实实在在是连六亲都不能认,都不敢认。就拿他从几岁起当皇帝时说起吧,在封建宫廷中,就没有皇帝把自己亲人随便接进宫来相会的规矩。尤其是在慈禧那样的太后当权下,再加上她们母子的不和,即使醇贤亲王的福晋叶赫那拉氏,是西太后的亲妹妹,也是没有丝毫的通融。因为“祖制”这两个字,是会压得人喘不上气来的,有时甚至是会压死人的。当然大权在握的西太后,她是有变更“祖制”的权力的,如“垂帘听政”就是一个破例的事。可是对于光绪,“祖制”二字,则是有着充分压服的力量的。据说她曾因为政治上的关系,把朝鲜国王的生身父亲大院君,关押在保定很多时候。一方面也就是为了向醇贤亲王示威,暗示他:皇帝的父亲是不准许多事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光绪根本不能随便见到他的父母,也就是这样才使他连六亲也不敢认的。

珍妃

还听我叔父说过:就是光绪的几个兄弟,也是不能随便见到光绪的面,只是在朝廷正式大宴会的时候,我的叔叔才能有向光绪跪献金杯(大宴会时皇帝使用的是纯金的器皿)的机会。就是在那样的时候,也只能是弟弟跪在地上把酒杯献上去,哥哥也只能像是一个木偶似的端坐不动地用手接过酒杯来。最大限度,不过偶然向弟弟微微露出一丝笑容而已。

丁、“打龙袍”和臭肉

据说自从西太后和光绪母子反目以后,她对于光绪真是用尽了精神上的虐待的方法。例如,在光绪的生日演剧时,慈禧就故意使演《打龙袍》或是《伐东吴》一类的戏。前者是讽刺打“不孝”的皇帝;后者是故意演全军挂孝的戏,借以表示诅咒之意。

又听说,自从光绪被幽禁以后,每天在他饭桌上所摆的菜肴,仍和过去一样,一点也没有被削减,不过是,菜里的鱼肉之类都是腐臭不堪吃的东西。一则为了表示对光绪并没有使他受委屈;一则是故意让他吃不饱。

三、慈安太后的死之谜

就像在上项中所介绍的那样,自从同治当了皇帝,杀了肃顺等之后,慈安和慈禧就以东西两太后的资格,“垂帘”听起政来。固然这时的慈安和慈禧,不论是在宫中的地位上,还是在当时政治的作用上,她们二人都是一样,并没有什么上下。但在当时社会习惯上,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总是觉得慈安比慈禧的资格和声望都高得多。这在从来就不甘久居人下的慈禧说来,当然是一种难堪的事情,所以,在当时的宫中日常生活里,她和慈安之间的摩擦矛盾,自然是免不了的。现在择其中最明显的几项感情冲动的实例来说说。

据说同治在小的时候,因为慈安待人和善,他对慈安的感情,有时比对自己的母亲慈禧还要亲密些,所以慈禧就感到很不满意。她不肯反省自己的一贯态度和作风不好,反倒暗恨起慈安来。后来光绪在小的时候,也是和同治小时一样,总是对慈安觉得更亲近些。这更加使慈禧对慈安不满了。

又听说在光绪六年,赴东陵致祭时,东西两个太后自然是要一同来致祭的,不过,慈安这时,在心中却对慈禧有了一种感想:平日在宫中倒还没有什么,今天是在祭祖先,她过去本是由“贵人”[6]一步一步升起来的人,怎能和自己一模一样地站在一起呢?于是就在这种不可遏止的冲动下,慈安小声告诉慈禧往后退一些,慈禧当然不肯答应的了。因此险些就发生了两个太后的争吵。但是慈禧毕竟是很乖巧的,虽然她非常恼怒,却还能冷静地抑制住自己,于是就在心里想,在皇陵旁边争吵,太不像话,或许还会招来王公大臣的非笑。想到这里,她遂强忍下这口怒气而向后退了一些。

在这里先得补叙一下太监安德海被杀的前后概略经过。

安德海是慈禧最得意的心腹太监。在慈禧等杀载垣、端华和肃顺的时候,安德海确实出过一些力气(详见下项)。所以在两个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形成之后,他在宫中的权力就一天大似一天。据说在当时宫中,除了两个太后,就没有一个人敢来违反他的意思,连同治还得遇事让他三分哩。所以在当时,不论在宫内或是宫外,人们都给他起了一个“爱称”——“小安子”。

小安子很善于揣摩、逢迎慈禧的意旨。例如,慈禧平素喜欢看戏,他就竭力替她网罗著名的演员充作“内廷供奉”,同时组织太监排戏,以讨西太后的欢心。从此,西太后就经常沉溺于观剧的光阴中。据说,当时有个叫贾铎的御史,因为听说小安子有擅权胡为、逢迎西太后看戏的癖好,每演一天戏,所费就达千金之多,于是就奏上了一本。但在这篇奏文中,他并没有敢直接说到慈禧,只是含沙射影地写了一些太监近日胆大妄为,应严加禁止等语。慈禧看到这篇奏章,也意识到他的言外之意,遂装模作样地下了一道“懿旨”说:责成总管太监认真查究,如果发现有不法情事,便应由该总管太监揭发,否则定将该总管太监革除治罪,等等。她的这道口是心非、假装好人的“懿旨”想不到居然赢得了当时王公大臣的称赞,并歌颂她能“从谏如流”。而慈禧呢,只不过拿这番话来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而已。在宫中她每日仍然是照旧看戏。

后来在同治快要结婚的时候,安德海便怂恿慈禧派他赴江南一带督制新郎皇帝的“龙衣”。慈禧也知道在清代“祖制”中有不许太监无故出京四十里的惯例,但禁不住安德海的巧言**,尤其是他所说的“江南一带舶来珍物很多,趁此也可以多买些带回来”等话,终于打动了追求奢侈豪华的慈禧的心,于是便在口头上准许他去,但仍嘱他须要沿途谨慎,不要惹出事来。

谁知安德海从同治八年六月出京之后,便坐了两只大船,彩旗高悬,张灯结彩,并大吃大喝地闹得乌烟瘴气,还携带着戏班娼妓多人,笙管笛箫,深夜不绝。一路上真是说不尽的招摇和数不尽的勒索、纳贿,弄得人人侧目,敢怒而不敢言。出了当时的直隶省境以后,他的胆子就愈闹愈大,因之他的勒索骚扰也就越发厉害起来。当他走进山东境内之后,当时的山东巡抚丁宝桢,在忍无可忍之下,就把这种情形,写成奏章,命人送到北京奕?处,求其代为转告两个太后。慈禧还想以安德海是奉自己的口头命令出京,想为他解脱,但在慈安的“祖制”铁帽子之下,她也没有办法,只得狠着心,下令丁宝桢,允许他逮捕安德海就地“正法”。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奕?把丁宝桢的奏章拿进宫中时,恰巧慈禧正在看戏,于是奕?就劝慈安不如趁慈禧未在眼前,迅速下令丁宝桢,命其就地捕杀安德海,以维祖制而振肃朝廷的纲纪,慈安对此颇有难色。但在奕?的“祖制”“纲纪”不绝于口的劝说下,并在奕?所说的“如果西太后有异议时,王公大臣当据理力争”的鼓舞下,慈安终于听从了不告慈禧而处理安德海的意见。

以上就是关于安德海被杀的两种传说。

当慈禧把近年来的千怨万恨,统统归结到慈安身上时,她又转念一想:慈安的一切,在政治上都比自己要优越得多。尤其是最使慈禧害怕的,就是她有一个最大的把柄,确确实实地掌握在慈安的手里。如果不先把这一危险的“武器”夺过来,对自己真是一个危险万状的事情。于是就在这样的深思熟虑之后,她便想起了一条又阴险又恶毒的计策来。

也许有人要问,慈禧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呢?并且那个“最大的把柄”又是什么呢?

提起这件事来,不用一段倒插笔是说不明白的。那么就回过头来,再从咸丰由于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从北京逃到了热河,后来在热河得了重病的时候说起吧。

且说咸丰由于卧床不起,自知万无好转希望的时候,有一天,就秘密地把他的皇后钮祜禄氏叫到病床旁边,悲痛地向她说:“我这次的病,是好不了的了……连累了你也陪着我逃到了这个地方……”钮祜禄氏,就连忙阻止道:“不要想这个想那个的,请千万好好养病吧!一两天后一定会好的……”咸丰连忙摇手说:“你不用安慰我,自己的病自己还不知道吗?好是不容易的了!”钮祜禄氏正要用话安慰时,咸丰就有气无力地说:“我……我有要紧的话对你说,你不要拿……空话来安慰我。你……好好地听我说。”于是咸丰就把叶赫那拉氏(西太后)“母以子贵”的缘故说给皇后听,更说:“我知道你为人过于老实,而她(指西太后)又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我恐怕她将来会闹出大事,而你制不了她,所以我把我写成的遗言交给你。如果她能够安分守己便罢,如果不然你就可以把我这道谕旨向王公大臣发表出来,立即令她自尽,以除后患!”钮祜禄氏就哭着把这份遗言接了过来,秘密藏好。

鸟过尚且有影,又哪里有永远不透风的墙呢?当然这件事,结果是入到西太后的耳中。这次又由于在东陵的这条导火线,西太后便打定了主意,要来一个一劳永逸、斩草除根的办法。想那富于心机的西太后,是不肯鲁莽从事的。她就想:“不把那份可怕的东西(指咸丰的那道遗旨)先弄到手中,终究是不妥的。可是又怎能和她(指东太后)提到此事呢?有了,唯有如此如此,才能达到目的。”于是西太后从第二天起,便向东太后表示了亲热无比的态度。

我们可以先不必去研究它可靠或不可靠,反正慈禧确实是用了假亲热的诡计欺骗了老实的慈安。

据说慈安终于上了她的当,认为慈禧确实真正对自己有好心肠,于是有一次便情不自禁地把咸丰在临死时给她的遗言的事情,都一五一十地老老实实说了出来。慈禧虽认为目的已经达到,但她却不肯放过这个机会,遂又更进一步地做出了假惺惺的感激涕零的样子来。以忠厚出名的慈安,当然更架不住她这一套,索性做好人做到底罢,于是就把藏在箱底的咸丰遗言拿了出来,还说:“现在咱们这样的姊妹,还用得着这个?”于是就在慈禧面前,把这个唯一可以降得住慈禧的有力武器,用火焚化了。

这时,在慈禧说来,现在慈安太后已经自动解除了她自己的武装,是没有丝毫可怕的地方了。从此她对慈安的亲热,也就逐渐冷了下来。

不过是,慈禧的平素为人,却是不肯得罢手时便罢手的。如果不把慈安这个眼中钉除掉,她是不会甘心的。于是就又有了这样的传说。

有一天,慈安患了一点小病,慈禧就令人给她送了一服药去,于是慈安就死了。也有人说是放毒在糕点里毒死的。此外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在慈安暴死那一天早晨,她还坐朝听政,到了傍晚的时候,忽由宫中传出了慈安暴死的消息。王公大臣急忙进宫以后,慈安已经小殓完毕。按照惯例:当后、妃死时,须使其亲属入宫亲视小殓。而这次却未曾沿用旧例,所以人们就越发疑窦横生起来。于是一般人就传说慈安是被慈禧给毒死的。我虽对于此事,也只是从传说中听来的,但我可以引用另外一个事例,来作为对此的旁证。

同治在十七岁时,和比他大两岁的嘉顺皇后结了婚。他还娶了一个比他小三岁的慧妃,后来又娶了瑜嫔、珣嫔和瑨贵人。他在十九岁(一八七四年)时,因为患了“天花”,共病了二十五天就死了。还有一种传说,说他是私到宫外冶游,致染了梅毒而死。更有一种说法,说他患了天花之后,受到西太后的突然惊吓,致“痘内陷”而死。

至于他是由于天花丧了命,或是由于梅毒而死,抑或是在病中被他的母亲给吓死的,因为这与本问题无关,并且我的手中也没有什么可靠的材料,我认为现在可以不必去研究它。现在我想要做介绍的,就是那位二十一岁就当上了“寡妇皇后”的可怜女人,她不但是当了青年寡妇,就是当寡妇的时间也并没有多久,不久她“殉夫”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